入冬以来,拉市海湿地迎来了大量候鸟越冬。近日,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的工作人员在巡护过程中,惊喜地发现了三种在玉龙县拉市海消失多年的候鸟:鸿雁、豆雁和白额雁。
管护局工作人员和云峰透露,此次共监测到3只鸿雁、1只豆雁和11只白额雁。他强调,这些候鸟至少有6年没有在拉市海湿地出现过了,而此次不仅观察到了它们,还首次拍摄到了清晰的视频影像。鸿雁和白额雁均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豆雁则是国家“三有”保护野生动物。
鸿雁是鸭科、雁属鸟类,又名大雁、黑嘴雁。鸿雁是大型水禽,体长90厘米左右,体重2.8至5千克。鸿雁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泽及其附近地区,特别是平原上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2020年,鸿雁被列入中国《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鸿雁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为二级保护动物。2023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为濒危物种(EN)。
豆雁,雁形目鸭科,繁殖于欧洲北部、西伯利亚、冰岛和格陵兰岛等地,在西欧、西亚、东亚越冬。在我国为冬候鸟,越冬于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迁徙经过东北、华北、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豆雁是我国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白额雁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大型雁类,曾经是中国主要狩猎鸟类之一。由于近些年环境恶化和过度狩猎,种群数量已急剧减少,仅见于呼伦贝尔市,但未找到它们的巢和卵,现已被列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拉市海是我国3条候鸟迁徙路线西线上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近年来,通过实施湿地保护恢复项目,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每年有超过10万只候鸟飞临此地越冬。据最新科考成果显示,拉市海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多达67科341种,占云南省记录鸟类的33%和中国鸟类的22%。
“近年来,包括彩鹮、乌雕、水雉、秃鹳、鸿雁、白额雁等以往未记录到过或消失多年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在拉市海湿地频繁现身,充分反映了这片珍贵的高原湿地越来越健康和优良。”拉市海高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负责人张瑛说,近年来,管护局在对湿地进行系统诊断的基础上,科学精准实施保护修复,营建多样的湿地生境,满足越来越多的鸟儿越冬的生境需求和食物需求。管护局还注重做好湿地保护公众宣传教育,周边百姓的保护意识和爱鸟护鸟意识不断提升,特别是争取到每年700多万元的湿地生态补偿资金直接兑现给周边百姓后,让大家享受到保护湿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进而增强了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凝聚了全民保护湿地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