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更多资源有效缓解“停车难”?2024年,青岛通过多措并举,想方设法,持续优化停车资源。截至2024年底,青岛实施停车场建设项目122个,完工82个、新增泊位约2.6万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新增数量连续5年居全省第一。自城市更新建设以来,累计建成公共停车场项目225个,新增泊位约7.4万个,实现1589个专用停车场开放共享。

停车场接驳地铁站

早上开车去上班,路上碰到堵车塞了一个小时;到了公司附近,又花半个小时才找到车位。这种情况相信不少“上班族”深有体会,而“P+R”停车场是解决道路堵、停车难的好选择。

“P+R”停车场是一种将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相结合的出行模式,市民可以将私家车停放在地铁站附近的“P+R”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前往目的地,轻松实现绿色出行。“我现在可以把车停在钱塘江路地铁站附近的停车场,然后换乘6号线、1号线,到位于市北区的公司上班。”这样一来,市民周先生省下了不少通勤费用,还避免了路堵迟到。

能在地铁站周边找到停车位是不少市民的迫切需求。地铁站周边停车资源紧张,容易导致换乘不便、交通拥堵等,为提升公共交通接驳效率,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多个地铁站周边因地制宜建设临时停车场,通过科学布局,提升公共交通接驳效率,打造便捷、畅通的出行环境。

在6号线钱塘江路地铁站(B出口)附近,一座全新的临时停车场已投入使用。钱塘江路地铁站(B出口)临时停车场位于江山南路与钱塘江路交会处西北侧,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共建设停车泊位47个,充分利用了站点周边的空闲空间。记者现场看到,地铁站风亭紧邻停车场,实现私家车与公共交通的无缝衔接,不仅减少了车辆占道停放现象,也缓解了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让出行更加高效便捷。

九顶山地铁站(B2出口)临时停车场也投入使用。该停车场位于富春江路以北、江山路以西,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建设停车泊位27个。另外,钱塘江路地铁站(C出口)临时停车场与毛家山地铁站(D出口)临时停车场也投入使用,可提供百余个停车位。随着地铁站周边越来越多临时停车场投入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将越来越便捷。



地铁6号线九顶山站周边建设停车场,私家车接驳地铁,便利公共交通出行。

青岛坚持集约利用、复合开发,创新运用“人防+、公园+、立交+、学校+、边角地+”五个加法建设模式,利用城市边角空地、棚改腾空用地、公园绿地等有限空间建设40个立体停车场,充分挖掘地上和地下空间建设潜力,打造集约高效用地新模式。贮水山路片区土地资源紧张,老旧楼院众多,停车空间严重不足。为缓解停车难题,市北区相关部门通过多次现场选址、设计,在拆除了征收区域贮水山路14号甲的一处老旧建筑后,把原本只有20个停车位的平面场地建成为3层高、拥有49个停车位的立体停车场。目前,该停车场已经开始对外运营,可以月租、也可以临停。2024年,市北区不断加大停车场新建力度。截至目前,36处停车场开工建设,23处完工、新增泊位7000多个。

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

围绕东岸城区老城区、学校、医院、景区等停车难点区域,2024年青岛启动奥帆海岸公园、八大峡、麦岛、崂山实验学校、山东路-鞍山路东北象限等59个停车场建设,有效缓解重点区域停车难题。

为进一步缓解医院周边交通拥堵,更好地优化医院及周边停车秩序,青大附院崂山院区地下停车场项目充分挖掘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结构为地下四层设计,近期已正式启用。

“入院就医最担心停车问题,有一次挂的号都因为停车时间长而耽误了。”市民胡女士说,其实自从金家岭立交停车场启用后,青大附院崂山院区的停车问题就已经基本解决,而院区地下停车场启用后就更方便了。该停车场与金家岭立交停车场地下空间相连,能实现就医车辆全地下通行及停放,同时在各个方向设置出入口,与市政道路直接连通。地铁5号线建成后将实现轨道交通站点、医院地下空间的无缝衔接,形成地下环路、公共停车、地下行人及公共服务系统一体化的地下综合交通中心。

2024年,崂山区针对停车资源供需不平衡区域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通过深挖主城区潜在地下资源,持续增加泊位供给,全年共建成崂山区公共卫生中心停车场、银川东路秦岭路停车场、青大附院崂山院区地下停车场等5个项目,新增停车泊位3000余个,在释放地面空间的同时,进一步突破了区域土地限制壁垒,实现了停车资源快速增长,缓解了医院、学校、景点等重点区域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同时,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对全区既有停车资源利用率进行深入摸排,通过部门合力、宣传引导、错时开放共享等措施,“见缝插针”深入挖掘城市潜在停车资源,全年共完成开放共享公建类停车场33处,住宅小区专用停车场23处,累计新增共享泊位1500余个,提高了主城区既有停车资源使用效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