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高居不下的留美费用,越来越来离谱,甚至被调侃“1000万撑不起美本梦想”。可现实生活中,依然有一些留学生,在留学和申请的各个阶段,都能将费用控制到最低。本文受访者,从美本Top30毕业后算了一笔账,留学相关费用加起来不到百万。她是怎么做到的?

文丨庄晓 编|Jennfier

四年美本到底需要花多少钱?

在留学生聚集的社交媒体“小红书”,不少留学家庭,纷纷晒出账单。

比如一位把孩子托举到宾大的妈妈,就细细算了一笔账:自女儿转轨北京公立学校国际部后,仅三年高中,就花费91万,加上本科阶段的学费、住宿费、保险费,以及生活费的294万,总开销高达385万人民币

另一位把孩子送进纽约大学商学院的妈妈也发现,即便孩子上的是收费合理的上海双语高中,但加上校外培训的费用、夏校和学期的活动,以及考试和家长陪读的费用,仅三年就花了249万,这还没算上四年孩子美本的学费和生活费。


网友晒留学花费

难怪有人调侃,如今没有1000万,都支撑不起美本留学的梦想。不过,要想美本留学,真的都要花费大百余万吗?有没有一些小众路线,让孩子拥有更多求学的可能呢?

直到看到一位美本留学生的分享,外滩君不禁眼前一亮,因为不到百万,她就能读完美本Top25,并顺利拿到了一家跨国公司的offer,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美高的一年交换,

直接影响了人生的规划

双若菲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女孩。刚从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美本毕业的她,给自己的美本留学算了一笔账:

从小一路公立读书的她,学费几乎忽略不计。

高二转轨体制外的她,在高中教育阶段共花费约24万人民币;

美本三年,加上勤工俭学以及来往的机票钱,花了约70万人民币;

这七年的学习和生活,总共加起来不到100万人民币,平均每年开销约14万人民币。她告诉外滩君,如果当初美本没有从文理学校转学到UNC的话,很可能大学三年花销可以控制在三十万人民币左右。


若菲的UNC毕业照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故事还要从双若菲在高一时的一次意外发现说起。

那时,在体制内一路读到高一,身处头部高中,她从没想过美本留学。直到有一天无意在教室的窗帘后面,发现了一本高中生的国际交流项目介绍宣传册。学生可以选择去美国纽约州或佛蒙特州部分学校,任选一所交换了一年。

出于好奇,若菲把宣传册带回了家。“我爸当时就拍板让我去。虽然也担心会影响高三学习的节奏,但转念一想,能出去开阔视野的机会,还是太珍贵了。”

就这样,懵懵懂懂的若菲经过一次简单的语言测试后,坐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若菲选择的是一所教会私立学校,交换一年的全部花销约10万元人民币。交换的这一年,她发现美高和国内的高中有很大的不同。

“这所学校人特别少,全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总共就120个学生,所以大家彼此间都非常亲密,也会很尊重个人的想法。”

此外,一天仅四门主课的美高生活,也让若菲拥有了大把的时间。


真要让她总结这一年交换的学习心得,她觉得最明显的变化还是体型——这一年她一下胖了20斤。

“实在是我当时寄宿家庭的妈妈,做饭太好吃了!”

在交换项目里,每个孩子都会住进不同的寄宿家庭,费用全免。若菲当时的住家妈妈就很热情,还帮她克服了语言的难关。

“我那时的英语水平也就是国内普通高一孩子的水平,口语交流都很困难,学校里讲的课是一点也听不懂。但我的美国妈妈几乎每天晚上都陪我天南海北聊两到三个小时,这样我的口语提升非常快。”

更大的受益,还在于若菲内心深处的改变。

美高这一年,若菲过得很是松散。有段时间,她特别喜欢一边看着住家妈妈养的羊,一边在草地上发呆,尽可能地放空自己。

“以前自己就像是被人一路推着跑,每天都非常忙碌,可其实并不太清楚自己在忙些什么。”

但美高这段时间,仿佛给一直向前奔跑的她,按下了暂停键,让她有一个“奢侈”的喘息空间,“去想我到底要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一年里,若菲尝试了几乎所有能接触到的新事物:

她加入学校的足球队、篮球队、棒球队、橄榄球队;

带领隔壁学校的网球队第一次进入了州级网球比赛;

每周滑一次雪并学会了单板滑雪;尝试了射击,一枪命中了10米外的目标;

和住家妈妈一起烘焙,每隔一两天就能吃到好吃的cookies;

第一次和两位中国朋友给40多人烹饪年夜饭,获得许多好评......

在体验不同文化,不断和各个国家的朋友的交流,坚定了若菲渴望继续深入了解这个世界的决心。

就这样,若菲在高二时正式转轨学校的国际部,开启了全新的学习。


美高转轨体制外,

极限挑战美本申请

在常规的美本申请思路下,双若菲的决定是匆忙的。

按照一般的申请节奏,体制外的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要着手准备托福、SAT的考试;高二完成AP课程的学习和考试,并要同步准备申请文书。

高二才转轨的若菲,总共就一年半的准备申请时间。“相当于我一边学AP,一边学sat、托福,然后一边写文书。”

由于申请了多所大学,若菲在数不清的大学线上宣讲会之余,还要保持优秀的GPA和AP成绩。为此,她每天晚上就会提前计划好第二天的任务和时间。时间表甚至精确到每节课应该完成什么任务,如何利用不同时长的课间、找哪几位老师。

这一年,她的时间表永远排得满满当当,但是也正是因为计划安排得紧凑,整个申请季若菲几乎都没有熬过夜,确保了第二天的充足精力。

美本申请阶段的花销,也被若菲控制在了较低的范围内。


除了国际部每年85000的学费外,“我唯一花的钱,是3万元的一对二托福班,因为如果转轨我们学校的国际部,我必须要提交相应的托福成绩。”

若菲“省钱”的秘诀是多“薅”学校的“羊毛”。

“像AP考试,我们学校规定一学期最多报4门,我就一口气全报了,事后证明,当时紧跟校内课程,考试的成绩也够了。”

至于最重要的申请文书,若菲全仰仗于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有意思的是,在文书写作中,若菲还巧妙利用了学校的外教资源。

“我怕一个人改不好,就会找很多学校的外教,看他们不同的观点,最后再把它给整合起来,形成一篇更好的文书。”

另外,她SAT和托福的备考,主要依靠一些网络上的课程资源。“像这些语言类的考试,只要多背单词、多刷题,量到了,成绩也就出来了。”


这份务实也延续到了若菲的申请策略上。她选择了多国联申,并将重点放在了那些愿意提供助学金的学校。

“从美国、加拿大,到国内香港地区,甚至中东的卡塔尔,只要合适我都会去申请,而且会选择那些有助学奖金的学校,像加州系的学校,学费就4万多美元。”

诸多Offer里,最让若菲心动的,是乔治城在卡塔尔校区的分校,不仅可以申请她感兴趣的经济专业,而且还有转回美国校区的机会,此外卡塔尔校区更是大气地给出了一年五万美元助学金的奖励。

但若菲的爸爸在女儿接受Offer的最后关头,劝下了女儿。

“他告诉我,大学不仅关乎知识的教育,还涉及到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塑造。特别是在我18岁这个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完全成型的时期,他建议我避免进入对女性不够友好的环境,而是期望我能在更加自由与宽松的氛围中,自由地探索和发展自我。”


若菲和同事出差一起happy hour

名校光环固然重要,但那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

最后,在一堆offer里,双若菲选择了一所排名只有七八十名的伊利诺伊卫斯理安大学。这是一所隐居于诸多著名高校的文理学院,不仅有全美排名前十的图书馆,给予若菲双学位的选修机会,同时还慷慨地给了她全额的奖学金。


从文理学校到UNC,

给自己增加就业市场的砝码

然而,入读这所文理学院没多久,若菲就感到了国内就业市场传来的阵阵寒意。

她原本打算毕业后立即回国,但很快发现,凭借目前就读文理学院的背景,很难在国内获得理想的实习机会。

“几乎所有公司都会问你,你的学校是什么、背景如何,但我就读的文理学校在国内并不知名,甚至连学院名字都很难在中文网站上搜到。”

为了证明自己读的并不是一所“野鸡大学”,大一时,若菲萌生了转校的想法。出于职场竞争力的考量,她希望在主修的经济和心理学之余,再重修一门颇受市场青睐的商科或是统计数据分析。

于是,双若菲鼓起勇气向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递交了大二的转校申请。幸运的是,尽管UNC曾在美本申请时拒绝了,这次却为有意转校的她敞开了大门。


这段特殊的求学经历,也让双若菲得以更直观感受到文理学院和UNC的不同之处。

1.文理学院的“小而精”vs UNC的“大而全”

若菲告诉外滩君,她所在的文理学院,以较高的师生比著称。“一个教授也就带10个学生,所以师生之间的关系都特别亲密。”

但校园的亚裔学生是极少数,若菲同届学生中就她一位中国人,这让从小到大都有很多朋友的若菲,感到了孤独。“还是希望转学能得到更多的文化认同。”

到了UNC后,若菲的课表上就有不少大课。热闹的课堂里,她也交到了不少的中国朋友,交友圈得到了新的扩容。

2.文理学院“零开销” vs UNC学费/生活费“两开花”

若菲给自己的美本留学算了一笔账。在文理学院的时候,除了学费全免外,老师还会给学生创造各种勤工俭学的机会。

“因为和教授关系特别好,你很容易能得到一些助理职位,可以跟着教授做科研项目。我还兼职了图书馆网管,没事的时候,我可以在图书馆学习;当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再去解决问题。”

这些履历不仅充实了她的大一校园生活,助力她顺利转校,还为她额外带来了一些收益。“这些兼职大体上可以覆盖掉我的生活费,所以在文理学院一年,我的开销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但到了UNC,若菲就需要承担学费和住宿费了。当时UNC一年住宿和学费,一共4.6万美元;到了大三,若菲还住了校外公寓,连上学费,共花了5.1万美元,两年人民币花费了七十多万元,一下就拉高了美本读书的预算。


3.文理学院在美国更好找工作

就业,是若菲在美国不断“折腾”的主要原因。不过,大二转学UNC的她,却有点后悔当初决定的草率了。

原因也很简单,在是国内对文理学院的认知,还是太少了。

顶着UNC名校光环,给很多心仪公司员工打沟通电话的若菲发现,在工作资源推荐上,给她最多帮助的,也是最“靠谱”的,还是那些她在文理学院的学长和学姐们。

过去,若菲对“文理学院在美国几乎百分百就业”的承诺也有所耳闻,但直到进入职场,她才意识到这句话的含金量。

如果考虑在美国工作的话,其实文理学院相比所谓排名更好的学校,毕业后更容易找到工作。所以在你申请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目标明确,这样反而会更快达到努力的终点。”

在文理学院学长学姐的帮助,及若菲自己的不懈努力下,读完大三的她,很快就得到一家跨国公司的青睐,正式踏入职场,真正取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入职前暑期在北京室外岩场攀岩

回望这一路的求学,若菲也时常感叹自己的运气不错。

“我也希望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知道低价留学的可行性。最重要的是,不要给自己预设框架,只要你想做、敢做,或许你就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性,在未来向你招手。”


“你见过凌晨4点的北京的吗?”

当然,在所有海外留学的样本里,若菲的花销肯定不是最低的,但也不是所有人在拿到和她一样的人生剧本后,也能如她这般的顺利。

如果没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她很难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能申请到海外多所大学的奖学金;也不可能在多份兼职中游刃有余,还以大一时较高的GPA,获得UNC的青睐;

如果没有成熟心态,她也不会主动和住家妈妈一起做家务,突破语言障碍;更不会用“以终为始”的目光,不断“折腾”,为自己谋划各种实习的机会。

那么这样自律、自省的女孩到底时如何“养成”的呢?

1.普娃的逆袭,靠的是长期主义

如果不是若菲主动提及,外滩君怎么也想不到,这个看着文弱的姑娘,还曾获得北京市青少年网球比赛的冠军,全国比赛获得四强,甚至一度被家人寄予厚望,想要走上职业网球运动员的道路。


在北京参加年度总决赛

那时为了强身健体,若菲从幼儿园开始学游泳、一年级加入校田径队、二年级进入校篮球队,自从三年级开始接触网球后握紧了网球球拍,一打就是十年。

为了解决初中后,训练和学习无法兼得的难题,若菲选择了一条更难的道路。“我常和别人开玩笑,说你见过凌晨四点冬天的北京吗?”

她笑着说,“我见过,因为冬天室内网球会很贵,为了省钱我就早起,六七点到室外网球场,打两个小时的网球再进校园。

为此,若菲常常八点睡觉、四点起床,硬是在中国过上了印度的时间;到了考试季,她还会熬夜学习到凌晨1点半,紧接着第二天清晨五六点又得振作精神起床,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挺过了那些难熬的日子。


双若菲拍下的北京凌晨四点的天空

而运动带来的回馈也是丰厚的。苦练球技之余,她的心态也在运动中得到了锻炼,竞技场上遇强则强,让若菲习惯了不断去突破自己的舒适圈。

“像我发育得比较晚,常在赛场上遇到身高1.6米的对手,当时我身高可能才1米4,就这样被压着打了三年,但也打出了我比较平和的心态,这其实也是体育精神的显现。”

运动,也同时为她打开世界的窗口。

无论是美高还是美本,她总能如鱼得水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社团和比赛之中。当时文理学院的教授,还会亲自到场为参加运动比赛的若菲加油,师生关系相处得非常融洽。


和网球队一起去Alabama州打USTA比赛

长期规律的体育训练,也给若菲带来了抗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让她能顺利提前一年从美本毕业,职场上也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开端。

“回顾我的运动生涯,我也学到如何制定目标、如何克服困难,这也是从小打网球带来的一种收获。”

2.爸爸的榜样激励,以及妈妈的无条件支持

若菲小学时成绩平平、初中也是一所北京二梯队的学校,可她父母从没因为她的学业成绩而焦虑。

从小到大,若菲没报过学科类兴趣班,相反,她的空余时间都被钢琴、合唱和网球填满了。在“鸡娃”上,若菲的父母更在于品德的塑造,和家庭的陪伴。

当外滩君询问若菲如何能够多年如一日地早起坚持体育训练时,她的回答也让人惊讶——原来,这份坚持并非完全依靠孩子的“自律”,更多的是得益于若菲爸爸的实际行动和榜样力量。

“我刚开始打网球的时候,我爸就跟在后面捡球,后来他自己也跟着打网球了,还拉上我妈一起打。最拼的时候,他可以冬天一个人起一大早,对着一面墙打9个小时,甚至累得都快吐了。”

很快,零基础的若菲爸爸,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能在网球对抗中,打赢若菲。

“一开始我还就挺不服气的,但确实我爸爸比我更努力、更上心,结果也打得非常好,这其实在用行动告诉我,只要想认真想干一件事,就一定有做成的那一天。”


若菲第一个网球3.0冠军

即便到了初三,时间实在紧张,不得不暂停网球训练的日子,若菲的爸爸还是会坚持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叫醒女儿,让她跑上三四公里,直接跑到校园

“我爸就骑个自行车带着我的早饭跟在后面。我后来才意识到,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日复一日,陪着孩子坚持早起这么多年。”

若菲的妈妈,也给了女儿更多情感上的信任和包容。每当女儿遇到生活或学业上的难题时,妈妈就会像朋友一样耐心倾听,并给到女儿那些真正有用的建议。

妈妈的陪伴与支持,也让若菲得以顺利熬过了学业的煎熬、求职的艰辛,失恋的悲痛和难以融入留学的至暗时刻。直到现在,若菲依然可以和妈妈分享着自己的秘密,彼此间无话不谈。

可以说,父母给孩子最质朴的信任和爱意,若菲身上鲜活地具象化了。在她身上,外滩君看到的不仅是种勇于挑战的韧性,更有一种远超同龄孩子的成熟和淡然。

长大后的若菲也会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回馈父母的关爱。知道父母的金钱来之不易,若菲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申请季结束后,她同时教了三个班的AP课和两位小朋友的家教课,每天通勤十公里,用赚到的钱给爷爷换了新沙发,给爸爸换了新电脑;

异国求学时,她最多一年陆续打了五份工,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她也尽可能地提高学习效率,四年大学三年读完,从一次次的求职失败中爬起,不断尝试新的可能……

如今,让父母过得更好,也成为了若菲如今勇闯职场的最大野心。

“我父母不求我大富大贵,而是希望我能过得开心、能多去充实自己的人生。有他们这么爱我,什么困难都不怕,勇往直前就对了。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