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香港,扶手电梯居然成了“意外头条”!

1月4日傍晚,将军澳某商场内的扶手电梯传来一阵刺耳的哭喊,打破了原本热闹的氛围。

一名7岁的男孩脚卡在扶手电梯缝隙中



来源:东网

剧痛让他嚎啕大哭,周围的人惊慌失措,却不知该如何施救。

消防员赶到现场,带着大剪钳和千斤顶展开紧急救援。电梯的运转声与孩子的哭声交织在一起,空气紧张得令人窒息。

整整十分钟,众人屏息凝视,终于,男孩的脚被成功解救!

但他的鞋已彻底损毁,脚部也受到皮外伤!现场的围观者无不为这惊魂一幕捏了一把冷汗。



来源:雅虎新闻

事后,男孩的父亲在社交媒体上控诉,指出事发前电梯运转时就曾发出异常的怪声。

他强调,孩子当时穿着厚底球鞋,乖乖站在电梯上,并未乱跑或跳动。

然而。根据将军澳中心表示:那台电梯在2024年12月27日的最后一次例行检查中还被确认“所有机件及运作正常”。



来源:HK01

所以,究竟是机械隐患被忽视,还是意外无法避免?

目前,事故仍在调查中,但对孩子来说,这已是一场难以忘记的噩梦。

然而,还没等大家从这场惊魂未定的事故中缓过神来,第二天,沙田沙角邨又发生了一起更为严重的扶手电梯悲剧!

一名36岁的男子在乘扶梯时突然晕倒,不幸撞倒了后方的一位60多岁女子,导致两人双双跌下电梯!

男子头部受伤,送医抢救无效身亡!而女子也后脑受伤,目前仍在治疗中。



来源:星岛头条

事后调查显示,这次事故与电梯机械故障无关,而是男子本身患有慢性疾病(如肾病、高血压等)可能诱发了意外

但这一事件再次敲响警钟:

扶手电梯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不仅来自机械故障,也可能因为乘客本身的状态而瞬间引发悲剧

那么,“扶手电梯”,究竟是贴心的‘楼层捷径’还是潜伏的‘危险杀手’?”



来源:星岛头条

扶手电梯作为现代社会的便利工具,几乎无处不在。然而,在这两起意外发生后,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安全性与潜在风险。

仔细梳理近年来的案件,我们不难发现:香港扶梯意外,还是发生得比较多的:

“小孩被卷入梯级缝隙,鞋子甚至脚趾被夹住;

老年人摔倒引发连环碰撞;

扶梯突然停止或逆行导致乘客摔倒……”



来源:HK01

这些“隐形杀手”的背后,问题可能出在两方面

第一,机械问题的隐患难以完全杜绝

尽管扶手电梯有例行检查的规定,但机械老化、齿板磨损、螺丝松动等问题仍可能被忽视。就像将军澳事件中,电梯在最后一次检查中被判定“正常”,但谁能想到几天后竟会酿成事故?

这也说明,单靠周期性检查,还是不能完全保障电梯长期的安全运行。



来源:星岛头条

第二,乘客的使用习惯和身体状况

将军澳的意外中,小男孩站得太靠近边缘是原因之一;而沙田的事件中,男子身体状况成为了意外导火索。

可以说,不规范的使用习惯或对健康状况的疏忽,同样是危险的重要因素。那么:

意外频发,

我们还能信任扶手电梯吗?

其实,扶手电梯本身并不“危险”,关键在于使用是否得当和维护是否到位。

专家建议:

家长需倍加小心:带小孩使用扶梯时,必须紧握扶手并站稳,避免鞋带松动或站得过近。尤其是上下梯的关键时刻,要提醒孩子留意脚下



来源:HK01

身体不适者尽量避免使用:如果感到头晕、乏力,应选择走楼梯或乘坐电梯,避免因为身体失衡而引发意外。

管理方加强监控:引入AI、大数据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扶手电梯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现异常,能第一时间暂停设备并提醒维修。

此外,公众和管理部门也需齐心协力:一个“小心使用”的习惯、一场“彻底到位”的检查,都可能避免一次意外的发生。

最后,

我们都要从意外中学会防范。

扶手电梯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我们不该因为其方便而忽视了它的潜在风险



来源:大公文汇

从将军澳小男孩的惊险经历到沙田男子的不幸身亡,这两起意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同情和遗憾,更是反思和警醒

生活在繁忙的都市里,每一个微小的安全隐患,都可能成为改变命运的导火索。与其等到悲剧发生后再追悔,不如从现在开始,每一次乘坐扶梯都多一分小心,少一分疏忽。

毕竟,生命的安全永远比赶时间重要!

你怎么看扶手电梯的安全问题?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