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只需要点击上方的蓝字《梅州V生活》关注即可
用镜头丈量世界 以光影书写人生
——专访丰顺籍文艺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迅雷
▲斯奈山极光
【人物简介】李迅雷,丰顺县小胜镇人。2011年开始旅行摄影,行摄祖国大江南北,足迹遍及南北极和五大洲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2015年加入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和美国摄影学会,2017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2018年获得美国摄影学会影艺卓越会士(EPSA)名衔认证。2014年至2018年参加国内外摄影大赛,获得41枚金牌(26幅金奖作品),19枚银牌,14枚铜牌,100多枚丝带奖/优秀奖,3000多幅/次作品入选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举办的各类国际摄影大赛。
▲李迅雷(右二)与采访小组座谈。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先生您好!您行摄祖国大江南北,足迹遍及五大洲二三十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个过程中,最让您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李迅雷(以下简称“李”):说到旅行,近20年来,国内的很多风景名胜我都去过,也去了国外不少地区,但是真正摄影的旅行其实不多,也就二十多个国家。如果说到让我难忘的旅行,那肯定就是南极的探险之旅。去一趟南极,路途遥远,经过西风带时大风大浪,到了南极圈以后倒是风平浪静,景色秀美,风和日丽。南极有高山,有峡谷,有冰河,我们的探险船穿行在千姿百态的浮冰中,壮丽的冰川很难用语言来形容。企鹅在水里跳跃,在我们面前憨态可掬,这些景象都是我们平时看不到的,那里是完全有别于大陆的一个世界,这种视觉体验是我终生难忘的。事实上心灵方面的冲击更强烈。我们从南美洲最南端的阿根廷上船离开大陆,上船以后手机没有信号,没办法跟外界联系。那是一次与世隔绝的旅程,在前后20天左右的时间里仿佛完全进入另外一个时空,坐在船舱上欣赏着窗外的风景,看着企鹅在水上游来游去,海豚在翻腾跳跃,那是非常赏心悦目的。这个过程中,没办法跟外界联系,除了对家人的思念以外,其实脑子是空空如也,这种感觉很特别,在那里会觉得什么金钱、地位、名誉等等,好像都与我没有什么关系。除了欣赏美景,别无他求。
◀呵护
记: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踏上旅行摄影之路呢?
李:这是很偶然的机会,其实一开始我不是想着要摄影,我只是喜欢旅游。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带他外出旅游。2008年,我们去埃及旅游,在红海边一个咖啡馆里喝咖啡的时候,我对面坐着一位看上去是摄影大咖的人,因为他的设备很齐全,坐下来聊天时他说,我看看你拍的是什么。我那时候没有相机,用的是卡片机,他看了一会儿说不错啊,你是不是学过美术。我说没有,小时候看到我父亲在画画,我能帮他调一下色板,调一下颜色而已。他说那你为什么不买一部数码相机,拍得好一点呢,卡片机像素太低了。经他这么一说,我后来真就买了一部数码相机,从那开始,旅游的时候我就用数码相机拍照了,慢慢越拍越好,就找出一些摄影的感觉来了。2011至2012年,我有意把自己的工作放缓了,到处去摄影,从此走上摄影的“不归路”,完全喜欢上了摄影。
▲争先恐后
记:您的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大赛中获得了众多奖项,哪一幅获奖作品最让您感到自豪和惊喜呢?
李:从2014年到2018年大概四年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国际、国内的摄影大赛,有26幅作品获得了国际金奖和国内的各大奖项,我的作品也参加过一些著名的摄影展,比如平遥的摄影联展,奥地利的奥赛等,很多作品也被报刊采用,但是最令我感到自豪的一个作品就是《busy in the morning(忙碌之晨)》,这个作品被哈姆丹国际摄影大赛收录,摄影界人都知道这是目前为止奖金最高的一个摄影大赛,每年都收到几十万份的参赛作品,2018年参赛作品达到60多万份。我连续三年参加这个摄影大赛,三年都有作品进入了最后总决赛,其中《忙碌之晨》是在2018年的时候入选的,被选为优秀作品,收录在收藏画册里面,虽然没有拿到大奖,但能够被他们选为优秀作品并且被收藏,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鼓励,所以我觉得很自豪。
▲冰山上的来客
记:您前几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想以《心中的家乡》为主题拍一组照片,但家乡已不是心中的模样。请问您的创作理念是什么?在拍摄过程中,您更注重哪些方面的表达?
李:我是土生土长的丰顺人,离开家乡整整40年了,乡愁这个话题是永远跨不过去的。我想用镜头来记录我们家乡的一些场景,当时我是想看能不能拍一些我记忆当中的画面,但是我回去几次,很多旧房子、石板路、小桥流水,都已经不存在了。如果以这样的方式去拍故乡的话,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所以我就转变思维——摄影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是做得非常好的,我想可以拍一些人文方面的作品,比如人居环境的改善,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乡村淳朴的民风,这些都可以用镜头拍下来。再比如农村的老人家,他们脸上洋溢的幸福感令我很感动,包括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等场景,基层干部的工作、生活环境等,都可以挖掘出很多有故事性的照片出来。透过作品看到作品背后的那些乡村生活的故事,我觉得作为摄影爱好者应该在这方面下苦功夫,而不仅仅是拍一些表面上的美好。我的很多获奖摄影作品并不是风光作品,而是人文作品。
▲忙碌之晨
记:您的作品《暮归》被美国普兹堡文化艺术中心收藏,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李:这是在非洲马达加斯加一个叫作面包树大道的很贫穷的村庄里面拍摄的。在那里,每当早晨太阳冉冉升起雾气散尽的时候,那些村民会从这种低矮的草房子里面出来干活,赶着牛车从面包树大道上经过。日落的时候,他们就从干活的田地上回来,男的赶着牛车满载而归,妇女头顶着箩筐,孩童蹦蹦跳跳玩耍,这个场景令我非常感动。马达加斯加是个很贫穷的地方,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是从他们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出,生活的艰辛掩盖不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那天太阳下山的时候,一辆牛车正好经过,我用相机“咔嚓”一声把这个瞬间给留存下来。这个作品为什么会被收藏呢?我觉得是他们认可这个作品里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价值和作品内涵,是人类对和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旋律
记:对于未来的摄影之路,您有哪些目标和规划呢?
李:我没有做什么明确的规划,我的摄影理念叫摄影随心,让摄影随从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者内心感悟。未来我肯定还会继续旅行,在旅行中拍一些风光作品,但是思想上会发生改变,摄影的观念会更新,接下来的时间我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来拍一些人文作品,特别是我们家乡,客家地区生活场景。
▲画伞
记:对于摄影爱好者,您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李:现在摄影已经趋向大众化了。随着手机的普及,人手一部手机,就是人手一部相机。如果说对摄影爱好者有什么建议的话,我想摄影技巧倒不是最重要,要在摄影理念、思维上的更新。我在2015年的时候已经是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也拿了很多奖,但是我觉得我的摄影水平到了一个瓶颈上不去,我就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参加了短期进修。这次进修大大提高了我的摄影水平,老师让我要学好三门课,第一个是美学,或者叫美学原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的东西,什么是美的画面,所有美的东西它都是遵循美的规律。第二门课叫透视学,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美图,非常漂亮,但为什么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不是真实的图片,这些都和透视学的原理相关,透视学关系到一个作品成败。第三个非常关键,叫色彩学或者叫色彩平衡。色彩是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语言。就像写文章的人,要用文字把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那么对摄影的人来说,他是通过色彩来表达价值或者是思想内涵,所以我们对色彩的处理很关键。打个比方,拍一群大妈跳广场舞,拍出来都是大红大紫的衣服,那很有视觉冲击力,但也太刺眼了,因为大红大紫的暖色调,容易让人视觉疲劳。我们就可以把旁边的树木花草也拍进去,绿色属于冷色调,冷暖平衡画面就会显得和谐,这样的作品就会耐看。处理作品色彩涉及摄影思维的更新。有人会说,照片拍得好是因为设备好,或者运气好,但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如果摄影理念没有得到提升,你不知道要拍哪个东西,不知道哪一个瞬间才是美的,当美的瞬间出现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手忙脚乱。这些就是关于摄影思维、摄影理念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的画面,其次要知道怎样能把美的画面拍下来,再者就是色彩。色彩是一个作品的核心表现。数码相机拍出来的作品,在后期要进行色彩还原,色彩还原的时候就很考究人对色彩的把控。这是我的摄影经历的一些体会,摄影爱好者应该在基本功上花点时间去学习,才能有所提升。
记: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大漠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