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程万里风正劲
砥砺初心启新程
政协吉林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已于今天(1月13日)上午隆重开幕。为了更好地了解代表、委员的声音,为百姓传递信心和力量。全省两会“新闻通道”集中采访活动再次开启,通道一头连着发展大计、一头连着民生关切。2025年全省两会第一场“新闻通道”,本场通道邀请了6位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采访。他们分别是: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庄秀丽;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徐佳威;吉林省政协委员,辽源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崔金华;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大庆;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市政协副主席王桂敏;吉林省政协委员,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爱辉。
首先让我们有请: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庄秀丽;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徐佳威。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庄秀丽委员,您好。前不久结束的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对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您和您所在的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转化和临床应用的深度融合。您认为吉林科技创新的优势在哪里?对于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什么建议?
庄秀丽:吉林省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过程当中,具备了很多独特的优势。首先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目前在吉林省有67所高校,也包含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这样的优秀高等院校;同时国家级的,比如说中科院的长春光机所、长春应化所、地理所等这样的国家和地方的研究所、研究机构也有100多家。这样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储备了很多创新产生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具备了很好的科技研发和转化的能力,这些也是吉林省所独具的一个优势。其次,在吉林省,省委、省政府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也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我们在科技创新和转化过程当中,科技创新企业的招榜挂帅项目。我们吉林省包含了这些高校和研究所培养的人才,也在出台更多的政策吸引和留住这些人才,同时吸引外部的人才回流到吉林省。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看到吉林省的人才政策现在从3.0又到3.0+。这个3.0+就是最近出台的,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激活人才的这种创新能力所出台的新的政策。我们也看到了这个政策对于人才给予了更大的支持。
我们长春圣博玛公司实际上来自于中科院的长春应化所一个技术团队,历经了18年创新与转化的过程,我们也充分在这个过程当中利用这些优势与支持为这个企业赋能。首先是企业不断地加强自己自身科研创新的能力,同时也与当地的高校和研究院所进行深度的合作。近五年,企业每年拿出企业收入的15%以上来投入到科研创新当中。2024年我们刚刚汇总,今年的技术投入、研发投入达到了20%,正是得益于这种深度的合作,使企业在整个全球经济不断波动下滑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着30%以上的这样的一个增速。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在吉林省2024年的数据当中,累计到目前有7278家的科技型小型企业在注册,也有3800多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吉林省发展,也有3000多个成果进行了转化,整个收入达到了200亿元。这也说明我们吉林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之间相互融合,在一个很好的基础之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也相信未来在省里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我们吉林省的科技创新会越来越好。谢谢。
记者提问:近年来我们吉林化纤通过自主创新,在碳纤维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24年吉林化纤多个项目陆续投产,请您介绍一下这些项目有什么样的特点?与以往传统的板块相比,它有哪些新的变化?
徐佳威:202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吉林化纤四大板块优势凸显,全年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和16.3%,产线产能、品牌效应始终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可以说2024年公司实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首战告捷。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围绕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对新材料集群化融合发展作出部署。吉林化纤牢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特别是2024年,我们加快改革创新、向“新”而行,1万吨人造丝、2万吨涡流纺、3万吨碳纤维、15万吨华绒等8个项目顺利投产;5万吨一期生物质人造丝项目仅用百天实现了暖封闭,设备安装进展现已达到85%,可以说项目建设为企业的整体产能规划、战略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在传统板块方面,公司实施“5G”供给侧体系建设,不断创新应用场景,提高制造效率,优化产品性能;推出新品“华绒纤维”,建立“华绒之链”立体化的市场营销体系,经过半年的市场开拓,现已有超百家客户成为联盟伙伴。同时,公司在传统产业智能化生产上,实施了自动打包线、完善产品条码体系等数智化项目,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25%。
在新板块方面,吉林化纤大力支持在碳纤维关键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现以形成以原丝、碳丝、复材制品、助剂、回收利用一体化发展的全产业链,T700实现靶向替代、进口替代,市场占有率增加30%;复材及制品国内风电市场占有率超90%;滑雪板及无人机制件开辟了冰雪经济和低空经济新赛道。同时,我们依托企业内部的8个专业研究所,建立了4个域外碳纤维应用研发中心及1个复材研发中心,实施创新课题、揭榜挂帅等多种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碳纤维在体育休闲、航空航天、工业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发展以及复材产业链延伸。我们还积极与吉林大学、吉林化工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在绿电、绿氢等绿色化工原料及树脂、纤维特性等方面,深入开展基础性研究,与长春一汽、中国商飞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广泛进行开发性研究,助推吉林碳纤维扩大应用场景。
未来,吉林化纤将认真贯彻省委部署,牢牢把握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多功能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抢占新赛道制高点,擦亮国有企业的“金字招牌”,为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下面有请:吉林省政协委员,辽源市第五中学党委书记崔金华;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省人参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大庆。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崔金华委员您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吉林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您作为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哪些建议呢?
崔金华: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具体举措,提出要加大教育综合改革力度,全面推进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紧紧围绕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快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和“大中小幼”协同发展共同体,为学生的人生幸福奠基。我认为:
首先是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改革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身心健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把课业、专业、职业、事业贯通起来,让学生不再是为分数而学习,而是为使命而学习、为爱好而学习,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聚焦课程的优化设置,构建立体的课程体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为目标,构建以突出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特征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多元开放、学科融合的课程体系。
三是要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多维的培养体系。坚持大力弘扬和践行教育家精神,激发教师的职业状态,熔铸教师的人文品质,涵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全过程培养,全方位提升,努力打造有学习力、研究力和影响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推动教育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大会上,对人民政协历史贡献的高度评价,使我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来自教育界别的委员,我继续坚持委员履职和做好本职相结合,参政议政和服务教育相结合,立足岗位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建言献策助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提问:2024年我省建立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整顿人参市场秩序,培育人参产业人才,擦亮了我省人参的金字招牌。您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对我省进一步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建议?谢谢。
赵大庆:好,谢谢你提的问题,同时你也是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人参是百草之王,我们吉林长白山林区特有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再加上土壤、菌群的特点,目前吉林长白山林区是全世界人参最道地的产区,也享有“林海参乡”的美誉。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东北全面振兴和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的重要指示,省委锚定人参产业,确定了小切口、大纵深的工作机制,强力推进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省委人参专班对人参科技创新支撑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做了很好的科学布局和规划。我作为我们省从事人参研究20余年的一个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实际上,我本人和我的团队这些年围绕着人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做了比较系统的工作。现在,我们的团队正在做的是这么几件事儿。第一件事,林下山参回归临床,也就是实现它的临床价值。我们国家临床应用人参这个历史超过了3000年,人工种植人参只有400年。也就是说中医经典记载的几万首以人参为君药的经方,主要用的是野山参。我们团队包括几位院士团队,共同的研究结果发现,超过25年的林下山参,无论它的功效还是它的生物学特征,都跟野山参非常相近了。所以我们现在关于林下山参正在做这么几方面工作,一个就是这些团队合作要建立林下山参的全物质谱,在这个全物质谱的基础上去筛选,发现林下山参特异性的功效成分,包括它的成因机制;第二就是要全面地评价人用经验,就是做志愿者的试食实验,特别是林下山参服用之后,在体内的过程一定要把它明确;第三就是我们选择心脑血管、呼吸、代谢这些重大的慢病,开展人参防治重大慢病的循证研究,这些工作都是支撑林下山参回归临床价值,支撑人参在临床上的应用。
第二件事,就是园参的滋补保健。实际上,制约园参滋补保健发展的推广或者市场推广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科普没做好,我们没有讲清楚人参为什么好,我们为什么要吃人参。实际上人参主要的核心功效就是大补元气、主补五脏、轻身延年,大补元气主要是补能量、补动力、提高免疫力。我们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的确能够延长模式动物的寿命。我们志愿者的研究也发现,给了人参之后,一些跟长寿相关的通路都会被激活。也就是说,从科学的角度,目前已经能够证明人参的的确确像中医记载的久服轻身延年。所以我从专业人士的角度跟大家推荐,你要想健康,特别是你要想健康长寿,尽快地吃我们吉林的人参。
第三件事,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利用吉林的人参资源和研究成果,或者是产品的技术吸引域内外的大企业来吉林,全产业链地融入人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这里边第一个就是在规范化生产这块,我们跟企业要合作,要培育出高质量的人参品种,另外就是优化整合生态种植人参的单研技术,进一步地完善我们吉林人参生态种植的技术服务体系;更重要的就是要跟企业深度合作,培育出能够拉动产业的人参大品种。我相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林海参乡”这个金字招牌会越擦越亮,谢谢。
下面有请:吉林省政协委员,长春市政协副主席王桂敏;吉林省政协委员,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爱辉。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各位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王桂敏委员您好,2024年吉林省把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摸清了文化遗产家底,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历史文化遗产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长春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作为来自长春市的政协委员,您有哪些好的建议让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吉林宝藏,从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王桂敏:好,谢谢提问。2024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举措。长春市认真落实省里的相关要求和部署,积极行动,新民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升级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过去这一年,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吉林文脉赓续、弦歌不辍,大家也非常期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涵养功能和育化作用能够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为此,我提三点建议。
第一点建议,广泛普及吉林历史文化知识。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百万年的人类史和一万年的文化史,在吉林都有实证。迄今为止,我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石质工具是100多万年前的人类作品,榆树人和安图人头骨距今5万到1万年,先古族群在白山松水间游牧而居、渔猎而食,这正是吉林游牧文化和渔猎文化的滥觞。根据史料记载推断,我们省内的古夫余国最晚建立于西汉初年,此后高句丽、渤海国、辽、金等政权交错更替,在吉林的这片黑土地上,不同的族群繁衍生息,未曾停息地进行着经济、社会、外交、军事活动,也创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我们要广泛地普及这些历史知识,让吉林人树立起文化自信,让海内外的人士更好地了解吉林的前世今生。
第二点建议,是系列地宣传吉林的历史名人。曾经有众多的杰出人士在吉林省工作、生活、战斗过,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脚下的这片沃土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比如晚清的官员吴大澂,以强烈的国家意识挽回国土主权,争取到了我们现在依然梦寐以求的图们江船只出海权,这种战略的眼光和家国的情怀,令后人称颂。比如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义勇军和抗联将士,他们的英雄壮举和民族气节惊天地泣鬼神。新中国成立以后,一大批的文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建筑学家以及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纷至沓来,他们带着新知识、新思想、新思维、新气象,不仅弘扬了吉林的传统文化,而且还谱写出新的吉林的电影文化、汽车文化、教育文化、光学文化。要梳理他们的事迹,在媒体上进行广泛地传播,宣传他们也就是在传承我们吉林的历史文化。
第三点建议是培育省内有潜质的非遗消费市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必须融入时代的要素,结合实际活化利用,释放出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必要对全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估,筛选出传承价值高、市场前景广的非遗品牌,组织专业力量论证,丰富拓展传播手段,策划培育非遗的消费市场,使我们省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非遗民宿、非遗美食、非遗文创以及非遗演出的形式,与时俱进地活跃起来,健康地传承下去。
记者提问:吕爱辉委员您好,近年来吉林省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您所在的延边畜牧开发集团,作为延边黄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承担单位,请您谈谈如何高质量发展延边黄牛产业,来促进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
吕爱辉:我来自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返乡创业发展延边黄牛产业已经20年了。我经历着、感受着、也见证着吉林省畜牧业蓬勃发展的强劲脉动。
从绿意盎然的草原到现代化的养殖场,每一处都洋溢着勃勃生机,讲述着吉林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动人故事。近年来,吉林省肉牛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全省发展规模已超过800万头,成为了我省农业重要支柱产业。去年我省肉牛屠宰量实现翻番,由全国第11位提升至第5位。如此骄人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精心布局与强力推动,以及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惠牧政策,吉林省畜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稳健前行。
延边黄牛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它是延边各族人民历经200年精心选育的品种,与韩国韩牛、日本和牛同宗同源。近年来,省、州、市各级政府对延边黄牛产业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先后建立了国家级龙井延边黄牛现代农业产业园、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出台了促进肉牛发展十三条政策。延边黄牛产业在政策引领和政企等多方努力下,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我所在的延边畜牧开发集团主要从事延边黄牛育种保种、育肥生产和屠宰加工、产品销售,是国家级龙头企业、畜禽种业阵型企业。近年来,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不断创新求变、攻坚克难,助力我国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巩固提高“吉牛中国牛”主销区市场占有率,支持新落户企业发展壮大,肉牛屠宰量达到80万头。作为一名畜牧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始终心系“三农”,建议党委政府持续出台推动延边黄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支持我们带动广大养殖户,进一步壮大产业链,着力研发新产品、培育新动能、增添新收益;进一步提升价值链,做好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充分释放品牌效应;进一步延伸创新链,持续做好保种育种工作,大力推广“胚胎移植”技术,积极打好肉牛“芯片”战。支持我们谋划好延边州“犇福”延边黄牛文化精品旅游路线,让更多人感受到集传统文化、基因工程、牧场风光、特色歌舞、高端美食于一体的吉林文旅魅力。
我们相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白山松水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猪牛羊欢歌,禽鸟齐鸣的“吉牛中国牛”畜牧乐章一定会更加绚丽、更加激昂。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熊一黎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