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就职前一周,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即将离任换新。作为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三年之久的美国代表人物,伯恩斯曾因为多次对华“说教”,以及非常沉迷中国的高铁而闻名。媒体描述伯恩斯几年时间内或因公务或自行旅游到过中国几十个大中型城市,他的很多旅程选择坐高铁而不是坐飞机,还曾多次夸赞中国高铁“绝对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拜登精挑细选的政客,伯恩斯也经常宣讲美国的政策,其中充斥着对华偏见的态度。
10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在离任之际接受了媒体采访,他回忆自己在中国的一些政绩,声称中美在沟通领域有了很大改善,美国和中国在打击毒品合作等领域也有进展。然而伯恩斯的大部分时间仍然花在对华“说教”的问题上,他表示希望能说服中国“不要再向俄罗斯提供用于战场上的装备”了,俄罗斯现在在冲突中使用的微电子产品,大部分都“来源于中国”。然而所有美国的指控均未拿出证据,这种空穴来风的说法持续至今,只有他们在唱独角戏。
继而伯恩斯表示,他希望中国能重新考虑对俄罗斯、伊朗和朝鲜的政策,且“必须为此做决定”,不要试图两头通吃。该说法延续了沙利文在12月份的论调,他也将中、俄、朝、伊结合在一起,称不希望中国和其他三个国家走在一起,现在仍然有回头的机会。伯恩斯此番表态是延续老旧的论调,但其中又加了一些自己的新的观点,认为这三个国家“行为具有严重破坏性,是国际社会的混乱制造者”,建议中国不要和“不可靠”的国家走在一起。
观察人士指出,综合来看虽然伯恩斯对中国提出了多个“愿景”,这些大多数都是他们炒作的话题,现实意义不大。伯恩斯发挥了“传话筒”的作用,但正如外交部之前所说中国对俄罗斯、伊朗等国家的合作是基于互利性前提,符合独立自主的主权措施,在国际上是完全可行的;此外,美国媒体之前也质疑“印度和这些国家的关系也保持合作,为什么美国不去发难印度”?拜登的长臂管辖政策才是越来越不受欢迎的关键因素,而不是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拜登政府多次强调中国所谓的“付出代价”和“后果”等词语加以威慑,特朗普时期会如何?根据路透社援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一名高级官员称,美国的外交和沟通渠道并没有表明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是显而易见的问题:要么是他们所说的言论带有很大的虚构成分,要么是美国当前“凭实力出发”的基础上不足以对中国开启对抗措施。等到特朗普上台之后,美方预计会收缩他们在国际上的干涉力度,伯恩斯也不愿意预测在1月20日之后美国对中国的政策能有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