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光

偶尔下乡,闲暇间独步走进拿口镇的“廖俊波事迹”馆。我在展图前踽踽孤行,顿感步履沉重起来。睹物思人,眼前一幅幅、一帧帧,画面随着逝去的岁月浮现出来。最终,思絮定格在“樵夫”两字上,“樵夫”是廖俊波同志微信的昵称,然而却散发着无穷魅力。

他像樵夫手中不断磨砺的柴刀。樵夫面对陡峭的山路和荆棘丛生的山林,需要坚韧如钢的毅力和顽强拼搏斗志和战胜困难的能力。在我的印象中,俊波成长最快,或者说真正出道的时节,应该是在邵武市委办公室工作的日子里。刚来时,他的文字功底若为欠缺。记得他为书记写一篇春节团拜会的讲稿,几易其稿,都没有通过。但他从不气馁,最后通宵达旦修改,终于基本成形。但没想到书记看后不满意。此时离演讲只有一个晚上了,而且书记要求脱稿演讲。我作为办公室主任,深感愧疚,书记没有责怪我们,他决定自己修改,没想到书记推倒重写。当完成新稿,书记已经彻夜未眠。结果,林书记富有激情的演讲,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机关的文人们都争相打听着是谁起草的稿。这对办公室的同志而言,则是深刻的教育。一篇简短讲话稿,书记如此认真,使我们倍感责任重大。至此之后,俊波同志变压力为动力,认真观察领导的言行。细心收集领导瞬间冒出的思想火花,并精心归纳和概括,使之不断理论化、系统化。不曾几时,他就很快上路,成为领导得力助手。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过: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内是已知的,圆圈外是未知的。已知的圆圈越大,未知的边界就越广。他始终保持空杯心态,珍惜时光,虚心求教,如饥似渴地学习和实践,努力获取知识和能力,不断突破已知界限,探索更多的未知。



他像樵夫捆扎柴禾的藤索。樵夫捆绑柴禾多半就地取材,在林中砍一根藤条、黄竹或柔韧的枝条,捆扎枝柴,既紧又牢。在领导眼皮底下工作是最能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地方,像藤条一样,捆扎、积累获得理论知识、工作经验以及从政能力。几年来,他从事岗位不断变化,也为他制造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条件,而且他的学习态度是一丝不苟,细察入微。有一个同事告诉我,他看一眼水泥,就知道它的标号,别想胡弄他。我想,不察其微,何以担负龙华山工程之巨。他极善长与人沟通,他谦逊和蔼的品格,具有很强亲和力,以他人之长补已之短,这些都为他知识储备和从政素质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曾先后为两任领导服务,领导的工作能力和办事风格,对他产生极大的影响力,特别是两任领导极富激情、果敢的品格和睿智、严谨的作风以及儒雅谦逊的气质让他耳濡目染,如同春雨润物无声地印在心里,在他身上都看到影子。



他像樵夫负重前行的扁担。他总是饱含激情和勤奋的姿态,投入在工作中。他在市委办任副主任,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了业务从陌生到娴熟的过程。有一次,林小华书记对我说;准备让他到乡镇岗位锻炼,办公室要重新物设人选,做好思想准备。当时,我面有难色,担心没有人接手他的工作,书记不容分说:困难自己克服。用人一旦看准了,宁可早用也不迟用。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就是这个道理。我深知这是书记的用人观,不会像我那么短视。从此,他就像放飞的的雏鹰,越飞越高。官大了,一般人头脑容易膨胀。但他始终低调做人,谨慎做事,像樵夫脚踏实地前行。这些年来,尽管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越来越大,遇到困难越要越多,他总能团结身边的人,克服困难,完满完成任务。他常说:“方法总比困难多”。在纷繁的困难和矛盾面前,他总能找到化解的药方。他提任邵武市副市长时,分管工业,这可是责任风险极大的职位,稍有不慎,轻则免职,重则负刑。他如履薄冰,恪尽职守,谦逊地请教、诚恳的协商,密切的沟通,经委(原工业分管部门)的领导都能心服口服地配合一个年轻领导工作。他在任期间,居然无一责任事故。同样在他在任期间,一个巨大的工程破土动工——邵武市金塘工业园。他是第一责任人,这意味着规划、征地、拆迁乃至招商引资等一系列工作,要他具体牵头落实。面对无启动资金,靠自求平衡,滚雪球式地把项目做大,筹建小组的同志一头雾水。在这种情况下,他组织筹建小组的同志研究工作方案,提出“四要”工作精神,从信心、激情、勤奋,自律等方面与大家共勉,以此打造最有效益的工业园。现在我们回头再看看当时的原始记录,没有高调,没有豪言,只有勉励大家挑起担子前行。而今园区已成为省级精细化工园,120家企业入驻,包含5家上市公司。仅按现在的企业规模,一旦达产达效,从经济总量看,相当于再建一个邵武。当我们看到被最新科技武装化工设备、世界级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及优美环保园区感到震撼的时候,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樵夫”的默默付出,他勉励大家的“四要”精神,仿佛是拓荒者留下的一串脚印。

我也曾作如是想:我们共事同在市委办,生活同住一个楼道,同是一纸任书提为处级领导,而差距则相形见拙。究其原因,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其中心无定所,清高自傲,这是致命伤。人的精力有限,应有所为,有所不为,偏好过多,则不能专注。再者,自视清高,实为迂腐,它不仅影响了与人际间的沟通和交流,也容易丧失亲和力和凝聚力。这种心态容易自我封闭、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这种心理素质,即使有人提携,终究难负重任。

有则故事阐述的极为深刻,说是有座寺庙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的佛像。每天都很多人来膜拜。而通往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山体的花岗岩彻成,台阶不服气对佛像说:“我们同出一处,而你在芸芸众生中,享受那么高的礼遇,而我却被人踩在脚下。”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是经过四刀,就走向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千刀万剐。”用此故事自比,不是自嘲,也不是自谦,而是自知。

“樵夫”也是百姓心中的丰碑。人们崇敬他,是因为他辛勤劳作、默默奉献、不计得失、不慕浮华,把温暖带给人民,像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奉献给人类。为官者能体恤民情,勤政为民,先忧后乐,所以他也成为人民顶礼膜拜的“佛”。《道德经》的最后一句话说,“天之道利而无害,人之道为而不争”,我想樵夫也是如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