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与变革交织的时代。在这一年的5月7日,毛泽东主席在阅读了军委总后勤部关于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亲笔写下了一封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信件,这便是著名的“五七指示”。这不仅仅是一封简单的信件,它更像是一枚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波澜,深刻地影响了接下来的中国社会与历史进程。
“五七指示”的核心思想,是倡导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一个“大学校”,在这个“大学校”里,广大干部需要下放劳动,这不仅是对他们的一种重新学习的机会,更是对旧有体制的一种挑战与革新。毛泽东在信中提出了一个宏大的愿景:人们不仅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还要能够从事农副业生产,甚至办起中小工厂,自给自足。这种思想,无疑是对当时社会分工与职业界限的一次大胆突破。
而对于学生,毛泽东同样寄予厚望。他提出,学生应以学为主,但也要兼学别样,不仅要学文,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同时要学会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学校的现象必须被打破。这一系列的指示,无疑是对当时教育体制的一次深刻反思与重构尝试。
然而,理想与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在“五七指示”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纷纷办起了五七干校,将原党政机关的大部分干部、大专院校的教职员工送去劳动、学习,走所谓的“五七道路”。这一举措,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干部与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但也在很大程度上打乱了原有的教育制度和教学秩序,给中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直到1976年10月,随着“四人帮”的粉碎,这段动荡的历史才终于画上了句号。五七干校也随之宣布解散,成为了历史的一个注脚。但这段历史,却在中国人的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J9五七干校
而在1976年的5月7日,正值“五七指示”发表十周年之际,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三枚的纪念邮票,以纪念这一特殊的历史时刻。这三枚邮票,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精神风貌的一种呈现。
第一枚邮票(J9-1),以“走光辉五七道路”的墙报专栏为背景,描绘了干部、知识分子在五七干校学习革命理论的情景。画面中,人们或坐或立,手中捧着书本,脸上洋溢着专注与热情。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知识的渴望,也有对未来的憧憬。这幅画面,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革命理论的热爱与追求。
第二枚邮票(J9-2),则以丰收的田野、联合收割机为背景,塑造了五七战士手握镰刀,去收获自己亲手栽种的劳动果实时的形象。画面中,五七战士们身着朴素的衣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手中的镰刀,不仅是对土地的热爱与敬畏,更是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与自豪。这幅画面,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劳动的尊重与热爱,也反映了他们对于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生活的向往。
第三枚邮票(J9-3),则以延安窑洞为背景,刻画了干部和知识分子在陕北农村插队锻炼,倾听老农介绍种田经验时的情景。画面中,干部和知识分子们围坐在老农的周围,神情专注地听着老农的讲解。他们的眼神中,既有对老农的尊敬与敬仰,也有对农业知识的渴望与学习。这幅画面,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与关注,也反映了他们对于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决心与行动。
然而,这三枚邮票所呈现的画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风貌与追求,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了一些极左思想的影响。比如,对于“五七道路”的过度美化与颂扬、对于劳动与革命的过度强调与推崇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历史的真相与人们的认知。
但无论如何,这三枚邮票都已经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与见证。它们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奋斗与追求,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变迁与历史的演进。当我们再次凝视这些邮票时,或许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与呼吸,也能够从中汲取到一些对于今天仍有启示意义的思考与启示。
总之,“五七指示”与这三枚纪念邮票,都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经历与感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与借鉴的历史镜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段历史所带给我们的教训与启示,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历史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坚实基石。
鸿邮艺术品拍卖会 德国邮票西德1973年欧罗巴 邮政号角 成交价3.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