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闻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著名的“翻译国嘴”。她出生于1943年,十八岁考进北京外国语大学,读了三年半的书,还未毕业就被周总理相中,在二十二岁时进入外交部工作

后来,唐闻生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坐在毛主席的身侧进行“同声传译”,因此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

七十年代初期,而立之年的唐闻生,还一度成为了第十届、第十一届的中央候补委员,她也是外交部唯一进入中央委员会的女中央委员。



由于其人生经历的特殊性,很多人都在关注唐闻生进入外交部,尤其是在成为毛主席翻译后发生的一些趣事。下面,我们就来聊两件发生在毛主席和唐闻生之间的趣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一九六六年,毛主席再赴武汉时期。当年唐闻生才从北外进入外交部,突然接到命令要她去担任毛主席的翻译。

唐闻生因为担心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话,不愿意去,但是又推脱不掉,最后紧张得晕倒了。这件事情在民间流传甚广,但是真相却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唐闻生一家三代华侨,她自己从出生即在美国生活了七年,后来回国进入北外附中就读,一直到大学时期她都是学校的拔尖人才。

所以我们可以说,尽管当时的唐闻生十分年轻,但是也算是一位见过世面的人物。更何况事件发生之前,唐闻生早已经与外交部包括周总理在内的众多政要见过面,怎么也不至于因为要见毛主席而紧张得晕倒。



现在让我们回到一九六六年的七月,当时毛主席因故离开了北京,来到了武汉。他先是在长江中畅游,接着又乘船来到武昌,品尝了当地名菜武昌鱼。

到了当年七月九号这一天,刚好郭沫若带着一个由53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组成的参观团也抵达了武汉,想与毛主席见面。

这么大一个外国访问团来中国,毛主席自然不能不见。但是见面就得聊天,一聊天就必然会遇到语言障碍的问题,于是毛主席就让外交部门给他安排三名翻译。

这种场合的翻译和那种对着文件和书翻查资料的翻译不一样,需要的是“同声传译”。即政要和代表们说一段,翻译们当场就得翻译出一段。

这对翻译水平要求特别高,本来轮不到唐闻生这个外交部新手的,但是当时外交部的高级翻译另有工作安排,他们只找出了两位合适人选,于是第三位的名额自然落到了唐闻生的头上。



唐闻生听领导一说,马上就紧张起来了。一来她缺乏这种“同声传译”的经验;二来那个时候正是敏感时期,她特别担心自己译错了一句话带来严重的后果。

于是唐闻生明确告知领导自己无法胜任,但是被驳回了。那个时候正是七月上旬,武汉又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气候十分炎热。

室内没有空调,只有一把老旧的吊扇。唐闻生想到自己才进外交部训练了几个月,马上就要真刀真枪地去搞“同声传译”,紧张得一晚上没睡好

于是第二天早上起来之后,唐闻生就开始手脚发凉,出门去吃早饭的时候,眼前直接一黑,差点摔倒,但是被身边工作人员扶住了。

后来,这个由53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家组成的参观团见到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并没有坐下来和大家谈话、合影,自然也就不用翻译了。

发生在唐闻生和毛主席之间的第二件趣事,就是“毛主席建议唐闻生改名唐闻死”,那是一九七四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物理学家李政道时发生的趣闻。



李政道和杨振宁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所以他们回到中国都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李政道在菊香书屋里面和毛主席聊物理学的时候,建议我们国家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物理学教育,并提到搞天才少年班。

毛主席表示赞同李政道的提议,但是又说:“你的那个理论没有讲清楚,理论是从哪里来的呢?”于是他举了一个逻辑学的例子告诉李政道说:“譬如,形式逻辑的大前提是‘凡人都要死’,从古以来老人都死了,这就是个大前提。”

接着,毛主席指了指身边的唐闻生说:“唐闻生是人,这是一个小前提。这个小前提是包含在大前提里面的。凡人都要死,唐闻生是凡人,所以唐闻生呢,也是要死的。这就是结论,这就是三段论法。”

说到这里,大概觉得这个话题有些沉闷,为了让谈话的氛围更轻松,毛主席又看着唐闻生对李政道说:“她叫唐闻生,我劝她改个名字叫唐闻死,她说不好听。”



其实李政道是一个大物理学家,怎么可能不懂逻辑学三段论呢?他只是因为见到毛主席精神太紧张了,所以难免在表达问题时有些失序、含混。

结果毛主席这么一说,李政道的精神当场就放松下来了。毛主席拿唐闻生的名字开了个玩笑,成功化解了李政道的尴尬,谁会料到后来这个笑话也出了名。

关于这则笑话的真实性,其实也一直有人质疑,但更多的人还是愿意相信它的存在。因为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一个生性幽默的人,他曾多次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化解与陌生人交谈时的尴尬气氛。

比如唐闻生后来就提到过,有一次外交部派了一个新翻译到中南海工作。毛主席与这位翻译见面时对方表现得很拘束,于是毛主席就问对方是哪里人。新翻译回答道:“我是北京人。”

于是毛主席指着桌子上的火柴盒笑眯眯地问:“这个叫什么?”新翻译回答:“取灯儿!”毛主席一拍手掌笑道:“对啦!因为北京的土话叫火柴为‘取灯儿’。”毛主席这么一问,顿时就拉近了他和这位新来翻译的距离。



后来唐闻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将近十年,一九七六年以后,唐闻生调到了《中国日报》当副总编,一九八六年调到铁道部担任外事局局长。

过几年唐闻生又去了侨联,现在她的职务是宋庆龄基金会的副主席。回想起当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经历时,她表示真正到了毛主席身边才知道毛主席对年轻人有多照顾。

毛主席讲话有浓重的湖南口音,但是他面对翻译时讲话通常比较慢,基本上是可以听清楚的。而且就算没听清楚,大家也可以直接问他,他会不厌其烦地重复。

到了晚年弥留之际,毛主席讲话已吐字不清时,唐闻生只能猜测他讲了些什么,由她说出来,再让毛主席点头或者是摇头去确认。实在不行,他就会自己拿笔写下来,不会让翻译们为难。

唐闻生一生中换过很多工作:当外交部翻译、报社的评论员、图片编辑;后来又去铁道部干了十三年;再去侨联当主席。



唐闻生觉得每一样工作都非常有趣,因此一直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地工作着,并且乐在其中、甘之如饴。一晃大半辈子过去了,可是唐闻生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没有解决。

外人对这件事似乎十分上心,但是她本人却从未对外发表过任何意见。没有人知道唐闻生为什么不结婚,但是在如今的中国,她并不是唯一选择独身的女性政治家。

曾任副总理的吴仪比唐闻生年长15岁,也是终身未婚。当代女性的个人价值的实现、个人成就的高低,早就与婚姻不挂钩了。

所以对于像唐闻生这样的人来说,婚姻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今唐闻生依旧在侨联和宋庆龄基金会工作,为推动中外友好交流发光发热。

唐闻生之所以得名“闻生”,是源于其父——三十年代初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爱国华侨唐明照。1940年,唐明照与友人共同创办了《美洲华侨日报》,旨在反映华侨心声并宣传抗日思想。



由于长期从事地下活动,随时都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在1943年唐明照回国时,又恰逢女儿出生,他便为她取名为“闻生”,寓意听闻唐明照平安归来。

  • 参考资料:
  1. 《走近毛泽东身边的女翻译唐闻生》——《文史博览》,2009.08.05;
  2. 《唐闻生娓娓话当年》——《同舟共进》,2005.01.10;
  3. 《毛泽东曾劝唐闻生改名“唐闻死”》——《政府法制》,2010.08.0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