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3月,正在筹划解放台湾的华东军区参谋长张震,被中央军委调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一职。

令张震没想到的是,当他赶到北京后,前来迎接他的,居然是副总参谋长粟裕。

受宠若惊的张震连忙向粟裕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嘴里不停地说:“首长,你怎么亲自来接站,真是折煞我了!”



张震为什么感到意外?因为从解放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张震一直在粟裕直接领导下工作,可以说是粟裕的老下级。而这份战友情,一直维持到两人去世,可谓历久弥坚,始终不改。

一、

张震生于1914年,原名张见生。1930年在家乡湖南省平江县参加彭德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之后随彭总上了井冈山,成为红三军团下属第5军的一名营长。

张震与粟裕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46年的年底。当时为了应对国民党军即将发动的全面进攻,党中央、中央军委于1945年10月25日在江苏省淮安成立华中军区,任命张鼎丞为司令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张震则在华中军区所辖的第九纵队担任司令员兼政委,这才有机会第一次见到了粟裕。



第一次见到粟裕时,张震发现粟裕虽然身材不高,衣着朴素,但谈吐文雅,颇有儒将风范。

据张震晚年回忆,跟着粟裕后,他在粟裕身上学到了不少打仗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进行了总结。比如敌人向我进攻时,我们不但要一夕数迁,迷惑敌人,而且要迂回到敌人的侧背去打击敌人,钳制敌人;组织战役时,不但要注意敌我对比,地形条件,更需要计算接敌时间、战斗时间、援敌到达时间等等。这些经验,也让张震在之后的战斗中受益终身。

在粟裕的领导下,张震也渐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名将。他参加了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同时依靠这一系列战斗中表现出来的才能,引起了粟裕的重视,被粟裕委以第一兵团参谋长的重任。



在1948年11月淮海战役中,张震作为粟裕的助手,协助粟裕以六十万围歼八十万,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被粟裕称为“我合作过的最优秀的参谋长”。

二、

当上总参作战部长后,张震按照有关规定,可以享有一定的待遇。有一次,机关管理部门为他的宿舍配发了风扇、拖布、扫帚等一些生活用具,却都被张震退了回去。他告诉管理科:以后请不要再发我这些东西。国家已经发给我工资,就包含了这些开支,怎么能再领用公家的东西呢?就是一把扫帚也不能要!



张震的宿舍离上班的地点有一段路,步行约需20多分钟。张震从不乘坐公家的车子,每天上下班都是步行。保卫部门为保证他的安全,就派了一个警卫穿着便衣跟着。没几天,张震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将那名警卫赶走了。保卫部门没有办法,只好找到粟裕,请粟裕做张震的工作,让他坐车上班。

当粟裕把保卫部门的想法对张震说了之后,张震的回答是:"不知道保卫部门怕什么,共产党的官还怕人民群众吗?!”粟裕劝说道:咱们解放没两年,难保北京城里没有潜伏的特务,万一出了点什么事,你让保卫部门的同志怎么向中央交待?

听粟裕这样说,张震只好同意。不过他还是提了几个要求:一是私事不用车;二是家里人不准用车。粟裕知道这位老部下的脾气,一一点头答应,张震这才结束了步行上班的历史。

三、

1953年5月, 时任中央军委作战部长的张震,奉命兼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四军代军长、 代政委,率部参加抗美援朝夏季反攻作战。

在朝鲜战场,张震指挥了大小40多次战斗, 歼敌1.3万余人。同年8月12日,为更好地总结抗美援朝经验,张震去桥岩山高地考察途中,车队沿坦克越野道路爬行时,因刹失不灵,他乘坐的汽车后退下滑。

为减轻车子承重,防止掉进旁边的深谷,张震便跳下汽车。不料,司机猛地一掉头,车轮从他的腰部轧过,头部也被重撞,他顿时昏死过去。

经抢救脱险后, 他仍坚持到各部队调查研究,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直到同年11月底,向新任二十四军军长梁金华交代工作后,他才奉命返回北京中央军委作战部。

在战争年代,张震曾6次负伤,都没有及时得到很好的医治,导致他的体质越来越差,经常头痛、怕光、食欲不振。这次回来后,粟裕“命令”他一定要好好检查一下,顺便取出战争时代留在身体里的一颗子弹。

1953年12月,张震被粟裕逼着住进了北京医院。 医生给他做了全面检查,综合治疗,并做手术取出了那颗伴随他多年的子弹头。 经过50天康复疗伤,张震于1954年1月25日出院。望着从自己身上取出的子弹头,他要求妻子马龄松好好保管这颗子弹头,把它留给子孙后代,以教育他们继承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艰苦奋斗,永不变色。

四、

1964年10月16日和1965年5月15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两次核爆炸试验后,中央军委决定由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张爱萍上将拿出一个名单,组织各大单位领导同志去参观学习一下。

没过多久,张爱萍便向中央上交了一份去大西北试验基地参观的人员名单,张震的名字赫然在列。

1966年5月3日,参观团抵达大西北的实验场后,早已等候在此的张爱萍,将大家安排在马兰附近 一个招待所里,组织有关专家给大家讲核武 器的理论知识,并带领大家参观核弹实物和经过改装用以投掷这枚核弹的轰炸机。



在参观时,张宗逊上将发现了一个”秘密“,他指着参观团里的宋时轮、陈士榘、张震三人,对张爱萍风趣地说道:“老张你看,你们华野的四位参座在戈壁滩聚会了哦!”

华野即华东野战军,宋时轮、陈士榘、张震和张爱萍四位将军,都曾先后在这支大军中担任参谋长,协助陈毅和粟裕指挥了无数场战斗。

看到老战友们,张震虽然心情激动,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粟裕将军在1958年庐山会议后,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被迫离开了总参谋长的位子。张震的心里在想:如果这时粟裕也能出现在马兰实验场,该有多好啊!

五、

这次参观回来不到一年,张震自己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被诬蔑为“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代表人物,受到了不公正的批判。

1968年5月,张震在一次被批斗时遭到毒打,身受重伤。粟裕得知这一情况后,向总理办公室报告了张震的情况。在总理的关心下,张震被送到南京军区总医院被保护起来,从而逃过了一劫。多年之后,张震每次提起此事,对粟裕这位老领导都充满了感激。

1977年之后,张震再次得到中央的重用,担任了总后勤部部长。

1981年2月,粟裕突发脑溢血,身体越来越虚弱。张震得知后,多次来到医院看望。躺在病床上的粟裕对张震说,自己唯一的心愿,就是推翻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实之词。



1984年2月5日,粟裕在北京病逝。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共和国的”军神“,至死也没有等到彻底平反的那一天。

在张震和其他领导的努力下,1994年12月25日,中央终于下发文件,认为从1958 年起,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判,“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

六、



在军委担任副主席后,耄耋之年的张震,每年总有一半的时间下到部队搞调研。他的子女劝他少下几次部队,他总是回答说:“既然在其位,就要尽其责,不下部队怎么行?这是当年我和粟司令在华野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也是粟司令能百战百胜的根本!”

下部队期间,有时为了赶路,他起早贪黑,一天要跑三四百公里,颠簸、劳顿,使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留下的腰伤隐隐作痛,厉害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但他不吱一声,照样坚持下连队。

上世纪有一段时间,一些部队开始办工厂、开公司,热衷搞生产经营,张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给中央主要领导写信,分析了军队搞生产经营的弊端,建议军队应该“吃皇粮,开正门。不然,认真查一下,不知多少人要犯错误”!在张震和其他一些同志的呼吁下,中央军委终于作出决定:部队一律不得从事经营性生产,并召开了全军生产经营整顿改革座谈会。

在这次会议上,张震尖锐地指出:“如果部队大规模地从事经营性生产活动,各级都想着经营赚钱,就会腐蚀军心,涣散斗志,败坏风气,削弱战斗力,甚至会自毁长城,改变我军的性质、宗旨,影响党和国家建设大局。早在几十年前,粟裕同志就和我说过,国民党军为什么没有战斗力?因为它腐败,而腐败的军队都是没有战斗力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