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收到了一位妈妈的求助:
“虎妈你好,我儿子今年上初二。
这次期末考试,他的成绩不太理想,我看了一下,主要是语文失分严重,特别是诗词填空部分,好多都是空着的。
平日里,他也会拿出大量时间背诵,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背了忘忘了背。
虎妈,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其实不少孩子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这是因为学习古诗词时,他们大多是死记硬背,没能理解背后的含义,也体会不到古诗词真正的魅力。
正好,最近央视的宝藏节目《宗师列传》出了第二季。
这一季《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以传唱千古的唐诗名篇为主线,讲述了孟浩然、王昌龄、李白等十多位唐代诗人传奇的人生故事,一共8集,每集一个半小时左右。
以人释诗,以诗观史,以史鉴今。
看完后,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更好地理解大唐文人的精神气魄,体悟诗词文字之美。
读 “布衣诗人”孟浩然
和孩子聊聊如何治愈内耗
孟浩然的一生虽然未担任过正式官职,是盛唐顶流诗坛唯一的布衣诗人,但他却收获了不少的高质量友谊:
李白和他相差12岁,对他十分崇拜,甚至在《赠孟浩然》一诗中直言:“吾爱孟夫子”;
在孟浩然赴长安参加科举落榜后,为帮他排解落第之苦,王维带他参加各种诗会,赞他无愧“浩然”二字;
王昌龄被贬途中经过襄阳,孟浩然用美酒款待他,安慰他:“人生在世,但求此刻之真”……
而孟浩然这一生之所以能收获无数“迷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性格:
洒脱、淡然,从不抱怨。
开元十六年,王维向皇帝引荐孟浩然,皇帝要他作诗一首。
没想到,孟浩然一张口就念出了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一下子得罪了皇帝,失去了入仕的机会。
换成别人,多半会捶胸顿足,一蹶不振。
但孟浩然却干脆归因田园,四处浏览山水风光,并创作了大量佳句,比如这首《自洛之越》:
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很多给我留言的孩子都曾因为社交问题而郁郁寡欢,长时间处于自我否定和心情低落的状态中。
这时,不妨带他们读读孟浩然的诗句,让他们明白: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更新的勇气。
适时放过自己,及时走出过往。
只有当我们自身形成乐观强大的能量场时,所有的美好才会不期而至,真正的友谊也会因此建立。
读“诗家天子”王昌龄
和孩子聊聊何为目标
王昌龄出身寒门,一生充满坎坷,却为后世留下了卓越的贡献:
他写下诗学理论著作《诗格》,被誉为“诗家天子”。
他还以“七绝圣手”之名响彻文坛,从气势磅礴的边塞诗到温婉细腻的宫怨诗,唐代有将近六分之一的七言绝句是由他所写的。
后来,被贬江宁期间,王昌龄还收徒授诗,开课讲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有目标,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年少时,王昌龄虽家境贫寒,却渴望能够建功立业,他说:“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后来,在母亲的鼓励下,他离开家乡,一路北上。
在目睹了边塞百姓因战乱饱受苦难后,他决心投身军营,立志“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多年后,边塞终于安稳了下来,重返中原的王昌龄却屡屡不得志,一度被贬官。
可即便如此,他誓为天下百姓带来安宁与福祉的志向依旧不曾改变,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是最好的证明。
生活中,有的孩子整日浑浑噩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根源就是没有长久的目标。
跟随《王昌龄篇》的镜头,带孩子阅读他的名篇,不难发现:
有目标的人生,才能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如果一个人心无所向,只会越忙碌,越迷茫。
相比之下,如果能够朝着一个坚定的目标前进,哪怕期间遭遇无数煎熬,但每靠近目标一点,都会获得巨大的成就感,激励着自己持续前行。
所以,专注于每一个目标,十年后,你就会感谢现在默默深耕的自己。
读“诗仙”李白
和孩子聊聊如何面对逆境
演员濮存昕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李白。”
的确,他可以是“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游侠,可以是“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狂士,也可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世外高人。
但在《李白篇》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他遭遇挫折时的傲骨与姿态。
初出蜀地时,李白心怀大志,但因是商贾之后,最终无缘科举。
他没有因此消沉,相反,他四处游历,以诗会友,写下风采卓绝的《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到了不惑之年,李白再赴长安,并在贺知章的举荐下入朝为官,供奉翰林。
然而,他“辅弼社稷”的理想却依旧没能实现,短短几年后,就被玄宗“赐金放还”。
对此,李白并未沉沦,因为他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之后,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饱受流放之苦,如果换成旁人,大概会整日怨天尤人,但他却大笔一挥,潇洒写下“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路走来,李白经受的坎坷和困境不计其数。
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客观的心,即使生如逆旅,也要一苇以航。
和孩子一起朗诵李白的诗句,看他在人生坎坷之旅如何高挂云帆,就会明白,痛苦其实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读“诗圣”杜甫
和孩子聊聊何为善良
一提起杜甫,估计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画家蒋兆和笔下那个面容愁苦、眉头紧锁的干瘦老人的形象。
但在看了《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后,孩子们一定会认识一个更加生动立体的杜甫。
杜甫出身官宦世家,年少时,日子过得潇洒肆意,曾走遍吴越、齐赵的大好山河。
二十多岁就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佳句。
但后来,杜甫的生活却是急转直下:
先是父亲去世,家道中落,随后,在官场上遭遇了权贵的排挤、打压,接着又遇到了安史之乱。
可就是这样一个“淋着雨”走过人生数十载的人,心里却没有恶意。
相反,他一直想着的都是如何为他人“撑伞”。
于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坚定地写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终有一日,我们的孩子会懂得,人活在世界上,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心怀善意,尽可能去理解别人,别人才会试着理解你,尽可能去善待别人,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
读“诗魔”白居易
和孩子聊聊什么是学以致用
通过《白居易篇》,不难了解到,白居易一直都秉承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
他主张借百姓之眼,观世间万象,以通俗易懂之言,道尽人间烟火。
因此,他诗作中的很多主人公都是来自社会底层。
白居易用自己的文字,诉说他们的不易。
比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衣衫单薄的在刺骨的寒风中叫卖,却依旧期盼着天气能再寒冷一些,好让炭卖个好价钱。
又比如“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的琵琶女,曾经风光一时,却因为容颜老去,只能无奈嫁给商人……
另外,白居易不仅关注民生疾苦,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造福后人。
暮年的他在洛阳时,曾编写了多部诗集,并自掏腰包组织民众开凿龙门八节滩的暗礁,以减少船难发生。
也是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生活中,你的孩子是否总是对学习缺少动力?
如果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那么一定要看看《白居易篇》,读一读他朴素诗句,体悟他学以致用的智慧。
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关心社会热点,解决实际问题。
终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意识到:
所有那些花在读书学习上的时间都不会被浪费,它们会开花结果,丰盈自己的整个世界。
有句话说得好,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意思是诗文是关系流传到千秋万载的事情,而作者对其中的得失往往是最清楚的。
所以,想要真正理解一篇诗文,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走近它的作者。
而《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正是采用了沉浸式的叙事手法,让观众能够陪伴诗人走过人生的高峰与低谷,见证一篇篇传世佳作的诞生,从而更好的理解诗句背后的故事和深意。
它就像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唐诗歌世界的大门。
在这里,我们的孩子能够理解诗文,背诵诗文,同时,还可以汲取诗人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
相信在看完这档节目后,孩子们一定会对语文学习有全新的认识。
点个赞吧,趁着寒假在家,带孩子一起“穿越”时空,感受诗词文化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