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一生严于律己、谦虚谨慎,从来不搞特殊化,他在许多关键历史时期,都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中国步入新时代时,他仍然坚持原则、呕心沥血为国家建设作贡献,因此他在党和军内拥有崇高的地位与威望。1984年,叶帅已经87岁高龄,一天他找宋时轮帮忙办一件事,结果遭到拒绝,一时间惹得叶帅心中不快,是什么事情让宋时轮拒绝已经年迈的叶帅呢?
宋时轮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户贫苦家庭中,1926年他带着革命理想考入黄埔军校,并在第二年加入共产党,那一年他刚好20岁。国共首次合作破裂后,宋时轮经历了被捕入狱、死里逃生的残酷考验,在与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他返回家乡在萍醴边区组建游击队,在他的领导、宣传下游击队逐渐壮大,1929年他带着队伍加入红军,被毛主席夸赞:“你也算是一路诸侯了!”
宋时轮在参加革命初期就已经战绩斐然,在后来的战争岁月中,更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名将,他在反“围剿”战斗中立下赫赫战功,长征之后已是军长级别的将领;抗战爆发时他与邓华联手创造冀东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孟良崮、渡江等战役,解放上海后担任淞沪警备区司令员。
抗美援朝战场上,宋时轮大放异彩,指挥第9兵团重创美国“王牌军”陆战第一师,歼灭“联合国军”1.39万余人,创造了解放军有史以来唯一一次消灭美军建制团的记录,1955年大授衔时,这位功勋卓著的战将被授予上将军衔。宋时轮不仅拥有出色的指挥才能,还是位经验丰富的军事专家,在他担任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校长时,就已展现深厚的理论功底。
因此,当叶帅受命创办军事科学院时,他看好文武双全的宋时轮将军,1957年,宋时轮被调任军事科学院第一副院长,成为叶帅的得力助手,他们在经费紧张、人员不足的条件下,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军事科学院的发展。宋时轮积极配合叶帅工作,他在管理中展现出极强的魄力和担当,他的能力得到叶帅的高度认可,1972年宋时轮接任叶帅的院长职务。
1980年,宋时轮接到编写叶帅传记的任务,虽然自己在战争时期就经常与叶帅打交道,但为了保证传记的真实、客观性,宋时轮还是细致走访叶帅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并且对叶帅进行了专访,未成想他被叶帅拒之门外。叶帅一生低调严谨、不喜欢宣扬自己的事迹,但宋时轮推心置腹地告诉叶帅:写传记是为了更详细了解党的革命历程,具有厚重的历史意义。
叶帅作为党史和军史发展的见证者,如同一本活教科书,叶帅虽然不想宣扬自己,但想到革命的苦难历程,有必要给世人留下可供参考借鉴的资料,最终还是配合宋时轮写下了传记。宋时轮前后采访叶帅56次,历时四年创作,在1984年时长达十万多字的叶帅传记终于完成。
当宋时轮向叶帅转达这个好消息时,叶帅由衷地向宋时轮表达谢意,之后他向宋时轮提出了一个请求:想让宋时轮将军为他的传记写序。宋时轮听后受宠若惊一般直接拒绝,叶帅在他心里不仅是老领导,更是拥有崇高地位的历史“巨人”,他的级别与资历远不及叶帅,自认为不够资格为叶帅写序,应该与叶帅资历相同级别的元帅为其写序。
然而叶帅听后十分不悦地说:“我看你是嫌麻烦,不想干呢!”宋时轮见叶帅误以为自己在推托,无奈之下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重任。为了写好这篇序,宋时轮特意叮嘱小组成员,务必要真实客观表达出叶帅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而他也向大家讲述了对叶帅的细腻情感,当序言写出时,字里行间都在表达宋时轮对叶帅的敬仰之情。
1986年时,叶帅的病情开始恶化,宋时轮内心十分焦急,他预感叶帅可能无法亲眼看到自己的传记出版,这对叶帅来说无疑是一个无奈的遗憾。尽管如此,宋时轮还是叮嘱小组工作人员认真校对,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这部传记,叶帅过世后,这部传记经过仔细整理、校对之后终于问世,宋时轮没有辜负老帅的期望,这部传记成为开国将帅传记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