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还是接着和大家分享《南京大屠杀》,今天继续读第一部分的第二章,“屠杀战俘”部分。

以下我们边读,边分享一些我自己的看法以及网友的看法,这些文字都会用紫色标记。

我们马上开始,读者们需要拿着面巾纸和手帕跟我一起看。



南京大屠杀期间,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体屠杀战俘事件或许就发生在幕府山附近。幕府山位于南京正北方向,处在南京城和长江南岸之间;据估计,大约57000名平民和缴械的士兵在此惨遭杀害。

这57000名中国人,没有任何的反抗就这样被屠杀了。虽然我们无法苛责遇难的人们,但还是有很多网友认为“他们太麻木了,一点反抗意识都没有”。我们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我们没办法感同身受,所以不妄加评论。人类的集体主义大抵如此,在大环境下,想要反抗的人只得服从群体,更不必说他们有的都还是孩子。

屠杀是在暗中分阶段进行的。1937年12月16日,《朝日新闻》的记者横田报道说,日军在乌龙山和幕府山附近的炮兵要塞俘虏了14777名中国士兵,仅仅是囚犯人数就让日军感到棘手。横田写道:“日军第一次抓获这么多俘虏,这给日军带来重大挑战,因为没有足够人手处理这些战俘。”



这是来自日本记者的报道,从报道中可知,日本人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俘虏,他们甚至感到棘手。他们或许宁愿这些人在战场逃走,这样就不会给他们带来处理的困难。而这些投降的士兵,对比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先辈,他们缺少了中国军人该有的血性,缺少守土抗敌的勇气。或许他们本来就是一群百姓,根本不是军人。

根据日军前下士栗原吏一对该事件的记载,日军当时解除了数千名囚犯的武装,抢光他们身上除衣服和毯子之外的所有物品,然后将他们赶到一排临时搭建的草棚中。12月17日,当接到处决这群囚犯的命令后,日军极为谨慎地执行这一任务。当天早晨,日军宣布他们要把这些中国战俘转移到长江中心一个叫八卦洲的小岛上。他们对这些战俘解释说,他们的这次行动需格外谨慎,于是将俘虏的双手反绑到背后——仅这一项工作就花费了整整一上午和大半个下午的时间。



光是捆人就捆了那么长时间,那得有多少俘虏呀!在敌军的枪口面前,他们就这样甘愿受缚,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一丝永远不可能的希望,希望日军会留他们一命。

在下午4~6点之间,日军将这些战俘分成四个纵队,带他们向西行进,绕过几座小山后在江边停下来。“在经过了三四个小时的等待之后,战俘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没看到任何准备过江的迹象。”栗原吏一写道,“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们并不知道……日本士兵已经沿江对他们形成新月形包围圈,许多机关枪已经对准了他们。”

当处决行动开始后,中国人想逃已经来不及了。栗原吏一写道:“突然之间各种枪支同时开火,枪声和绝望的呼喊声交织在一起。”中国人在绝望中痛苦地挣扎,1小时后,人群终于变得悄无声息。之后日本士兵开始用刺刀逐个砍刺尸体,从夜晚一直持续到天亮。

机枪、步枪一起交织的火力,射向了俘虏和平民,整整一个小时,俘虏和平民一排排的倒下,这个时候想反抗,想逃跑已经不可能了,只能引颈就戮!



如何处理尸体对日军来说是个难题。在幕府山大屠杀中,死亡人数只占日军在南京城内外屠杀人数的一小部分,但清理尸体的工作也持续了好几天。

将尸体掩埋是一种办法,但中岛将军在日记中抱怨很难找到可供掩埋七八千具尸体的巨大壕沟。将尸体火化也是一种办法,但日军通常缺乏足够的燃料。例如,幕府山大屠杀之后,日军在尸堆上浇了几大桶汽油想将其焚化,但还没等到尸体化为灰烬,汽油就用完了。“结果是剩下一大堆被烧焦的尸体。”一位日本下士写道。

于是,许多尸体被直接抛入长江。

读到这里,一个网友留言:我觉得我无法真的看完这本书,那些数字,那些事件,那些神态和日本军阀的指令,太窒息了,我无法真的看完这本书。



这本书给大家带来的血淋淋的耻辱和悲痛。但是我们必须记住这段历史,即使书中的气氛是那么大窒息,我们作为中国人,也需要读下去。让我们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记住这段历史。

今天,我已无法再评论这些被俘的军人。因为他们在战前就不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他们只是中国内部军阀割裂时期混饭吃的百姓。他们可能没有过训练、没有补给,没有思想教育。苛求他们做出什么或许真的不合适。



正如一个网友所说:“思想进步的过程是缓慢的,要不是有这些人被惨无人道地杀害,国民的愤怒也会相对少一点,觉醒的意识也会来得晚一点,但是代价太大太沉重了。”

这本书我会继续读下去,继续和大家分享。

最后,用八个字结束今天的分享:勿忘国耻,牢记使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