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1321年出生在泰州,原泰州白驹场亭人(今盐城大丰区白驹镇) 。原名张九四,和朱重八一样也是以数字命名,陈友谅小名也叫陈九四,那个时代以数字命名的不在少数。



张士诚是贩私盐起家,是一个不怕死的盐贩子,要知道在古代,盐是被官府垄断的行业,非经允许不能贩卖。隋唐时期贩卖一石私盐就要处死刑,凡是干这一行的都是不怕死的。张士诚在当地是有名的私盐贩子,又仗义好施,自然是积累了不少财富和朋友。



与朱元璋领导的贫苦农民为主的红巾军不同,跟着他起义的兄弟多数都是干贩私盐这一行的,所以这些人手里是有钱的。他们的头号敌人自然就是元朝统治者,因为这个政府不让他贩私盐,还处死了他很多朋友,所以他对元政府有着刻骨的仇恨



作为当时众多起义者中的一个,张士诚是通过一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一战成名的-----高邮之战。与朱元璋不同的是张士诚刚占领泰州,兴化等地时,就敢在高邮建都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要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一直迟迟不敢称王,以自古以来的道理,枪打出头鸟!对于朝廷来说,哪一个威胁最大,就先打哪一个,这是正常的战略选择!换一句话说,先把最大的敌人给打下去!比如,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立即称王,做了出头之鸟,就率先遭到了秦军的镇压,就是这个道理。



张士诚的王位还没坐稳,元朝就打过来了。元朝的官员们也认死理,谁称王就去打谁,也不分析谁的军事力量强大谁更有野心。朱元璋就是那个埋头造反不称王的,元朝反倒是不理,这就给了朱元璋逐渐强大的时机。



元朝派出名臣脱脱率领百万大军,攻击高邮,所谓“出师之盛,未有过之者”,此时私盐贩子张士诚表现了他的勇气和决心,考虑良久,说出了一句话:“我们还能去哪里呢?”投降也是死,抵抗也是死,还不如拼一把,赢了还有条活路。



张士诚带着他的两个弟弟张士义,张士德拼死坚守在城楼上,就这样顽强抵抗了百万元军三个月,终于以元朝内部出现分歧,皇帝要求撤军回朝结束了这次战争。张士诚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坚强意志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此战之后,张士诚名扬天下。他一鼓作气,占据江苏和浙江的富饶地区,成为占地不是最大,却是最富有的人,不愧是做生意的。如果乘胜追击,趁热打铁,也许统一天下成就一番霸业的就是他了。



但是他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安于现状,只想守着这两片富饶之地过日子,注定被别人踩在脚下。巴金先生曾说:“奋斗就是生活,人生唯有前进。在那个群雄割据,弱肉强食的年代你不前进,便是灭亡。



但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又生长在江浙这样的富庶地区,自然容易产生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占据了江浙地区之后,便近乎禁止了对外的攻伐,不思进取,只想守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朱元璋对他有一个精准的评价:器小。

这个人确实没什么大志向,但他却是个深得老百姓拥戴的人。他为人仗义,对百姓非常好,因此深得民心,在家乡贩盐时就曾带领兄弟劫富济贫,打开乡绅富豪家的粮食分给周围的平民。



张士诚建立政权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迅速废除元朝时期的各种苛捐杂税,免除百姓的负担。又在城内开设学堂、救济四处流落的灾民、减轻赋税、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江浙一带的百姓为了感激他,还为其修建功德碑



就连《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两位顶级文豪,都曾做过张士诚的幕僚。朱元璋帐下的军师刘基,也曾经在张士诚的麾下担任谋士,可见张士诚当时的人气之高。



至正二十五年,朱元璋发兵东吴。八月出兵,不到半年,便攻占了徐州,盐城,泰州等江苏一带的大片地区。

至正二十七年元月,朱元璋攻击平江---张士诚最后的城池。

张士诚决定拼死一搏。和当年高邮之战一样,张士诚显现出他的坚强的意志,又深得民心,所以城中百姓也纷纷站出来支持他。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张士诚和他的士兵们以惊人的毅力坚持了整整八个月,直至九月,平江才被攻陷。



即使朱元璋反复宣传,只要投降便不会杀他,还会善待他的亲属。张士诚是有骨气的一个人。他的正室夫人将他所有娇妻美妾聚到一个香阁里,然后举火集体自焚。张土诚自己则上吊自杀。结果,被救活后,押解到了应天。路上,他一言不发,自始至终,都是蔑视的眼神。



后来,朱元璋亲自提审,希望能劝降他。据说,朱元璋问他,如今兵败被俘,有何感想?士诚答曰:“天日照尔不照我而已。”我之所以失败,只是上天照顾你,不照顾我而已。

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这小小的私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竟宁死不屈,如此有骨气,连他也无法征服。这彻底激怒了他,随后下令把张士诚的尸体烧成灰,所谓挫骨扬灰是也。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很多措施来恢复生产,发展农业。鼓励开荒,凡是开垦的荒地,都可以免除三年的租税,还颁布法令,把犯人都发配去种地。同时他还大大减免了各地的赋税,有一个地方除外,这是为什么呢?

这个地方就是张士诚占据过的江浙地区。张士诚虽然败亡,但江浙的百姓一直怀念他,所以在被朱元璋攻灭后,老百姓依然对其念念不忘。

直到今天,在江浙一带仍然流传着不少他的故事和关于纪念他的民俗。据说,这个地区的人把讲话交谈叫做“讲张”,也是因为当时官府不许民间谈及张士诚而演化而来。



张士诚功德碑



朱元璋是一个爱记仇的人,这让他非常愤怒。为了报复张士诚和江浙地区的百姓,朱元璋在全国减免赋税的时候,不仅不减减免江浙的赋税,反而加倍征收,还严禁老百姓再讲张士诚的故事。



其实朱元璋这样做也是为了削弱江浙地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朱元璋出生于淮河以南的贫困地区,与江浙地区有着文化和地域上的差异,他对江浙士人既重视又忌惮,担心他们会威胁到自己的权威和统治。他对这些人和他们的势力范围并不信任,所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压江浙地区,比如增加赋税、迁移人口、限制商业、禁止私学等,这也是朱元璋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



张士诚能够在乱世中称霸一方,说明他还是有实力的,只不过他不思进取,最终只能被淘汰。但他是值得尊敬的,他意志坚强,不惧死亡,为人仗义,深得普通老百姓的拥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