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金秀主持2024世界隧道大会开幕式。
本期人物:严金秀
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前主席
中国中铁科研院首席专家
她,被誉为“隧道女神”,她说在自己的心中一直有一个高质量发展的“隧道强国梦”。
她,是国际隧协(ITA)历史上的首位女主席,也是首位当选的中国专家,为了实现让中国从隧道大国成为隧道强国这一目标,她自己一直在努力着。
如今,在全球隧道工程行业,她的名字已经是一张国际名片,她就是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前主席,中国中铁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严金秀。
严金秀说,中国拥有数万公里隧道,是当之无愧的隧道大国。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引领中国隧道行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奋进,需要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技术水平,形成中国特色的高质量隧道修建技术,她愿意为此贡献力量。
中房报记者 苗野 孟双奎 北京 成都报道
40年来,她一直在隧道行业打拼,从中国最长的关角铁路隧道,到最长的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再到最长的青岛胶州湾海底公路隧道……从打通群山峻岭到穿越江河湖海,她和她的团队创造出一个个不凡纪录。
绵延的轨道,诉说着历史的变迁,托举着强国的动力;世界隧道数量最多、建设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无数个“第一”交织成今日中国的盛世画卷,在这背后是无数建设者的不懈鏖战,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前主席,中国中铁科研院首席专家严金秀有着浓重的一笔。
如今,她依然忙碌!
“最近在做关于中国隧道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课题,包括硬岩隧道单层衬砌、软岩隧道控制变形法以及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等方面的研究,以安全绿色低碳新材料筑牢中国隧道行业高质量发展底色。”严金秀告诉记者,我们必须要成为隧道强国。
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作为中国隧道专家,严金秀从未止步,她始终坚持在隧道科研第一线,为中国隧道技术“代言”,成为一股引领隧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中国力量。
国际隧道舞台上的中国“她力量”
严金秀同英国专家一起为乐西高速大凉山一号隧道开展现场咨询。
她让中国隧道多了一张世界名片,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中国自信。
意大利那不勒斯当地时间5月8日下午,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举行了2019世界隧道大会。会上,经78个会员国投票选举,严金秀当选为新一届国际隧协主席。这是中国隧道专家首次当选国际隧协主席,也是国际隧协历史上首位女主席。
彼时,外媒在报道中称赞:在70多个成员国参加的国际隧协的换届选举中,千筛万选,中国隧道女工程师严金秀与一位法国卓越专家PK,最终中国女性赢了!
“那一刻我在倍感荣幸之外,更多的是感觉自身责任重大。”严金秀说,作为ITA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主席,国际上给予的期待非常高。另外,如何促进中国作为隧道大国与ITA的更深层次合作也是我的责任。
从1990年第一次参加ITA大会,到1999年成为ITA一员,2013年当选执委,再到2016年获任国际隧协副主席,直至2019年当选国际隧协主席,严金秀一直活跃于国际隧道行业,借助ITA平台和自身影响力,将国外先进的隧道技术和理念“引进来”,同时帮助中国的技术“走出去”,让国际隧道工程界看到中国的进步,也扩大了中国隧道工程界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
严金秀表示,自己在任职国际隧协主席期间,加强和78个成员国的互动,共同探讨隧道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分享成功经验和前沿技术,致力于推动全球隧道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4年恰逢国际隧协成立50周年,同年4月,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在深圳召开,这是世界隧道工程领域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顶级专业盛会。据悉,这是在严金秀任期内争取到的,大会以“隧道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
“这也是继1990年成都之后,时隔34年,中国城市再次成为大会举办地。”严金秀说,通过学术会议、工程参观等活动展现了中国隧道实力,赢得了广泛的海内外声誉。“在技术之外,我们还分享了很多中国的文化,包括中国的书法、茶艺、旗袍等,我想让国际隧道界不仅是爱上中国的隧道,也爱上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比1990年,中国隧道建设规模增长了24倍,建设里程超过世界总量的一半。
一条条隧道工程穿越山海,打通连接瓶颈,串联各大组团,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一项项超高难隧道技术的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工业制造的闪亮“名片”。随着隧道建设技术的不断突破、迭代,也大大提升了城市建设的速度和质量。
在严金秀看来,中国作为一个隧道大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这些经验还并未被国外完全熟知了解。要实现隧道大国向隧道强国转变,就要不断提炼中国先进的隧道技术经验,把安全、优质、环保的中国隧道技术推向世界,并被国际业界了解和认可。
这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严金秀一直在为此努力着!
攻克一项项隧道难题
严金秀在世界隧道大会上和与会者交流工作。
“执着、勤奋”是中国隧道专家、中铁西南研究院原院长王建宇给予严金秀的评价,他是严金秀的领导,也是其研究生时的副导师,“只要她认准了对国家有利的事就会坚持到底。”
1984年,刚参加工作不久的严金秀被派往大瑶山隧道施工现场,那是我国当时最长的隧道,全长14.295公里,被看作是我国隧道工程技术现代化的起步,使用了当时我国最先进的技术,汇聚了大批业内精英,还专门成立了科研攻关组。这一段工作经历,也决定了她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这个科研组当时在一个斜井工区工作。一次,我和一个老专家刚从斜井进洞往里走,就有人喊‘涌水啦,涌水啦’,所有作业人员都开始往外撤,但是老专家不仅没撤,还往里赶,眼看着涌水从脚底涨起来,我心里很害怕,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直到把开挖面涌水情况调查清楚了,才撤出来。”严金秀回忆起当时工作的情况仍很感慨。
正是大瑶山隧道让她了解到当时中国隧道的发展处在什么水平,那一刻她决定走向隧道行业的科学信息研究,开始在隧道工程技术研究上下功夫。
因长期坚持在隧道科研第一线,很多人都称呼严金秀为“隧道女神”,她凭着一股子“钻”劲儿,不断开拓隧道科研新领域,攻克了一项项隧道难题。
严金秀说:“科研需要大量投入,它必须要专注且执着;科研是永无止境的,它必须要精益求精;科研是啃技术的‘硬骨头’,它必须要严谨求实。”她告诉记者,虽然有时候很忙很累,但自己很享受这个奋斗过程。
结合工程搞科研,严金秀的20多个课题都跟铁路隧道、公路隧道有关,在机械轰鸣的隧道里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一座座隧道也见证了中国隧道工程建设攻坚克难的发展史。
WTC2024期间,“国际隧协50周年庆”上,严金秀与ITA历届主席现场交流。
在青岛胶州湾与黄海相接处有一个小口,两岸相望仅有4000米左右。但这条走廊经过火山岩及次火山群地带,共穿越18条断层破碎带,最深的地方在海下80多米,密密实实被海水包裹的长度大约4公里。海底隧道如何排水?工程难题显而易见。在严金秀的主导下,课题组提出了胶州湾海底隧道防排水原则和系统防排水方案,对提高胶州湾海底隧道防排水系统的性能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建成通车至今,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防排水性能一直稳定。
宜万铁路上的野三关隧道,13 846米,因内部地质结构复杂,石灰岩、白云岩等地质岩层交融其中,被专家列为世界级施工难题。为加强隧道的风险管控,严金秀主持进行了“野三关隧道风险评估和控制的研究”,为隧道建设和风险管控提供了重要依据,开创了我国铁路隧道工程风险评估的先河。
她告诉记者,每当国内隧道建设中遇到“硬骨头”时,她就会聚焦国际隧道界,探寻国外类似工程的施工方法。
她主持完成的“特长隧道修建技术信息研究”“世界沉管隧道工程技术信息研究”“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关键技术的信息研究”等一大批课题,在隧道技术信息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一项项隧道难题的攻克让严金秀获得了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第五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人才奖、铁道部火车头奖章等荣誉。
苦心钻研,默默耕耘,这是属于严金秀的工匠精神。同频共振,蓄力前行,这是严金秀在隧道科研新征程上的笃定。
40年来,严金秀见证了中国隧道技术的一步步跨越,在勘察、设计、施工、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创新成果,建成了一批特长、超深埋、超大断面、高海拔等重大隧道工程。
“未来隧道工程还面临很多挑战,在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智能化施工技术等方面还有很多科研工作要突破,需要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更需要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案助力中国隧道掘进向前。”严金秀说。
对 话
严金秀:我们这一代人解决的是“从无到有”,年轻科研工作者要做的是“从有到优”
严金秀主持2024世界隧道大会欢迎酒会,展示中国旗袍文化。
中国房地产报:您是如何理解工匠精神的?中国在隧道科研和建造方面的“工匠精神”又是如何体现的?
严金秀:我理解的隧道科研的工匠精神要做到专注且执着,科研不是一蹴而就,它有时候需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努力,如果没有专注和执着的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科研必须是精益求精,因为它永无止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完善;科研一定是严谨求实,不能浮夸,这些是隧道科研工匠精神最需要具备的。
中国是隧道大国,从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把“量”的优势变成“质”的优势,变成“创新”的优势,这是我们在隧道科研和建造方面的必答题。
中国房地产报:中国隧道技术目前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一个水平?
严金秀:中国是隧道大国;是毋庸置疑的。从1990年至今的35年,中国隧道建设规模增长了24倍,建设里程超过世界总量的一半,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过去二三十年中国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隧道修建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以大盾构为代表的隧道施工设备全部国产化,以穿江越洋、高原深埋隧道为代表的极限技术挑战,中国隧道建设已进入完全自主创新阶段,向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更高阶段进军。经过大量工程实践,我们积累了一批创新成果与经验,可以与世界同行分享,大家携手全球隧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房地产报:未来中国隧道技术还可以在哪些方面继续突破?最难啃的“骨头”是什么?
严金秀:未来,隧道工程确实面临很多挑战,在隧道建设理论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宏观来讲,隧道工程理论的颠覆性创新,隧道工程更可持续发展,更绿色发展,更低碳发展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
挑战更复杂地质下的隧道工程,是中国隧道建设的特点之一。如何建设节能型、环保型隧道,还有某些关键技术需要解决,如高地应力软岩大变形,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样修建好隧道是摆在我们隧道工程师面前的一大挑战。下一步需要从理论上,包括从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设备这些方面深入研究,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中国房地产报:2019年5月8日,当您当选为新一届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主席,并且是该协会历史上首位女主席,那一刻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严金秀:第一是非常荣幸能够成为ITA历史上首位女主席,首位来自中国的ITA主席,确实很激动。其次就是深感自身责任重大,作为ITA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女性主席,国际上给予的期待非常高,怎么样在ITA发挥好作用,如何促进中国作为隧道大国与ITA的更深层次合作也是我的责任。
在我任期内,加强了ITA跟联合国有关机构如人居署、环境署、减灾署的合作,也密切了跟ITA78个会员国联系,通过合作共同促进全球隧道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成功争取到了2024年世界隧道大会在深圳召开,这是继1990年成都之后,时隔34年,中国城市再次成为大会举办地。通过学术会议、工程参观等活动展现了中国隧道实力,赢得了广泛的海内外声誉。
中国房地产报:在您的生活和工作中,哪些方面是您一直坚守的?对未来有什么新思考?
严金秀:我向来提倡“简单的生活,高效的工作”,我在意如何把时间利用的更好。关于未来,我觉得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不管未来你要做什么,都要有创新的理念。
中国房地产报:在您看来,您们这一代身上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是什么?对于青年科研工作者有什么寄语?
严金秀:我们这一代人其实更多是解决从无到有,把事情做成;今后的年轻科研工作者要做的事情是从有到优,把事情做到极致。他们肩负的是高质量发展,就是如何把事情做优、做精、做极致,这是我们两代人不一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