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和李嗣源是并肩作战的兄弟, 后来因何反目成仇、兄弟相杀?
世人皆知李存勖与李嗣源本是结义兄弟,一个是李克用的亲生儿子,一个是李克用的养子,两人曾并肩作战,开创后唐基业。可谁曾想到,这对情同手足的兄弟,最终却走向了你死我活的结局。当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两兄弟,为何会反目成仇?当年一起喝过的杯中酒,怎会变成刀光剑影?让我们走进历史的长河,看看这对兄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当年在汜水城外,那支夺去李存勖性命的箭究竟来自何方?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一、亲如手足:李克用家族往事
说起李嗣源是如何成为李克用养子的故事,还要从一场战事说起。贞明元年,李克用率军与契丹作战,在征战途中遇到了一个年仅七岁的突厥小男孩。这个小男孩便是后来的李嗣源,当时他正在战场边缘徘徊。
李克用见这孩子虽年纪尚小,却眉宇间透着机敏与坚韧,便让随军将士询问缘由。原来这孩子本是突厥部落首领之子,因部落战乱而流落至此。李克用见他可怜,又觉得这孩子骨骼清奇,便将其带回晋地收为养子。
养父李克用给他起名"嗣源",取"继承根源"之意。为表诚意,还让他改姓李氏,与自己同宗。自此,李嗣源便跟着李克用的亲生儿子李存勖一起生活。两个孩子年龄相仿,又都喜欢骑马射箭,很快便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当时的李克用府上,每逢节庆必设射箭比试。一次,年仅十岁的李嗣源与李存勖在后院比试骑射,李嗣源三箭皆中,引得李克用连连称赞。李存勖不甘示弱,也是箭箭命中靶心。李克用见状大喜,当即赏赐两个儿子各一把上等弓箭。
随着年岁渐长,李存勖与李嗣源更是形影不离。两人共同习武,一起参与军事演练。在李克用的精心培养下,兄弟二人都成长为勇武过人的将领。
天祐元年,李克用病重,将李存勖与李嗣源唤到榻前。他拉着两个儿子的手说:"你们兄弟二人,一个是我的亲生骨肉,一个是我一手带大的孩子,都是我的好儿郎。往后你们要相互扶持,共创基业。"
李克用离世后,李存勖继承了晋王位。在平定河东诸乱时,李嗣源屡立战功,成为李存勖最得力的大将。兄弟二人配合默契,攻必克,战必胜,威名远扬。
尤其在征讨后梁时,李嗣源率军为前锋,在汴州一带连克数城。当时后梁守将布下重兵,李存勖亲自率军接应,兄弟二人里应外合,一举攻破汴州城,为后来建立后唐王朝奠定了重要基础。
那时的李存勖常对朝臣说:"我与嗣源虽非同胞,却胜似同胞。他为我冲锋陷阵,我待他如手足。"李嗣源也常说:"非是明公(指李克用)收留,我安有今日?此生但凭二兄驱策。"
二、疑心渐起:权力的考验
开创后唐基业后,李存勖的性情却渐渐发生了变化。大凡新朝初立,君王最忌惮的就是功高盖主之人。李存勖虽贵为天子,却总觉得身边藏着不少虎视眈眈之辈。
同光二年春,李存勖在皇宫设宴款待群臣。酒过三巡,众人正在畅谈,突然一名宦官快步入殿,在李存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话。李存勖的脸色顿时变得铁青,他猛地站起身来,厉声问道:"谁说朕猜忌功臣?"
满座皆惊,众臣噤若寒蝉。这时,只见李存勖转向李嗣源说道:"二弟,你可知道有人在背后说朕疑心太重?"李嗣源连忙起身回答:"陛下爱民如子,体恤将士,何来猜忌之说?"
没想到李存勖不等李嗣源说完,就冷冷地说:"有人说你在军中威望太高,朕迟早要对付你。"李嗣源闻言,赶紧跪地表忠心。李存勖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解释,但从那以后,对李嗣源的一举一动都格外关注。
朝中大臣们都看得出来,李存勖对李嗣源的态度已经不同往日。先是减少了李嗣源统领的兵力,又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每当朝会上李嗣源发表意见,总有人跳出来反对。
有一次,李嗣源建议增加边防兵力,防备契丹南下。不料刚说完,就有大臣出言讽刺:"令公为何对边防如此热心?莫非有什么别的打算?"这番话显然是暗指李嗣源本是突厥人,有通敌之嫌。
更让李嗣源心寒的是,他的部下接连遭到打压。原本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们,一个个被调离要职。有的甚至莫名其妙就被贬官降职。每当他为这些老部下求情,李存勖总是推说:"国有国法,朕也不能随意更改。"
同光三年初,李存勖突然下令,要求李嗣源交出自己的亲兵。表面上说是要整编军队,实际上是要削弱他的实力。李嗣源不得不将自己最信任的近卫军交了出去。
朝中大臣私下议论纷纷,都说李存勖这是要效仿唐太宗,对功臣们抽梯子。当年唐太宗如何对待功臣,如今李存勖就如法炮制。大家都说,这哪里还有当年在战场上的兄弟情义?
李存勖的多疑已经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他在宫中设立了特别的密探系统,专门收集大臣们的言行。但凡有人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第二天就会被传唤问罪。就连一向深受信任的李嗣源,也逃不过这些眼线的监视。
三、变故陡生:郭崇韬事件的冲击
同光三年初春的一天,洛阳城内突然传出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开国元勋、灭后梁灭前蜀的大功臣郭崇韬被杖毙于朝堂之上。这个消息一出,满城哗然。
就在前一日,郭崇韬还在朝堂上慷慨陈词,为边关将士请命。谁知第二天一早,他就被当庭扣上了"谋反"的罪名。有御史指控说,郭崇韬私下里常说:"我灭了两国,难道还怕一个小皇帝?"
当时朝会上,李嗣源就站在殿前。他亲眼看着这位曾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被侍卫拖出大殿。郭崇韬临死前还在高喊:"臣心如明镜,天地可表!"可李存勖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郭崇韬之死,远不只是一个人的悲剧。紧接着,朝廷开始大规模清查"郭党"。但凡与郭崇韬有过交往的官员,都成了怀疑对象。一时间,人人自危。
有一天,李存勖召见李嗣源,问道:"你与郭崇韬共事多年,可知他还有什么同党?"李嗣源只得实话实说:"郭帅为国尽忠,从未有过二心。"李存勖听后冷笑一声:"你倒是很了解他。"
这件事之后,朝中开始流传一个说法:当年在伐蜀之战中,郭崇韬曾私下对李嗣源说过:"你我都是开国功臣,要多加小心。"这话传到李存勖耳中,更加深了他的猜忌。
不久后,一位老将在酒后感叹:"郭帅何罪之有?"第二天就被抄家下狱。李嗣源的一个亲信劝他说:"当今天子疑心太重,令公还是少说话为妙。"
郭崇韬案发生后,朝廷上下的气氛越发压抑。以前朝会时大臣们还能畅所欲言,现在却都噤若寒蝉。就连平日里与李嗣源交好的将领,也都开始刻意保持距离。
有一次,李存勖在宫中设宴,席间有人提起郭崇韬的往事。李存勖突然拍案而起,指着众人说:"谁敢为乱臣贼子说话,就是与朕为敌!"满座皆惊,李嗣源也不禁握紧了拳头。
更令人不安的是,宫中开始出现各种流言。有人说李嗣源暗中与郭崇韬的旧部联络,有人说他在军中私下非议朝政。这些话传到李存勖耳中,使得原本就不牢固的君臣关系更加动摇。
李嗣源深知,在这样的氛围下,自己随时可能成为下一个郭崇韬。他开始谨言慎行,但朝中的形势却越发严峻。每当他看到那些在朝堂上被杖毙的大臣,都不禁想起郭崇韬临终前的那声呐喊。
四、人心所向:权力的转移
当贝州兵变的消息传到洛阳城时,朝廷上下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军事叛乱,而是积压已久的民怨终于爆发。将士们的不满,早已在郭崇韬被杀后悄然蔓延。
一个寒冷的清晨,李存勖召集群臣商议平叛之策。大殿上的气氛异常紧张,没人敢贸然开口。这时,一位老臣站了出来,说道:"陛下,非是臣僭越,眼下只有一人可平此乱。"
"谁?"李存勖问道。
"李令公。"老臣说出这三个字时,殿上一片寂静。
就这样,李嗣源被派往贝州平叛。临行前,李存勖意味深长地说:"二弟,朕把这支大军交给你,就是信任你。"
谁知李嗣源刚到贝州,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场面。将士们纷纷跪地,高呼:"愿拥令公为帝!"有老兵抱着李嗣源的马腿痛哭:"将士们都等着令公回来主持公道啊!"
这时,李嗣源的女婿石敬瑭悄悄来到军营。他对李嗣源说:"岳父大人,如今天下军心所向,非您莫属。您若再犹豫,只怕要重蹈郭崇韬的覆辙。"
消息传到洛阳,朝中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派李嗣源去平叛。"也有人说:"这是天意,李令公本就是开国元勋,如今得到将士拥戴,也是情理之中。"
更让李存勖始料未及的是,他派去监视李嗣源的将领们,一个接一个地倒戈了。这些人对李嗣源说:"令公仁德,我等愿追随。"
石敬瑭见时机已到,立即献上一计:"岳父,汴梁乃天下枢纽,我们当先取汴梁,立稳脚跟。"于是,李嗣源果断派石敬瑭率军南下。
汴梁守将姚彦温本是李存勖的心腹,但当他看到石敬瑭的大军压境时,立即开城投降。他对士兵们说:"李令公对待将士如同手足,跟着他才有出路。"
一时间,各地守军纷纷响应,投奔李嗣源的将领络绎不绝。有人带来消息说:"洛阳城中的将士们都在盼着令公,只等大军一到,他们就会打开城门。"
这场权力的转移来得如此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当年追随李克用的老部下们都说:"这是报应,天子不该杀害功臣,如今将士们都投奔令公,也是人心所向。"
五、终极对决:汜水之战
同光四年三月的一个清晨,洛阳城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气氛中。城头上的守军不时望向远方,城内的百姓纷纷关门闭户。李存勖站在皇宫最高处的望楼上,远远就能看到汜水方向扬起的尘土。
这时,一名将领匆匆进殿报告:"陛下,李嗣源的大军已至汜水城外,旗帜遮天蔽日!"李存勖立即下令:"摆驾出城,朕要亲自迎战!"
可就在李存勖准备出城时,宰相豆卢革拦住他说:"陛下不可轻动,城中局势已不稳定。"话音未落,突然从城内传来一阵喊杀声。原来,从马指挥使郭从谦已经在成门楼上竖起了反旗。
李存勖不得不退回宫中,召集剩余的亲信商议对策。这时有人进殿报告:"城中将士都在说,'皇帝不信任我们,早晚要把我们杀光',军心已经散了。"
就在这危急时刻,训鹰人善友忽然跪地说:"陛下,老奴愿效犬马之劳,为陛下打探敌情。"李存勖点头应允,善友便装扮成普通百姓,混出城去。
不多时,善友跑回来报告:"李嗣源麾下将士士气高昂,都说要为郭崇韬报仇。城外军营里,到处都在传唱'李令公仁义,天下归心'的歌谣。"
城中叛军越聚越多,开始四处放火。大火很快烧到了兴教门,浓烟滚滚。李存勖见势不妙,立即召集禁军准备突围。可是当他率军冲出皇宫时,发现街道上已经布满了叛军。
一场巷战就此展开。李存勖身先士卒,奋力冲杀。当年跟随他东征西讨的勇猛,在这一刻又重现出来。可是身边的将士却越来越少,有的战死,有的投降,更多的是逃散。
就在这时,一支冷箭从墙头飞来,正中李存勖左肋。善友赶紧扶住他,拖入绛霄殿。殿内已经空无一人,连平日里最亲近的宦官们都不见了踪影。
善友取下箭矢,用布条勒住伤口,可鲜血依然止不住地流。这位叱咤风云的英主,这位曾经雄踞中原的霸主,就这样倒在了绛霄殿的冰冷地面上。
当李嗣源率军入城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他立即下令安抚百姓,稳定局势。对于李存勖的后事,他亲自过问,命人厚葬于新安县的雍陵,谥号"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史官记载,当李嗣源走进绛霄殿时,看到了墙上挂着的一把弓。那是当年李克用赐给两个儿子的弓中的一把。至此,这对曾经的兄弟,一个倒在了乱箭之下,一个登上了帝位,五代十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