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逞勇、内战如狐的胡琏有一句“名言”:“我爱十一师”。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一级陆军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长期在陈诚的“土木系”任职,曾任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司令,1949年以后,曾两度担任金门防卫司令及陆军副总司令、“总统府”战略顾问等要职。
(一)胡琏在一年之内高效率完成了一连串的“大事”——高小毕业、结婚成家、入伍当兵,考入军校。
1907年的一天,陕西省华县会同坊北会村农民胡景彦家又添了一个儿子,这虽然给贫寒的胡家加了一张吃饭的嘴,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欢乐。他们给他起名叫从禄,上学时又改名为俊儒。时间证明胡景彦一家人的良好愿望没有落空,这个小儿长成以后果然不同凡响,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胡琏。
还在村里上私塾的时候,胡琏就已经显示出与一般农家孩子不同的聪慧,他勤奋好学,一直保持优异的学习成绩。1925年18岁的胡琏在同州(今大荔县)参加小学毕业会试,成绩
名列前茅。因此,同学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胡子奇”。他的老师也十分喜爱自己的这个好学生,对胡景彦说:“你家俊儒是个好苗子,好好培养,将来一定有前途”,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胡景彦已经无法再供养胡琏读书了。胡琏回到家乡,在父母包办下与邻村的吴秀娃结了婚。婚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何以为生。母亲希望他到私塾当老师,养家糊口,但胡琏摇头:“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儿王。”父亲想叫儿子去做生意赚钱,但胡琏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材料”。又有人劝他到大户人家去做管家,他又说:“那是替人当奴仆,不干!”思前想后,他认为当军官带兵“威风”,于是决定去投军。在河南,他加入了国民二军冯子明旅,当了一名文书。不久,他接到在广州行医的亲戚高尚杰来信,告诉他黄埔军校招生,希望他投考黄埔军校。这封信对胡琏的一生十分关键,使他由此有机会步入蒋介石嫡系部队。
1925年中秋节前后,胡琏到达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被分配到步科第一团第七连。
与他同期的还有后来的人民解放军元帅林彪,以及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弥、潘裕昆等。这样,他就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一连串的“大事”——高小毕业、结婚成家、入伍当兵,考入军校。这么高的效率在今天看来是很难想象的。
(二)胡琏:“我宁肯在十一师当兵。也不愿到其他部队当官。因为我爱十一师。”陈诚大为感动。
在校期间,胡琏勤奋学习,成绩十分突出,同时他也非常注意政治,参加了中国国民党和“孙文主义学会”。1926年10月,胡琏从黄埔军校毕业,随即参加了北伐战争。但不久,北伐结束,他所在部队遭遣散,他也因此失业了。1928年初,陈诚就任南京警备司令。胡琏的陕西同乡,黄埔一期毕业生关麟征任该部警卫二团团长。胡琏没有其他门路,只好去蚌埠找关麟征,求他给找个差事。关没有轻易答应,而是首先亲自对他进行口试,尔后作实兵指挥测验。关麟征十分高兴地发现,他的这位老乡果真不凡,完全具备一个军官的水平。
关麟征任命他为一连连长。同年8月,陈诚调任第十一师副师长,大量罗致黄埔毕业生,用为中、下级军官。关麟征团即并入第十一师,编为第六十一团,胡琏也随之调入第十一师,仍任连长。这就开始了他在陈诚“土木系”的第一步。
从1929年初开始,胡琏随部先后参加了讨伐李宗仁、白崇禧的战争,蒋、冯大战,蒋、唐战争,蒋、冯、阎大战。在战斗中,他异常英勇,屡立战功。特别是在蒋、冯、阎大战中,第十一师奉命向陇海线上的战略要地——归德(今商丘市)发动进攻。归德守军是冯玉祥的主力部队,自然毫不示弱,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最后,冯军用大炮猛轰蒋军,并派出大刀队与蒋军展开肉搏。第十一师的士兵在冯军的猛烈反击下十分恐惧,很多士兵开始争相逃命。胡琏的连队也有一些士兵想逃跑,在危急关头,胡琏拔出手枪厉声高喊,“谁敢逃跑,我就枪毙谁!”在他的震慑下,士兵们重又进入战斗,从而使该连保住了阵地。胡琏与众不同的胆量也因此而闻名,陈诚对他大加赞赏,战役一结束,就将其擢升为营长。后来,陈诚又升任第十八军军长,所部扩编,准备将胡琏调入新成立的第十四师去当营长,胡琏不想去。
他有自己的说法:“我宁肯在十一师当兵。也不愿到其他部队当官。因为我爱十一师。”这话让陈诚大为感动,认为胡琏对十一师的感情很深,就没有再调他。而且从此以后,这个陕西汉子在陈诚的心目中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始终受到陈诚的器重。
从1931年6月起,胡琏随陈诚参加对中央红军的第三、四、五次“围剿”。因作战“有功”,于1933年8月升任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团长,时年25岁。这在黄埔四期的“国军”同僚们看来无疑是鹤立鸡群。不过,他的同学林彪这时已当上了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这更应该称作少年有为了。
(三)抗战猛如虎:胡琏成名于石碑守卫战,在敌人补充、休整时组织兵力冒死反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胡琏也以其充沛的杀敌报国热情,积极投身到抗日战争中去,并以其战功从团长迅速上升到第十八军军长的高位,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将领。
1937年8月淞沪抗战中,胡琏率部担负防守上海北面罗店地区的任务。这一地区是日军进攻的重要方向,日军企图以罗店为突破口,然后一举占领整个上海。战斗的残酷、激烈可想而知。日军的飞机、大炮猛轰第六十六团阵地,并以
坦克掩护步兵冲锋。胡琏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先炸敌
人坦克,然后用枪炮火力封锁敌人前进的通道。打退了敌人
无数次的进攻,杀伤了大量敌人,顽强地守住了阵地。
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第六十七师第一九九旅旅长,率部赴皖南整训。第二年,胡琏旅随部进入苏南,开展游击战,给日寇后方交通线造成极大威胁。1938年,胡琏旅又随部担负掩护海军特种部队在长江水道布雷的任务。使海军的特种部队于一年内仅在长江皖赣段就炸沉日军军舰及运输船60余艘,有效地配合了武汉保卫战。不久,胡琏就升任第十一师副师长。
1940年5月21日,日寇第十一军司令长官园部和一郎占领襄阳后,转而向南,经宜城、南漳直逼华中战略要地宜昌。第十一师奉命从驻地长沙出发,驰赴湖北当阳,归李延年第二军指挥,担负阻击日军,屏障宜昌的重任,在强敌面前,有人十分畏惧,主张放弃当阳。遭到胡琏的强烈反对,他和师长方靖一道,对部队进行动员。从古代三国的张飞、赵云在当阳长坂坡勇退曹操大军说起当阳的重要战略地位和守卫当阳的光荣使命,号召官兵们象当年张翼德、赵子龙那样,奋勇杀敌。他们慷慨激昂的动员,打动了官兵的心,全师官兵同仇敌忾、勇气倍增。经过一周激战,重创敌军。完成任务后,奉命撤至大峡口、风洞河一带,继续抗击日军。
1941年,胡琏调任福建预备第九师师长。
1942年,方靖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胡琏乃调回第十一师任师长。这一职位是陈诚的起家之本,非其特别器重者是不会轻易放手的。这表明胡琏已经成为陈诚寄以厚望的得力干将。就任第十一师师长不久,胡琏就于1943年5月成功地率部进行了著名的石牌要塞之战。
石牌是湖北西部长江上的 一个江防要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它关系到鄂西,川东以
至整个大西南的安危。1943年5月25日,日寇第三十九师团主力,第三师团及第三十四师团一部在敌酋高木义人的率领下,从宜昌、当阳一带沿长江直接进攻石牌要塞。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十分震恐,将石牌要塞视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严令不惜一切代价守住石牌。为此,蒋介石亲自将守卫石牌的任务交给胡琏的第十一师。胡琏深知责任重大,决心与要塞共存亡,并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准备。委托他的陕西同乡、政训队长刘竞天,如果他牺牲,务必妥善安排其妻儿的生活。
胡琏清楚地看到,日军拥有大炮、坦克,武器精良,火力很强。与日寇作战只能智取,不能硬拼。因此,他决定利石牌要塞一带岗峦起伏,地势险峻的特点,在山谷中大量歼敌人,在山头阵地组织强大的机枪火力大量杀伤敌人,同时在敌人补充、休整时组织兵力反击。就这样,胡琏采用攻守结合的战法守住了阵地,并取得了歼敌1000余人的战果。
这一胜利也有力地保证了鄂西大捷。胡琏因作战有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十八军副军长。
1944年,胡琏奉命带职任蒋介石侍从室参谋。得以经常侍奉在蒋介石身边,使蒋介石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同时,他也以蒋介石近臣的身份进一步接近、熟悉陈诚等军政要人,密切了同各方面的关系。为其后的升迁打下了基础。果然,在蒋介石身边不足数月,胡琏又高升一步,出任第十八军军长。
这一年他才37岁。如第十一师一样,第十八军是陈诚的家底子,将他交付给胡琏是厚望有加的。也许是为了证明这一点,是年冬,第十八军就全部换成了美式装备,由美国军官亲自教授武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在各师团派有美军联络军官。
这就使第十八军成为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之一。
1945年5月,胡琏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湘西的雪峰山会战,第十八军的美式装备大显威风,使半年来横行湖南的日军遭到极大杀伤,终于尝到了中国军民用新式武器装备给他们吃的苦头。可惜而又可悲的是,第十八军这是对日军的最后一次打击。以后,他们的美式装备就成为打内战、屠杀人民的工具了。
(四)内战狡如狐:保持高度机警,发现危险后马上变更。
1945年8月,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946年3月,国民党召开“整军会议”,第十八军改编为整编第十一师,下辖第十一、第十八、第一一八共三个旅,其实力还是相当于一个军。胡琏任师长。
1946年6月,刚整编完的第十一师就开赴内战前线,胡琏仍然沉缅于抗战末期对日寇的几个胜仗之中,十分瞧不起人民解放军。他狂妄地说:“国民党美式装备的一个团可以打共产党军队的两个团。”不待他牛皮吹完,9月进攻鲁西的战段中,整编第十一师就被歼一个整团。不过,这还未使胡琏清醒过来。11月,国民党军事当局拟制了所谓苏北战事计划:
派25个半旅,从东台、淮阴、宿迁、枣庄等方向,分4路同
时进攻苏北、鲁南解放区。胡琏指挥整编第十一师和整编第
六十九师为进攻苏北的主力。12月13日,胡琏指挥这两个师
共6个半旅由宿迁向新安镇、沭阳方向进攻。然而,不出一
个星期,整编第六十九师就被包围、歼灭,师长戴之奇自杀。
这一战使胡琏吃惊不小,他赶紧收缩部队,退回曹家集、宿
迁地区固守。1947年春,胡琏师进攻山东解放区,被华东解放军包围于新泰地区,亏得第三军迅速增援,他才逃脱被歼的命运,从中他也尝到了解放军的厉害。几乎与胡琏师被围的同时,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在孟良崮被全歼,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才真正引起胡琏思想上的震动,他不再说大话了,而是认为“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作战,只能一个团对一个团;而且必须慎重对待,否则就有可能被共产党全部歼灭。”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胡琏确是一员骁将。他目睹了一个又一个同僚的悲惨下场,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应对办法:一是注重情报侦察,力争准确
了解对手的情况及作战企图。二是保持高度机警,发现危险
后马上调整布署。三是注意根据对手情况确定作战企图。遇
强手,即选择有利地形,负隅顽抗;若遇弱手,则集中优势
兵力,猛烈攻击。这样,使他能够屡屡摆脱被歼灭的危险,并不断给解放军造成一定的损失。
为此,蒋介石对他寄以厚望,败军之将经常写亲笔信给他,希望他能在战场上创造奇迹。1947年冬,蒋介石任命胡琏为整编第十八军军长,经常让他指挥几个整编师作战。俨然成为一个独立兵团,时人也称之为“胡琏兵团”。胡琏自己也受宠若惊,决心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以报答蒋介石的知遇之恩。
就在胡琏想大显身手的时候,1948年9月初,国民党军
队取消了整编军的番号,第十八军所属的整编第十一师、整
编第三师和整编第十师都并入新组建的第十二兵团。胡琏原
指望能当上司令,不料,国民党当局任用了比他声望更高,且是他的老上级的黄埔一期生黄维任兵团司令,胡琏任中将副司令。胡琏心中十分不满,但又不得不表示恭顺,一个月后,他就以父亲病重和医治牙病为由,请假跑到武汉去了。
直到11月底,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被人民解放
军包围于宿县双堆集时,蒋介石才发现胡琏不在前线。于是
立即电召胡琏到南京,问他有什么办法扭转战局。胡琏当然
是回天无力的。但他尚有一股子“效忠”的勇气,愿意到前线去协助黄维鼓舞士气。这样,胡琏两次飞抵双堆集前线,准备“尽忠”。但似乎他的官运未断,在黄维兵团被全歼后,他却成了极少数的漏网者之一。
(五)
1949年2月,胡琏逃回南京后,被任命为第二编练司令
部司令。5月,重建第十二兵团,胡琏任兵团司令。9月初,胡琏率第十二兵团逃至金门。
1949年10月24日,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在连续解放福州、漳州、厦门之后,又乘胜发起了金门之战。由于在敌情判断、渡海作战准备和登陆作战指挥上多处出现失误,第28军和第29军派出的三个团共9000余人,虽然顺利完成登
陆,但是遭到胡琏第十二兵团和李良荣第二十二兵团的猛烈反扑。经过三昼夜浴血苦战,最后由于后援不继,弹尽粮绝,9000官兵无一生还。这在解放战争史上是解放军的一次极为重大的损失,而在国民党看来却是大溃败之后少有的一次“光彩”。为此,胡琏被作为“金门大捷”的英雄而大加宣传。
金门之战也被国民党当局拍成电影,《古宁头大战》。此后,胡琏步步升高。
1949年冬,胡琏被任命为福建省主席兼第十二兵团司令。1950年初,第十二兵团改为金门防卫军,胡琏任金门防卫司令兼福建省主席。
1952年10月,胡琏加授陆军上将衔。1954年6月,胡琏奉调回台北任第一野战军团司令。
1957年再次出任金门防卫司令,并升任二级陆军上将。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次日,胡琏命所部向大磴岛进行炮击,金门炮战持续了46天。
1958年冬,胡琏擢升为陆军副总司令。1964年出任“驻越南大使”。8年后回国,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并晋升为一级陆军上将。
1977年6月23日,胡琏因心脏病发作,在台北病故。终年70岁。
毛主席评价胡琏:“狡如狐,猛如虎”。胡琏抗日有功,务予褒奖;内战有罪,理应鞭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