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一隅,存在着这样一种令人深思的现象:“都绝户了,还忙活挣钱作甚?”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只有女儿家庭的无奈与挣扎,致使部分父母选择“躺平”度日。




曾听闻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户人家育有姐妹俩。其父亲秉持着陈旧观念,觉得女儿终要嫁人,成为别家之人。于是,在姐妹俩初中毕业后,便被安排进工厂务工,且工资需打入父亲账户,每月仅能从父亲手中领取微薄零花钱。数年后,因社保缴纳之需,工资才转至女儿自己卡中,可父亲仍要求女儿将一半工资交由他管理。待父亲五十岁失业后,竟直接选择“躺平”,让女儿承担养老之责,理由便是“绝户”之下,无需再辛苦打拼,挣钱也是为他人作嫁。


令人讶异的是,在网络对此事的评论中,本以为会是对这位父亲重男轻女的批判占据主流,然而现实却是,诸多高赞评论竟对其观点表示支持。甚至有一位网友,已然育有六女,却仍执着于生第七胎,只为拼得一子,其行为着实令人瞠目结舌,也深刻映照出传统观念的顽固。


在传统中国社会的认知里,儿子才是家族延续的关键,女儿出嫁后便如同泼出去的水,外孙、外孙女随婆家姓氏,不算自家血脉传承,没有儿子的家庭则被视作“绝户”,仿佛断了祖宗的香火。但在现代社会,女性已然在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撑起半边天,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女性在基因传承上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讲,家庭传承并非仅靠男性。且从当下生育率来看,理应已有不少家庭摒弃了非生儿子不可的执念,不再纠结于所谓“香火”延续。


但事实上,仍有大量人群深陷传统观念泥潭。从遗传学角度剖析,人体的 22 对常染色体与 1 对性染色体均来自父母,父母的基因在子女身上各占一半,线粒体基因更是由母亲代代相传,从基因占比而言,姥姥与孙辈的联系紧密程度远超想象。然而,传统“香火”观念侧重于姓氏传承,在祭祀等家族活动中,唯有男性能够入族谱、行祭祀之事,女性则被排除在外,致使先辈们的观念中,家族血脉传承必须由男性接力。


尽管现代社会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部分家庭也开始将家族传承的内涵从单纯的血缘姓氏拓展至精神文化层面,甚至一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开始思考子孙传承的必要性。但不可否认,仍有许多人将性别作为“香火”传承的决定性因素,认为生女儿只是徒劳,一切努力都会因无人继承而白费,进而丧失奋斗动力,选择“躺平”;而有儿子、孙子的家庭,即便年逾花甲仍愿辛勤劳作,只为给后代积攒财富,延续家族“香火”。这种传统与现代观念的激烈碰撞,深刻影响着无数家庭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走向,亟待我们深入反思与积极引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