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收藏者来说,如今的古玩市场让人望而却步,无处不在的假货仿佛“择人而噬”,胆子小一点的干脆直接退出,再也不碰了。

但对于高手来说,仍然有机会,因为“眼睛”永远是最值钱的东西。民间藏品哪怕是“九假一真”,那么高手就会抓住那唯一的机会!


十来年前,来自江西的一位资深收藏爱好者王先生(化名),照例在南昌当地的古玩市场闲逛。他本来是海边城市长大的,但因为做生意亏本,差点把家底子都赔完了,于是选择改行搞古玩。

因为天赋较高,对于古玩的材质、老旧痕迹等鉴定学得特别快,没过几年就“东山再起”。然后搬到了江西,还在南昌和抚顺都开了门店,在民间收藏收藏界颇有威望。

这次他按照习惯在各种地摊搜罗良久,本以为会像往常那样无功而返。没想到这次真的发现了一本吸引人的古书。


这本书烂得不成样子,页面枯黄,装订破损,被水泡过的痕迹很明显。但敏锐的洞察力,让王先生仔细研读起来。里面有对各种文字的音韵注释,应该是古代读书人用来端正书写的。

再看整本书的品相,虽书叶凌乱散开,皱褶严重。但整体刀法与字体古朴,墨乌黑不莹,老化痕迹明显,应该是宋代的。再看纸张为皮纸,未捣碎的黄色桑或楮树外皮依稀可见,比当今存世的南宋刻本更为粗糙。

那么一个答案呼之欲出:这是一本极其罕见的北宋刻本!俗话说“宋纸千金”,尤其是北宋的,那就算破的烂的都是稀世罕见。

几乎没有犹豫,王先生马上和地摊老板讨价还价,最终1万元买下。


虽然王先生不是古籍的顶级行家,但多年累积的经验,他仅凭着材质和老化痕迹,就断定这本书不简单。

后来,江西省图书馆的人见到此书,想买下来,但一时间却拿不定主意,便邀请古籍界的李致忠、陈先行等专家,来到江西找到王先生,说要帮他鉴定。

期间还问起了王先生此书的来源,他老实回答是地摊上找到的,而且摊主声称是“古墓”里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吹牛。

鉴定之后,李致忠等人也不由得竖起大拇指,果然眼光毒辣,本身不是专业古籍玩家,都能一出手就发现北宋刻本,堪称高手!


此书叫《礼部韵略》,就相当于古代学子的《新华字典》,在科举当中,任何一点错别字都会极大的影响成绩。于是这本书便是朝廷特地为学子们准备的,可以随身带进考场,这样的话遇到不懂的就能随时查找。

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版本的《礼部韵略》,此前发现最早的版本收藏在日本真福寺,刊刻于元祐五年(1090年)。而此次王先生发现的版本出自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堪称国内外最早的版本,专家更是称之为孤本,弥足珍贵!

在李致忠的建议下,此书被送往国家图书馆进行修复,足足花费了四个多月时间。期间各个方面的文博单位、收藏机构和私人藏家,都表示要购买,尤其江西图书馆更是从一开始就有强烈购买意愿。

然而王先生开价高达500万元,图书馆方面拿不出来。有几位专家私下里表示此书“来源不明”,再低一些卖掉最安全,王先生表面上表示考虑一下。


让一众专家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礼部韵略》出现在了北京匡时秋拍现场,大批记者和藏家争相围观。匡时拍卖方还请了十多名专家现场坐镇,开研讨会、发布会,弄得声势浩大。

事已至此,已经没法阻止了。2013年12月,《礼部韵略》以800万元起拍,被报道吸引来的藏家们当然争相举牌,都想把这本目前发现的最早韵书拿下。

最终,落锤价定格在2600万,加上佣金总成交价高达2990万!后来被直接送藏至南京图书馆。


王先生的一个小小判断,为自己带来了两千多万的收入!当初给他鉴定和修复的几位专家都没说什么,但私下里“传话”的几位专家却不乐意了,在当年还引起了一些风波。

他们表示既然当初摊主说是“古墓”里出来的,那就是“禁止交易”的。然后还拿出所谓的“证据”,说上世纪70年代在敦煌出土的儿童教育古籍辽版《蒙求》,在版口上与《礼部韵略》极其相似,很可能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王先生地摊买的书,是“出土”文物,这样私自拿出去卖不合法。

然而这些都“猜测”,并无实据,有律师也站出来说没有实质的考古证据,这种说法不成立。地摊买下来的“无主之物”归属购藏者,合法合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