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俯瞰宣城市一隅。宣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初步测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增长5.8%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8.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3%;进出口总额增长20%。”
1月12日,宣城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如期召开,宣城市代理市长邓继敢作政府工作报告。
上述数据不难看出,过去的一年,奋力“追赶江浙、争先江淮”,经济运行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宣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宣城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毗邻苏浙、地近沪杭,是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之一,也是沪宁杭合四大都市圈辐射中心。
早在2001年撤地设市之初,宣城市就开全省之先,率先作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决定。
从2013年加入“南京都市圈”到2016年入列长三角城市群,再到2018年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并跻身G60科创走廊……宣城市东向发展的主攻方向从未改变。
如今,区域一体化实现新拓展。不仅协同编制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长三角(宣城)产业合作区获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复,“一区三片”建设加快推进,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总投资378.2亿元,分别增长21.1%、27.2%。
此外,沪皖共建长三角(广德)康养基地高位推进。沪苏浙来宣城投资实际到位资金占比达86.3%,高于全省23.4个百分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力促发展、责任重大,全力拼目标、至为关键。
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在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发展以及推进长三角跨区域共建共享上发力。
其中,强化“桥头堡”和“排头兵”作用,立足自身产业基础、产业定位和企业需求,主动走进去,帮助企业嵌入长三角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引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数、实际到位资金占全市比重达80%以上。
同时,深化与长三角地区商协会、产业联盟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研发攻关、市场开拓、技术标准等方面精准高效对接。加快推进宣城长合区建设,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确保“三个片区”签约落户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50个。
在深度融入上海都市圈发展方面,将主动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要素链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充分承接上海科技成果转化和功能疏解,建设上海大都市圈西翼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新兴产业基地、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
深入对接、融合发展,离不开交通上的互通互联。
宣城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将参与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积极推进宁杭高铁二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宁宣铁路先行工程具备开工条件。
就在前不久,沪苏湖高铁正式开通。如今,宣城进入上海大都市圈“一小时轨道通勤圈”,两地时空距离更短、往返时间更快、融合密度更深。
根据提出的预期目标,今年宣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速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