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伊朗在德黑兰高调进行大规模军演,超过11万“动员穷人组织”成员集结,导弹基地同步揭幕,导弹技术宣告升级。这一连串动作背后,是伊朗在国际压力下的激烈反击,还是对外界的直接挑衅?无论如何,伊朗此举让中东局势更加危险,霍尔木兹海峡的火药味也更加浓烈。世界正被拖向又一场潜在的危机。



这场名为“耶路撒冷旅行者”的演习不仅仅是常规的军事展示,而是一场针对美国和以色列的政治宣战。它清晰地传递了两个信号:第一,伊朗绝不会向西方制裁低头;第二,任何企图削弱伊朗的力量都会遭到军事反击。以色列长期以来将伊朗视为头号威胁,双方在叙利亚、黎巴嫩以及红海地区的代理人战争已是常态化。而这场军演,既是对以色列的赤裸裸威胁,也是对美国的新政府的武力“欢迎仪式”。伊朗用它的方式提醒华盛顿:中东的棋盘上,没有伊朗就没有规则。

然而,这种“肌肉秀”背后暴露的,却是伊朗的虚弱和焦虑。在持续多年的严厉制裁下,伊朗经济几乎被压垮,国内通胀率飙升,货币贬值如瀑,年轻人的失业率居高不下。伊朗政府需要一个出口来转移民众的不满,而军演正是最廉价也最有效的手段。通过高调展示军事实力,伊朗不仅试图在国际社会制造威慑,同时也在国内营造一种“我们虽处困境,但仍有力量”的虚假繁荣。11万人的集结固然场面壮观,但这支被称为“动员穷人组织”的力量,其实更多是一支临时拼凑的群众武装,带着低廉的装备和有限的训练,真正的作战能力存疑。这种表面上的强硬,更像是一次无奈的心理战。



更让人不安的是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再次威胁。作为全球石油运输的咽喉要道,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攸关世界经济命脉。伊朗多次声称掌控这一战略要地,甚至不惜以封锁海峡作为筹码对抗西方。然而,这种策略无异于饮鸩止渴。以封锁海峡为威胁,无疑将全球经济绑上伊朗的战车,这种冒险只会引发更大规模的国际干预。一旦霍尔木兹海峡局势失控,美军必然迅速介入,而伊朗也可能遭到毁灭性打击。

伊朗当前的对外强硬态度固然令人侧目,但更应警惕其对内问题的积累。自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以“反美反以”为核心叙事,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成功维持了政权稳定。然而,随着国际制裁的深化,伊朗社会的不满情绪逐渐高涨。年轻人看不到未来,中产阶级生活压力剧增,连传统的底层支持者也在饱受物资短缺和经济困顿的煎熬。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让伊朗不得不通过不断升级外部冲突来延缓国内的危机爆发。



但伊朗的强硬姿态真的能长期奏效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历史上看,伊朗的“孤立主义”政策并未带来实质性收益,反而将其推向了更深的困境。从伊拉克战争到叙利亚问题,伊朗虽通过代理人战争获得了短期的地区影响力,但却以牺牲国家发展为代价。这种高消耗、低收益的战略让伊朗疲惫不堪,更加深了国际社会对其“麻烦制造者”的印象。

此次军演的另一个核心信息,是伊朗导弹力量的持续增强。这无疑加剧了以色列的安全焦虑。以色列长期以来对伊朗核问题与导弹技术的升级保持零容忍态度,而伊朗的动作显然是对以色列底线的直接挑衅。以色列不可能坐视不管。无论是直接的军事打击,还是通过美国推动新一轮国际制裁,伊朗都可能面临更大的外部压力。可以预见,这场危险的军备竞赛只会让中东的火药桶更加接近引爆点。



对于美国来说,如何处理伊朗问题始终是一项棘手的挑战。特朗普时期的极限施压政策未能迫使伊朗屈服,反而激化了双方的对立。而拜登政府虽然声称要调整策略,但也无法绕过对以色列的承诺。美国与伊朗的对抗本质上已成为中东地区格局的缩影,而伊朗通过强硬姿态试图突破封锁的努力,注定是一场高风险的豪赌。

更值得反思的是,伊朗的这次军演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国际局势失衡的一个缩影。从叙利亚战争到也门冲突,从黎巴嫩的真主党到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伊朗几乎无处不在。它通过代理人网络不断扩大影响力,同时也让中东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伊朗的每一次强硬出击,都会引发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而这种“破坏性存在”,正是中东难以和平的核心原因之一。



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如何化解伊朗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仅靠制裁和军事威胁显然无法让伊朗屈服,而彻底放松对伊朗的压力又可能导致其进一步扩张。找到一种既能遏制伊朗野心,又能缓解地区紧张的平衡点,是各方亟待解决的难题。

伊朗的军演是一次赤裸裸的政治宣言,它不仅是对西方的挑战,更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面对不断逼近的压力,伊朗的强硬反击虽然赢得了一时的声势,但终究难以撼动国际秩序的大局。世界不能忽视这一火药桶正在酝酿的危机,也不能低估这场博弈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中东的未来,依然迷雾重重,而伊朗正是那片迷雾中最危险的身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