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意义的燕赵地区,西靠太行山脉向东望向渤海海景,往南感受黄河滚滚浪涛,北边赏月是燕山月似钩的燕山。
有山有河有海有月,燕赵地区能产马能出粮,复杂的地形造就丰富的物资。
比地形更复杂的是人心,比人心更复杂的是不同民族的人心。
燕赵地区是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接壤地。
解释接壤,接触着就拿刀嚷嚷起来了。
这么个胡人和汉人交织的地方,今天卖马卖钢材换粮食,明天射人先射马擒贼来抢粮。
复杂局面能活下来的都是优秀的人才。
所谓人才,盛世能写能吹再能对人民办点儿实惠就不错,乱世则是敢打敢拼再有点儿谋略就可以步入人才行列。
无论盛世乱世,要发展要生存,画龙要点睛厨师得有好汤,人才都是关键因素。
燕赵就是这么个产能高出人才的地方。
本来大蒙古帝国对燕赵定位经济特区。
公元1234年,蒙古占领金国的燕赵地区。
窝阔台死后,他没福气的儿子贵由只当两年大汗就挂了。
民族特点不一样,天道轮换无差别。
蒙哥继位,汗位再次回到郭靖好安达托雷支系。
蒙古这些大汗都锐意进取,西征灭金伐宋,能看见的打,看不见的骑马跑过去看见了再打。
虽然也积极搞管理制度,可毕竟疆域太大战斗太多精力太有限,因此对燕赵地区只是征收钱粮和武器。
蒙哥在燕京等地任命牙剌瓦赤等人行尚书省事,职责是负责钱粮、武器等军需供应。
此时蒙古帝国制度大体可算为一国两制,蒙哥负责蒙古区域管理,他让对汉族文化更熟悉的忽必烈管理漠南汉地,正是这个制度,给忽必烈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忽必烈以金莲川为中心,北面连接漠北草原,南边管理汉地。并于1256年在开平建立藩邸
忽必烈在治理汉地期间采取两个政策,一是重用汉人士族,二是以汉法治汉地。
联系的观点,所有政策都不是孤立的,汉人士族使得忽必烈的治理能够更加有效,而汉法治汉地的策略使得忽必烈需要汉人士族成为自己左膀右臂推行政策。
在忽必烈治理下,饱受战乱的邢州、河南和关陇地区社会日趋稳定,GDP得到大幅提高。
老百姓活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安居乐业,谁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就支持谁。
虽然燕赵地区此时还不归忽必烈管,但在汉地实行仁政这件事上属于不论好坏都传千里。
燕赵地区到处流传忽必烈的仁义道德,典型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忽必烈通过治理其它地方,在燕赵地区得到了群众基础。
阿里不哥这货是个传统的蒙古人,在燕赵群众基础就不行。
蒙哥对燕赵经济搜刮就很生猛,蒙哥挂掉后,阿里不哥不但延续搜刮政策,对燕赵还进行钩拷酷政。
所谓钩拷,就是蒙古帝国的审计方法,审查钱粮等物资,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抓起来严加拷打,当时蒙古帝国官员百姓全都是谈钩色变。
阿里不哥在燕赵的钩拷让百姓们对他的恐惧和反感日益加剧。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开打前的政策,就决定了燕赵这个关键区域的民心所向。
蒙哥挂后,忽必烈被蒙古贵族们拥立为大汗,忽必烈在开平自立大汗。
俩货开始出一身大汗的争夺大汗。
鸣鸣震天的是剑戟刀枪,叮叮诱人的是黄金万两。
俩人将目光都瞄向了物资人才双丰富的燕赵。
阿里不哥势力范围在漠北,这货整天在大草原看雄鹰展翅飞,明白远鸟先飞的道理。
阿里不哥迅速任命脱里赤为断事官、行尚书事,代表大汗,领兵占据燕京,号令燕赵地区。
军事和政治两手抓,两手都狠狠抓住燕赵。
你有你老主义,我有我千条计。
忽必烈体现了技高一筹的水平。
他任命祃祃、赵璧、董文炳为燕京路宣慰使,除了负责军事、经济和社会日常工作外,很关键一项任务是安抚民心。
在拿捏人心得到百姓支持这块,忽必烈拿捏得死死的,属于鲁智深拳打郑屠,俩货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
更进一步,忽必烈在汉地设置十大宣抚使,其中燕赵地区就占三分之一,加强管控力度,宣抚使将军政经济一把抓,督办军粮武器、鼓励农桑、惩罚腐败。
忽必烈优质的汉风,原来只是听说,今天终于刮到燕赵大地。
这让燕赵百姓完全倒向忽必烈。
除了从政策上稳定燕赵,忽必烈在军事上做了充足准备。
忽必烈安排工匠百姓修筑燕京城墙,让平章政事赵璧、左三部尚书怯烈门率蒙古军和汉军驻扎燕京近郊和太行一带。
并在东边的平滦和西边的关陕修建堡垒,使得他的大本营开平到燕京形成一道不可分割的军事连线。
彻底切断阿里不哥南下夺取的燕赵的策略,让燕赵成为他争夺汗位的经济和人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