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创作
人生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会让时光倒流,让往事重现。
四十年前那个懵懂的青年,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老教授,而我万万没想到,命运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让我与过去重逢...
01
那是今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天,我站在教室门口,看着熟悉又陌生的面孔走进来。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我还是接受了学校的返聘邀请,继续为本科生授课。
或许是因为习惯了站在讲台上,也或许是因为在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中,我才能暂时忘记内心深处的那份愧疚。
"周老师,这学期的学生名单和教学计划。"教务处小李匆匆跑来,差点撞到门框,"您的课又是全院爆满,我们都不敢把您的课安排在早上。这次好几个外院的学生都来旁听,我都不知道该不该给他们加座位。"
我笑着摆摆手:"年纪大了,早上起来反而方便。让他们站着听也无妨,我当年在乡村教书的时候,有些学生可是要走两个小时山路来上课。"示意她把资料放在讲台上就好。
这些年,我总是主动申请早课,因为清晨的阳光,总能让我想起那个在陕北的早晨,阿英为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的样子。
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进来,照在那本薄薄的名册上。我习惯性地翻开,一个个名字映入眼帘。突然,我的手指停在了一个名字上——陈月。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涌上心头。
"各位同学早上好。"我站在讲台上,目光不自觉地在教室里搜寻。当我看到教室中间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时,一股电流瞬间击中了我的全身。
她安静地坐在那里,微微低着头,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那张素净的脸庞,柔和的侧影,还有那份沉静的气质,都让我想起了年轻时的阿英。
"我知道大家都很好奇,为什么一个退休的老教授还会站在这里。"我强迫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开学第一课上,"因为我相信,教育不应该有终点,就像求知一样。知识和智慧的传承,永远不应该被年龄所限制。"
1978年,我被安排到陕北一个偏远的村子当知青。那时的我,虽然只有二十出头,却已经在村里的小学教了两年书。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几间破旧的土房,门板都是村里人凑钱换的,四处漏风。
冬天下雪的时候,我和学生们要一起往窗户缝里塞报纸,但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却比城里的灯光还要明亮。
02
记得第一次见到阿英,是因为她的弟弟小强。那天放学后,我正在教室里整理教案,屋外下着绵绵细雨。小强怯生生地站在门口,浑身都被雨水打湿了:"周老师,这道题我不会,我明天要交作业了。"
"赶紧进来。"我连忙让他进屋,找出自己的手帕给他擦脸,"怎么不打伞?"
"伞给我姐了,她要去地里干活。"小强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看着他磨破了边的书本和发黄的草稿纸,心里一阵酸楚。在这个穷山沟里,能坚持上学的孩子不多,小强虽然家境不好,却格外用功。
那天辅导完作业,天已经黑了,雨却还在下。小强不好意思地抓着衣角:"周老师,这么晚了,要不去我家吃点饭吧?我姐做了红薯饼,可香了。"
推开那扇摇摇欲坜的木门,我第一次见到了阿英。她正在灶台前忙活,听见声音回过头来,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老师来了,快请进,外面雨大,我给您烤个红薯暖暖身子。"油灯的光映在她清秀的脸上,那一刻,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往后的日子,我经常去小强家,名义上是辅导功课,实际上是为了多看阿英几眼。慢慢地,我们熟络起来。
阿英虽然没念过多少书,但很懂事,不仅照顾弟弟,还要帮村里人干活。每次我去,她都会准备一些简单的饭菜,有时是自己种的蔬菜,有时是村里人送的杂粮。她总说:"老师天天教小强功课,我们都过意不去。"
"周老师,你说城里是什么样的?"有一天晚上,阿英一边收拾碗筷一边问我,"小强总说要去城里念大学,说要考清华北大呢。"
我愣了一下:"城里啊,楼房高,路很宽,晚上灯火通明,想上什么学都方便。"
"那你以后会一直在这里教书吗?"她低着头,声音很轻,手上搅动着围裙的一角。
我看着她的侧脸,斩钉截铁地说:"会的,孩子们都很好学,我舍不得走。"
她转过头来,月光下的笑容格外动人:"那太好了,小强可喜欢你这个老师了。其实,我也。"后面的话她没说完,但我懂了。
03
就这样,我们开始了一段平淡却温暖的日子。后来,阿英答应了我的追求,我们开始同居。虽然生活艰苦,但因为有了对方,就连挑水、砍柴这些苦活也变得甜蜜起来。
每天清晨,我都能闻到阿英熬的小米粥香,那是我这辈子吃过最香的粥。她总说:"我就会这一点粗茶淡饭,配不上教书先生。"我却觉得,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直到那张返城通知书的到来。
"周老师,下课后能占用您一点时间吗?"思绪被拉回现实,我看到陈月正站在讲台前。她的声音很轻,却莫名地让我心里一颤。
看着她乖巧的样子,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小强考了满分,阿英开心地端着一碗臊子面要奖励他的场景。
"好。"我点点头,努力让自己的语气显得平静。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让我想起阿英?
不仅仅是她们相似的长相,还有那种温柔恬静的气质。当她抬起头看我的时候,我甚至恍惚地看到了年轻时的阿英。
我的手微微发抖,翻开花名册,再次确认她的资料——陈月,陕西榆林人。这不可能是巧合,一定是命运的指引。四十年了,我终于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影子...
"周老师,我是想请教一下这道题。"陈月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指着其中一道题说,"我想了很久都没想明白。"
我凑近看了看,是一道比较复杂的计算题。这个女孩做题很认真,草稿纸上写满了演算过程。这种刻苦钻研的态度,又让我想起了小强。
"你的思路基本正确,就是这一步转换时出了问题。"我指着她的草稿说,"要这样解。"
她认真地点点头,突然打了个喷嚏。我这才注意到她的外套还有些潮湿。
04
"下雨了?"我问。
"嗯,刚才跑得急,伞都没打。"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看了眼时间,"我姑姑说今天要来接我,应该快到了。"
她解锁手机时,我无意中瞥见她的屏保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下一刻我顿时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