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韩国的冬夜寒冷刺骨,但首尔的街头却被汹涌的人潮和激烈的口号点燃了热度。成千上万的韩国民众走上街头,有人高喊“逮捕尹锡悦”,有人举起支持横幅力挺总统。街头对峙背后,是韩国社会对现任总统尹锡悦执政的尖锐分裂和愈发浓烈的政治危机。一个国家的总统竟然需要以戒严令回应内外压力,这种戏剧化的一幕,不仅暴露了尹锡悦的无能与恐惧,更将韩国政坛深层次的问题赤裸裸地摊开在全世界面前。
尹锡悦的反对者批评他“逃避责任”,支持者则声称戒严令“有正当理由”。这场看似围绕戒严令的争论,实则是对尹锡悦执政合法性的全民公投。自上台以来,尹锡悦的政策几乎没有一项获得广泛支持。他将强硬的法律背景带入总统办公室,却未能展现出任何政治家应有的妥协和治理智慧。他的戒严令,看似是为了应对社会动荡,实际上却是对自己执政危机的狼狈回应。这一举动非但没有缓解社会矛盾,反而激化了民众的愤怒。反对者质问:这究竟是保护国家,还是保护尹锡悦本人?面对街头的呼声,尹锡悦的回应显然缺乏说服力。
戒严令是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的政治毒药,而尹锡悦却轻易地将其投入政治博弈的火海。戒严令的背后,是对公众的镇压、对法律的践踏和对民主价值的背叛。尹锡悦试图用这一强硬措施平息混乱,但他忽视了一个事实:戒严令的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它不仅无法解决社会问题,反而会让总统的执政合法性迅速崩塌。韩国的民主历程,是用几十年的抗争和鲜血换来的,而尹锡悦的戒严令无异于向整个民主体系发起挑战。这种僭越民主原则的做法,激起了街头抗议的怒火,也让他的反对者有了更加充足的理由要求他下台。
尹锡悦的执政危机,绝不仅仅是戒严令引发的孤立事件,而是长期积累的民怨总爆发。他在经济政策上毫无建树,年轻一代对高房价和就业危机的不满日益增长;在外交上,他的对美依赖和对华强硬让韩国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却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利益;在内政上,他的反腐承诺沦为政治清算工具,引发了大量批评。这些问题叠加在一起,最终演化成一场全国性的执政危机。街头的抗议者不只是反对戒严令,他们是在对尹锡悦整个执政体系发出不信任的怒吼。
然而,支持者的存在同样不容忽视。与年轻抗议者高呼“逮捕总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长一代对尹锡悦的强硬作风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尹锡悦在面对社会不满时的果断行动体现了领导力,戒严令是控制局势的必要手段。这种看似“传统权威”的支持,反映了韩国社会深刻的代际分裂。年轻一代渴望变革,厌恶僵化的权力结构,而年长一代却对改革充满恐惧,更倾向于支持强人政治。尹锡悦正是在这种分裂的社会结构中被推上权力的巅峰,但他的执政风格却只是在加剧这种撕裂,让韩国社会的裂痕变得愈发不可调和。
更重要的是,尹锡悦执政危机的背后,是韩国政坛长期以来难以根治的系统性问题。从李明博到朴槿惠,再到文在寅,韩国总统几乎人人都难逃执政末期被围攻、弹劾、甚至逮捕的命运。这种“总统魔咒”不是偶然,而是权力过度集中和政治斗争恶性化的必然结果。尹锡悦不过是最新的受害者或参与者。当总统权力被滥用为工具,民主制度的真正价值被无情消解,韩国的政坛就注定是一场轮回的悲剧。尹锡悦的执政危机,或许是这一系统性问题的又一个高峰,但绝不会是终点。
街头的抗议者将怒火烧向了总统办公室,但这场危机的本质,不只是尹锡悦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制度失灵。韩国需要的不是一次总统更迭,而是彻底改革其权力结构,让民主制度真正服务于民众,而非成为权力斗争的战场。尹锡悦的失败,提醒我们民主的脆弱,也提醒我们一个真相:当权力失去制衡,当领导人滥用强制手段,所谓的民主国家会迅速滑向威权的深渊。
韩国街头的怒火仍在燃烧,而尹锡悦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他的戒严令可能为他争取了一时的喘息,但无法阻挡他的执政走向崩溃。韩国的未来,也绝不会因为一个总统的下台而立即变好。如果韩国不能直面深层次的政治问题,不能对其制度进行深刻反思和改革,那么今天的街头抗议,明天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再次出现。韩国的民主,需要一次真正的重建,而不是不断循环的崩塌。尹锡悦可能只是这场循环中的一个符号,但韩国的未来,不该再陷入这样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