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中,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十位将军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十大大将中,要论知名度上无疑粟裕将军、陈赓将军是更胜一筹的。但若是从排位上看,粟裕将军居首,而徐海东、黄克诚分列二三位,比之陈赓的名次更靠前。

徐海东将军资历深厚,对中央有大恩,又是红25军这一山头的代表,排在大将第二这点不难理解。

那么为何相对于陈赓将军战功并不突出的黄克诚,反倒会排在陈赓之前呢?


1902年,黄克诚出生于湖南永兴的一户贫苦农家。1925年10月,黄克诚加入共产党,之后参与了北伐战争任营政治指导员、团政治教官等职,还曾在北伐中秘密发展了党员。

1928年,他组织领导了湘南起义中的永兴起义,然后率部跟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期间则先后担任了永兴红色警卫团党代表兼参谋长、红4军第12师35团团长等职务。

从这里也不难看出,黄克诚作为重要将领是参与了中央红军的早期创建工作的,地位(职务)上也只是相当之高担任了仅次于朱、陈两位元帅的重要军职。

相较之下,陈赓将军入党更早,1922年就加入了共产党,还曾参加了南昌起义,时任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一营营长,资历上是不遑多让的。


只不过因为起义中受伤他被转移到上海特科,这也让他缺席了中央红军的初创。

这也导致了在红军时期,黄克诚的军职是略高于陈赓的。一如当陈赓担任红四军红13师第318团团长时,黄克功已经升任为红三军团1师师政委;陈赓为12师师长时,黄克功已经是红一方面军红三军团政治部代主任。

当然了我们也要看到的是黄克诚将军与陈赓将军性格上是有着明显差异的。黄克诚将军性格刚直,向来是敢言直言,这也导致他屡有被降职、撤职乃至一撸到底,甚至于还曾因为反对AB团差点被枪决,最后还是彭老总带枪闯肃反委员会救人才算作罢。反观陈赓将军性格上则要圆滑一些,但特科工作以及之后的不幸被捕无疑也是影响了仕途的。


抗战时期,二人的职级上是基本持平的。差别在于陈赓将军更偏向于前线作战,黄克诚则是重在后方的后勤、政治工作。这其实也是为什么陈赓将军知名度更高的原因所在。

这里必须要提及的是黄克诚将军虽然是后方工作为主,但是其战略眼光却堪称超群,甚至可以不谦虚的说比起一些元帅也不遑多让,而这一特质也为授衔加分良多。

由于为了两党合作抗日,八路军在部队中一开始是减少了政治工作的,这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如旧军队习气、与老百姓的矛盾的抬头等出现。而作为时任的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黄克诚亲自下到部队调研,提出了要恢复政委制度。这与中央毛主席的看法是不谋而合的。

另一个体现战略眼光的事件就是黄克诚以个人名义致电中央,提出《对当前局势和军事方针的意见》,建议立即派主力部队出关抢占东北。事后的发展证明了这一建议无比正确。


与一些兄弟部队的错误认知(认为苏联人是易与之辈,是意识形态兄弟)不同的是,他也没有对苏联人的迷之自信,选择的是全副武装开赴东北,这更是成为了东北根据地扭转被动局面的定海神针。

得益于此,黄克诚的党内军内职务开始全面领先于陈赓。

1947 年,黄克诚已经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等职务。

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黄克诚等四名中央候补委员正式递补为“中央委员”。

除了军队工作之外,黄克诚治理地方的能力也非常优秀(这也一度让他可能因为转任地方不参与授衔,但想想红3军团红8军他是最合适的代表了)。解放战争中,他曾先后主政天津、湖南等地。在湖南的剿匪、土改、支援抗美援朝等工作也得到了毛主席的大加赞赏。


1952年,黄克诚调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治委员。

1954年,黄克诚兼任副国防部长,还曾在彭总之余代为主持军委工作。

至于陈赓将军,则先后担任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职务上并不低,但是排名上则还是在黄克诚之后。

综合来看,黄克诚将军的军功肯定是不如陈赓将军显著的。但是在资历、职务上则要相对领先一些,尤其是战略眼光这个特质,排在陈赓之前、位列第三也是当之无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