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流量破纪录,为何国内排名不升反降?细思极恐!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2024年,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年运输航班19.3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618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2%,货邮吞吐量27.9万吨,创下开航以来的历史新高。然而,尽管各项数据欣欣向荣,但细看国内机场的排名,胶东机场从2018年流亭机场时期的第15名,跌至如今的第20名,六年时间,掉了5个名次!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数据来源:全球机场局
1、
数据亮眼,排名却掉队,青岛机场到底怎么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胶东机场的“好成绩”。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青岛机场的吞吐量数据全面复苏,甚至超越了当年巅峰的流亭机场。然而,这份成绩单背后隐藏的事实却没那么光鲜。
对比2019年的数据,胶东机场增长仅2.5%,而全国前20的机场中,青岛机场恢复速度垫底!这里就有个细思极恐的问题:为什么旅客吞吐量增长,却没有带来更高的排名?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地理位置“坑”了自己
流亭机场时期,青岛机场距离市区较近,出行便利。而如今的胶东机场,距离青岛市区近40公里,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明显提高。
西海岸新区和即墨区等重要片区至机场的快速通道至今未完工,地铁12号线也还停留在规划阶段。地铁8号线虽然通车,但市区到机场单程需要接近两小时,对比国内其他大城市的新机场接驳速度,显得尤为“佛系”。
高铁的“虹吸效应”
胶东机场建成之际,正值高铁网络大爆发。以京沪高铁为代表的高铁线路,覆盖了青岛大部分短途航空客流。去北京、上海这些主要城市,高铁速度快、价格还便宜,很多人自然就不坐飞机了。有网友吐槽:“飞北京的航班比原来少了,票价还贵,干脆坐高铁省心。”
国际航线恢复慢
截至2024年,胶东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客运航线总数仅恢复至23条,远不及2019年流亭机场的37条,尤其是国际旅客吞吐量仅为2019年的63.77%。国际航线数量少,日韩航线虽多但以短途为主,缺少欧美等长途洲际航线的支撑,直接影响了青岛机场的整体竞争力。
2、
排名下降背后的锅,青岛机场自己要背多少?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除了外部环境的变化,青岛胶东机场自身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配套交通“掉链子”
机场建成三年多,通往机场的快速路网却迟迟跟不上。这种规划的滞后,直接影响了旅客的出行体验。一些网友反映,胶东机场的网约车上车点设计堪称全国机场的“奇葩案例”,缺少遮风挡雨的区域,还经常排长队。
航线结构有待优化
虽然胶东机场国内航线数量超过2019年,但航班密度和频次明显不足。尤其是一些商务航线的减少,让青岛与全国主要商务城市的连接变得不够紧密。
市场定位略显尴尬
2024年,中国民航局提出“3+7+N”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体系,明确青岛只能是区域性枢纽,而非国际航空枢纽。这意味着青岛未来在国际航线开拓上,将面临更多政策壁垒。
3、
未来展望,胶东机场能否重回巅峰?
尽管排名下降,但青岛胶东机场未来依然有不少潜力可挖。问题是,这些潜力能否转化为实际成绩?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打造日韩门户枢纽地位
青岛作为连接日韩的重要城市,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随着免签政策的推行,青岛可以进一步加密日韩航线,吸引更多日韩旅客选择青岛作为中转站。建议除了加密首尔、大阪、东京等主要航线,青岛机场还可以探索更多日韩二线城市的直航,形成“公交化”运营模式。
借势上合组织,开拓中亚市场
青岛是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所在地,胶东机场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托,加强与西安、乌鲁木齐等枢纽机场的联动,开通更多中亚航线。
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机场吞吐量的提升,离不开便捷的地面交通。未来几年,青岛需要加快地铁12号线、蓝谷至胶东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的建设。机场交通便利度的提升,不仅能提高现有旅客的满意度,还能吸引更多周边城市的客流。
发展临空经济,提升货运能力
2024年,青岛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27.9万吨,同比增长7%。未来可以进一步发展航空物流产业,推动临空经济区建设,形成“客货并举”的发展格局。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
胶东机场未来可期,但短期阵痛难免
青岛机场从流亭转场至胶东,是基于城市未来发展的一次必要之举。虽然短期内面临着排名下滑、交通不便、航线恢复慢等问题,但只要能够抓住日韩航线优势,加快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未来重回国内前15甚至冲击前十并非不可能。当然,要想真正“起飞”,胶东机场还需在服务、航线、交通等方面下足功夫,毕竟,光有高大上的硬件还不够,旅客的口碑才是机场长远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