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难道这世上真的是“好人不长命”吗?

1月1日本应该是庆祝跨入新一年的日子,但是蓝天救援队队长杨朝的生命却永远的停在了这一天。



他才35岁,正是大好的年纪,他本应该继续做着“民间英雄”实施救援,但却再也不能对着求助者伸出援手。

为何一个正值壮年的“英雄”会轰然倒下,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幕呢?



蓝天救援队里的“木易”

1月5日,陕西西咸新区蓝天救援队发布讣告,年仅35岁的救援队长杨朝不幸因病去世,救援队上下悲痛不已。

看着他的遗照,许多人不禁想起,杨朝生前的英雄事迹。



2022年的夏天,杨朝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到蓝天救援队。

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救援组织。

全国拥有上万名登记志愿者,其中约1万人经过专业培训认证,掌握着从急救到直升机驾驶等各类专业技能。



这支队伍中有医生、教师、工人、企业职员,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却因着同样的使命而聚集。

作为一个完全公益性质的组织,蓝天救援队不收取任何救援费用,也不接受商业性资助。

队员们不仅没有薪酬,还要自费购买装备、支付培训费用和救援期间的交通食宿开支。



当时他已过而立之年,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小生意,但救援队的使命打动了这个朴实的年轻人。

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申请,从此,“木易”这个代号开始出现在西咸蓝天救援队的点名册上。

在专业培训中,杨朝展现出超乎寻常的专注和韧性。



从绳索技术到应急救援,从通讯保障到野外生存,每一项技能他都认真钻研。

队友们记得,训练结束后,他常常一个人在训练场反复练习,直到每个动作都熟练到形成肌肉记忆。

那个时候,没人知道这个默默练习的身影日后会成为队里的中坚力量。



短短两年时间,杨朝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第一次参与山地搜救时,他背着沉重的装备徒步数小时,最终成功找到了迷路的驴友。

水域救援训练中,他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队员,只为多练习几次抛绳技巧。

正是这种踏实肯干的作风,让他在第一年就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称号。



到了第二年,“木易”已经成为队里的标杆人物。

虽然不善言辞,但每次救援行动,他总能用最简洁的语言部署任务,用最专业的动作指导新队员。

队友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行动派”,因为在别人还在讨论方案的时候,他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了。



这份雷厉风行的作风,为他赢得了“年度优秀队员”的荣誉。

从普通队员到二队队长,杨朝用了不到两年时间。

但在队友们看来,这个晋升来得一点也不意外。



每次出警,他总是第一个到达集合地点;每次训练,他都会提前准备好器材;每次会议,他都会认真记录每个细节。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当。

“木易”这个代号,渐渐在救援圈里有了特殊的含义,它代表着默默无闻的付出,代表着行胜于言的品格,更代表着一个救援队员应有的专业与坚守。



在蓝天救援队的通讯记录中,“木易”的声音永远简短有力:“收到!马上到!”

这就是生前的杨朝,一个用行动而不是言语证明自己的救援队长。

然而这为“民间英雄”,却因为疾病英年早逝。



生命的最后时光

进入冬天,寒意正浓。

当杨朝感觉身体不适时,他像往常处理小病小痛一样,在自己家煮了一杯姜茶。

作为一个习惯了独来独往的人,他给队里发了个简短的请假消息,表示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需要休息几天。



这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人,不想给任何人添麻烦。

然而命运往往就是这样出人意料。

当杨朝的手机在屋内不断响起,当队友在门外焦急地呼喊却得不到回应时,所有人都意识到情况不妙。



多亏了之前约定好要一起执行任务的队友及时前来查看,才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已经人事不省的杨朝。

那一刻,平日里训练有素的救援队员们,用最专业的急救技能救助着自己的队友。

开锁、检查生命体征、拨打急救电话,每一个动作都那么迅速而准确,仿佛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救援行动。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次不一样,这次他们救助的,是一直冲在救援第一线的杨朝队长。

送医后的诊断结果并不乐观。

但即便在住院期间,杨朝仍然保持着他一贯的乐观。

每当队友们来探望,他总是微笑着说自己很快就能康复,还时不时关心着队里的情况。



大队长李建军原本计划趁着在国内的机会去探望这个独居的队友,却最终只能面对这个令人心碎的噩耗。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这位年仅35岁的年轻队长,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救援事业。

1月5日,在家人和队友的悲痛中,杨朝下葬了。



当天,许多曾经并肩作战的队友们都来送别,他们中有人回忆起杨朝生前的点点滴滴,有人默默注视着遗像久久不愿离去。

令人动容的是,在他的手机备忘录里,还记录着下个月的救援训练计划,以及他准备给新队员们讲授的急救要点。



生命的最后一程,杨朝依然保持着对救援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那杯未来得及喝完的姜茶,那份未能实现的培训计划,那些未能说出口的叮嘱,都成了永远的遗憾。

但他用生命诠释的救援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每一个蓝天救援队员的心中。



结语

杨朝离开后,他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

许多人被他的事迹感动,表达了对蓝天救援队的敬意,甚至萌生了加入救援队的念头。

这或许就是杨朝留给这个世界最宝贵的遗产,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人,让公益精神永远传递下去。



生命的意义从来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

35岁的杨朝,交出了一份令人动容的人生答卷。

愿天堂没有灾难,愿蓝天救援的精神永远传承。

参考资料:【1】红星新闻2025-01-07《痛心!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35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