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带娃和我带娃,孩子的变化简直天差地别!”
这样的吐槽,是不是很多宝妈的真实心声?
有些妈妈把孩子交给老人带,结果接回来后发现,孩子的性格、饮食习惯,甚至睡觉时间全都“跑偏”了,直让人怀疑:“这是我娃吗?”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网上看到那几张照片也彻底“实锤”了。
照片里,奶奶带着小孙子参加广场舞队。孙子穿着一套绿色的短袖,跟着奶奶们跳着摇摇晃晃的广场舞。
奶奶说:“广场舞多健康!还能交朋友!”而妈妈却无奈地笑道:“我可不会带他跳这个。”
接下来这张图,宝妈们是不是更有共鸣呢?
这张照片孩子的穿着形成了鲜明对比:左边是奶奶带娃的日常,孩子穿着奶奶亲自搭配的衣服,土气却温馨;
而右边是妈妈带娃的画面,孩子穿着精致,头上戴着可爱的头饰,俨然一副“城市小公主”的模样。
看着这样的对比图,妈妈的内心五味杂陈。
老人带娃和妈妈带娃确实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里总结出了4种主要差异,大家快看看你家是不是?
一:饮食对比:零食为主VS均衡饮食
老人带娃:零食是“爱的语言” 在很多老人的眼里,孩子开心最重要。
零食成了他们的“宠娃神器”:糖果、饼干、薯片,一样不少。“吃多点,长得壮!”
奶奶总是这样说,完全不顾这些东西有没有营养。长时间下来,孩子甚至会把零食当主食。
妈妈带娃:健康饮食说了算 妈妈们则注重营养搭配,主食、蔬菜、水果全要均衡。
为了让孩子吃得健康又不挑食,妈妈们甚至会想尽办法把蔬菜藏在食物里,比如把胡萝卜剁碎包进饺子里,把菠菜混进蛋饼里。
我家孩子曾跟奶奶住了两个月,回到家后看到青菜立马摇头:“我不吃!我要饼干!”我气得直跺脚:“青菜本来是你最爱吃的,现在全得重来。”
零食虽让孩子开心,但长期吃甜食可能带来龋齿和肥胖,甚至影响注意力。妈妈们需要和老人沟通,帮助孩子养成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教育方式:宠溺VS规矩
老人带娃:孩子“永远是对的” 在老人眼里,孙子孙女就是小宝贝,做错事也舍不得批评。
“摔个碗没关系,孩子还小!”“作业没做好,长大自然懂!”老人心疼孩子,不想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但却忽视了教育的长远影响。
妈妈带娃:规矩要从小立 妈妈们更注重规则意识。
玩具用完要收拾,碗掉地上要捡,作业没写完不能玩游戏。妈妈们相信,小时候立规矩,长大后孩子才能更自律。
三:性格塑造:依赖VS独立
老人带娃:有求必应 孩子一哭,奶奶立马哄;孩子一撒娇,爷爷马上抱。老人总是忍不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撒娇和依赖的习惯。
妈妈带娃:学会自己来 妈妈们更愿意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玩具掉了自己捡,衣服不会穿可以试试。妈妈们知道,让孩子多尝试一点,独立性才会慢慢培养起来。
3岁的小果果是我的侄女,去姥姥家住了一周,回来后连脱袜子都要妈妈帮忙,还撒娇地喊:“妈妈,快帮帮我!”
妈妈叹气:“果果以前多独立,现在全忘了。”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从小抓起,才能让他们长大后更有担当。而老人带娃时,父母可以引导老人一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四:社交习惯:家里蹲VS多互动
老人带娃:家是孩子的“世界” 老人带娃,最常见的画面就是:孩子在家看电视,老人忙着做饭,顶多带孩子去附近的小公园转一圈。
孩子的社交圈只限于爷爷奶奶,导致他们可能变得害羞、不爱与人互动。
妈妈带娃:多多与人接触 妈妈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无论是亲子班、兴趣班,还是邀请朋友来家里玩,妈妈们都会创造机会让孩子多和同龄人互动。
社交能力影响孩子的一生。妈妈们可以通过带孩子参与集体活动,帮助他们逐步适应社交环境,重拾自信。
老人带娃和妈妈带娃的区别,不是对错的问题,而是代际育儿观念的不同。老人注重宠爱,妈妈强调规则,这些都源于对孩子的爱。
关键是,家长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多沟通、多理解,结合彼此的优点,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毕竟,不管谁带娃,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安全感,在关怀中健康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