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驱动,理念成就,才是《咏春》背后的“文化深圳”密码。
从开年的方式,可以看见一座城市的禀赋。
2025的深圳,是以文化开年。
当成色十足的文化大年2024完美定格,新年伊始,以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回家”连演6场的新年城事,再次拉开了文化深圳的示范。
“咏春”贺岁,文化开年
城市以何开年?
深圳的一个亮色答案是:“咏春”贺岁,文化开年。
这是妥妥的新年城事,1月10日至13日,《咏春》将在深圳大剧院连续演出6场。
昨晚6时许,就有观众陆续进入深圳大剧院,或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或举家出行共赴“新春咏春”之约。主演常宏基透露,10日当晚的演出是他个人的“第200场演出”。
这是继出海英国、法国,2024年底又新添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荣誉之后,《咏春》的“回家首演”。
《咏春》“回家”演出,深圳观众再次展开双臂热情拥抱:本次6场演出门票,一经开票,火速售罄。此前,《咏春》曾于2024年6月28日至7月7日在深圳演出10场,场场爆满,热闹非凡。
数据显示,自2022年12月在深圳开启巡演以来,《咏春》已在国内外47个城市演出236场,累计观演人次近33万,所到之处无不掀起一股“咏春热”。此次深圳站6场演出结束后,《咏春》总演出场次将刷新至242场。
本次演出时值春节前夕,演出方特别策划了“咏春贺岁,游园共庆”主题游园会,《咏春》主演常宏基、陈贤哲、许天慧、王沅琳、陈席伦等纷纷来到咏春新春主题游园会与观众们一起写“福”字、投壶……观众在观看《咏春》享受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提前感受浓郁的春节氛围。
本次演出还吸引了英国知名纪录片导演柯文思到场拍摄、记录。据悉,柯文思团队正在拍摄一部以舞剧《咏春》为主题的纪录片。
舞剧《咏春》诞生于深圳、首演于深圳、巡演从深圳出发,早已成为一张深圳文化名片。
2024,深圳是文化大年
回望2024,是深圳成色十足的文化大年。
这一年,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等3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打响“深圳出品”文艺精品屡攀高峰,出圈出海。
《咏春》背后,作为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站在世界聚光灯下的深圳,城市文化魅力愈发彰显,多面齐发。
深圳原创舞剧《咏春》在伦敦受热捧。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这一年,举办的“崭新城市 精彩演绎——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深圳图片展”,全景式再现深圳“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变迁;万架无人机为祖国庆生惊艳各方,刷新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受到海外社交平台广泛关注。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这一年,文博会市场交易再创新高、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盛况空前,强力赋能高质量文化强市建设。第20届文博会吸引60个国家和地区的6015家企业机构线上线下参展,52个分会场铺展全城,主会场、分会场总参与人次达174万,主会场单日参观人数突破14万人次,再创文博会史上新高。
这一年,吾城吾歌、读书月等文化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市民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第25届深圳读书月2500场活动点亮全城,吸引群众超千万。打造“永不落幕的深圳设计周”,举办环球设计大奖“鲲鹏奖”,“深圳设计”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邀请20多个国家近千名艺术家来深,为市民奉献一系列高水平文化演出。深圳科技馆新馆、深圳书城湾区城建成,欢乐港湾欢乐剧场开工。
举办“创意十二月”“鹏城金秋”市民文化节等高质量文化惠民活动,满足市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深圳连续四年获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评价第一。
第二十五届深圳读书月深圳书展人气火爆。
深圳特区报记者 胡蕾 摄
这一年,面向世界深入推进“深圳故事”城市文明全球交流计划,携手港澳共建人文湾区展现新气象。5位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数百批次外国媒体、机构和企业负责人来访深圳;城市形象片《敢为人先》广受赞誉,获第六届“第三只眼看中国”国际短视频大赛“最佳作品奖”。
这一年,岭南书院·深圳鹤湖书院焕新启用,1000余场“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深圳市民石欣当选第八届广东省道德模范,并与郭丽英一同被推荐参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3人获评“中国好人”……
市民参加岭南 书院·深圳鹤湖书院举办的文化活动。
书院供图
这一年,深圳出版《网络文明蓝皮书:深圳市互联网企业网络文明建设报告(2024)》,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互联网企业网络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这一年,深圳发布了“深圳City Walk打卡线路电子地图”,这是深圳首次以线路地图的形式,权威推荐一批有活力、有人气、有流量的“网红”打卡地。“电子地图”上线后,社交平台上多个打卡话题持续吸引众多网友互动创作,活动有关内容总浏览量突破4亿。
细数这一年的深圳文化大事、文化盛事、文化创新,可谓不甚枚举,立体展现出深圳在宣传思想文化佳音频传的2024图景。
原创《咏春》背后的“文化深圳”密码
今时深圳何以频传“文化佳音”?
一直以来,世人多知道“闷声搞钱”的深圳,却少听闻“闷声搞文化”的深圳。
看这些年深圳在文化这件事上的崛起路径,会发现,今日深圳在文化上展现出的“深圳作为”“深圳样本”,不是一时之兴,而是主动谋划下长期主义开出的必然之花。
深圳早在2003年就在全国率先确立了“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20年来,深圳的文化创意产业保持了平均20%的增长速度,在2022年首次突破了2600亿元,占深圳全市GDP的8%。文化产业在深圳市拥有超过100万从业人员,如今的深圳深圳早已是为人熟知的时尚之都、设计之都。
截至2022年底,深圳共有公共图书馆(室)779个,各类自助图书馆307个。数据显示,深圳人在读书这件事上连续32年保持人均购书量全国第一,市民阅读日均时长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2024年,以原创舞剧《咏春》为代表的“深圳出品”的文艺精品更是屡攀高峰,出圈出海。从文化建设到文化产业,从文化产业到文化城市,其路径清晰可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月10日上午,第二十二届深圳关爱行动启动暨“心光大道”项目首发活动在宝安区欢乐港湾沿海步道观景台举行,用爱点亮,温暖启航。
有人说,文化是城市综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体现。比建设更重要的,是背后的那些深圳观念深圳理念。
深圳观念不断形成和持续输出,是正在发生的深圳文化现象。观念驱动,理念成就,在这种土壤呵护下,文化之根在深圳得以枝繁叶茂,这些才是一系列原创《咏春》们背后的“文化深圳”密码。
市民留言“表白”深圳。深圳特区报记者 叶雨楠 摄
深圳不仅形成其“文化方法论”,更重要的是深圳在持续为这种方法论提供土壤和环境: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始终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当“文化大年”成为2024深圳一种年份标签,2025以文化开年的深圳,则在文化这件事上继续着新的示范和常态。
文|深圳客编辑部
图片来自网络
你最喜欢深圳什么文化活动?
留言区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