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战报显示,俄乌双方在红军村战略要地展开激烈争夺,一天之内交火次数创下新高,达到惊人的179次。在之前的战斗中,双方每天交火次数通常在50次左右。红军村的争夺战从早到晚都在打,有时深更半夜还能听见炮声隆隆。

现在的红军村成一个超级大战场,俄乌双方投入的兵力总数超过10万人。这么多人都挤在这个不大的地方,俄军这边派来好几个摩托化步兵旅,还有空降兵和特种部队。乌军那边也不甘示弱,调来机械化部队和炮兵部队,双方你来我往,打得不可开交。

红军村地势较高,周围视野开阔,谁要是占据这个位置,就能控制方圆几十公里的地区。而且这里还是个交通枢纽,有好几条公路在这里交汇,对于军队运输补给来说十分关键。俄军这次是铁心要拿下这个地方,投入大量精锐部队。

最近的战况显示,俄军采取分散突击的战术,不给乌军喘息的机会。乌军现在处于被动防守状态,阵地不断收缩,乌军的防线已经岌岌可危,如果得不到有效增援,恐怕很难守住这个重要据点。

波兰雇佣兵大多是退役军人,战斗经验丰富,装备也很精良。他们来到前线后,立即投入到库拉霍沃地区的战斗中。乌方认为这些雇佣兵能够增强战斗力,帮助稳定战线。可是事情的发展却出人意料。

在一次战斗中,一支波兰雇佣兵队伍在库拉霍沃休息时遭到俄军突袭。当时这些雇佣兵正在喝茶聊天,放松警惕。俄军特种部队早就盯上他们,选择在他们最松懈的时候发起进攻。结果这支雇佣兵队伍几乎全军覆没,有的想投降却因为语言不通无法表达,最后付出惨重代价。

有幸存者表示,他们严重低估俄军的战斗力和侦察能力。俄军不仅能够准确掌握雇佣兵的位置,还能抓住战机发动突袭。这些雇佣兵虽然个人作战能力不错,但是缺乏团队协同作战经验,在面对经验丰富的俄军特种部队时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他们对当地地形不熟悉,这也成致命的弱点。

乌军在红军村战场上防线太长是个大问题,从红军村到库拉霍沃一线延伸几十公里,以乌军现有的兵力根本铺不开。虽说乌军部署好几个旅,但是兵力分散后就显得单薄。一个班的士兵要负责防守几百米的战线,这在军事上是很危险的。敌人随时可能从薄弱环节突破,一旦突破就会造成连锁反应。

最近几天,乌军的阵地一个接一个地丢失。有的地方是被俄军强攻下来的,有的则是因为守不住不得不主动撤退。现在的情况是进退两难,往前没有足够的兵力反击,往后撤退又会暴露更大的防线空当。一些乌军士兵透露,他们经常是刚布置好新的防御工事,还没喘口气,就又不得不转移阵地。

美欧的军事援助也跟不上战场消耗的速度。弹药不够用是最大的问题。一位乌军炮兵说,以前打十发炮弹都不眨眼,现在得精打细算,有时还得控制射击频率。装甲车辆损失后也很难得到及时补充,有的部队不得不用皮卡车来运送补给,这就增加被打击的风险。

除红军村,其他几个方向也都在打仗。但是兵力有限,不可能处处都顾得上。有时候明明知道某个地方很重要,也只能咬牙放弃,把兵力调去更危急的地方。这种被动局面让乌军指挥官十分焦虑,但又无可奈何。乌军现在就像是在打补丁,这边刚补上,那边又漏。

俄军在红军村战场上可谓是占尽优势。首先是火力优势明显,光是炮兵火力就比乌军强出许多。他们采用的战术也很灵活,不搞大规模强攻,而是寻找薄弱点,用小股部队穿插渗透。这种打法既节省兵力,又能达到战术目的。

俄军用无人机不停地侦察,发现目标就立即实施打击。乌军的指挥所、弹药库、装备集中地都是重点打击对象。有时候乌军刚把装备转移到新地方,还没来得及伪装,就被俄军的无人机发现并打击。这种精确打击让乌军疲于奔命,损失也很大。

乌军为阻止俄军的进攻,在一些地方埋设大量地雷。特别是在可能的撤退路线上,地雷布设得很密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争取时间,让部队在必要时能安全撤退。但是这个办法像是把双刃剑,因为地雷不仅限制俄军的行动,也限制乌军自己。一些乌军部队在战斗中需要机动转移时,反而被自己布设的雷场挡住。

而且地雷的布设位置已经被俄军摸清不少,他们会派工兵开辟安全通道,或者用特殊装备引爆地雷。这就让乌军的这个策略效果大打折扣。军事专家分析说,与其布设地雷,不如把这些资源用在加强防御工事上可能更有效。但是现在乌军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延缓俄军的进攻速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