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59年深秋,广东云门寺的钟声回荡在山间,红叶随风飘落。禅房中,虚云老和尚静静地躺在榻上,身旁的炭火发出轻微的“噼啪”声。他已一百二十岁高龄,生命走到了尽头。
寺中香火旺盛,弟子们围绕在老和尚身边,有人低声抽泣,有人默默念佛。
一位弟子跪在榻前,眼含泪光:“师父,弟子舍不得您走啊!您教导我们几十年,教我们禅坐、参究话头,弟子一直谨记在心。可如今,您即将圆寂,弟子们接下来该如何修行?”
一、
虚云微微睁开眼睛,目光平静,却藏着无限慈悲。他轻声说道:“生死本空,何须挂怀?几十年禅修,莫非还是看不破?”
弟子闻言,低头默然,抹去眼泪,轻声问:“师父,您常说‘行亦禅,坐亦禅’,我们每日坐禅打坐,却总觉得不得开悟,是弟子悟性太差吗?”
此话一出,房内寂静无声。几十位弟子垂首沉思,他们从年轻时便跟随老和尚修行,日日早课晚课、打坐参禅,甚至有些人熬到腿麻腰痛,却始终未能真正“见道”。
此刻,虚云老和尚将离开,他们的困惑仿佛在这一刻被放大了无数倍:苦修多年,究竟为何还是无法开悟?
虚云看着这些伴随他多年的弟子,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微笑。他缓缓开口:“你们都用功很勤,但我问你们一句——你们参禅时,可曾执着于形式?”
众人一愣,有弟子不解地问:“师父,您不是常教导我们打坐用功、精进不懈吗?我们日日禅坐,为的就是开悟,难道这还不够吗?”
虚云轻轻摇头,语气里多了一分严肃:“是啊,你们用功了,但用功之心却已经变成了执着。这些年来,你们为了开悟而坐禅,为了坐禅而盘腿,为了盘腿而忍耐,这些苦修,到底是为了什么?”
弟子们听到这番话,彼此面面相觑。另一位年轻比丘小声说道:“师父,您曾教我们,‘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难道修行不就是要靠苦修才能见道吗?”
虚云叹了口气:“不错,修行要精进,但这精进不是让你执着于形式。你们每日盘腿打坐、做早晚课,却不知道真正的禅意早已藏在你的日用中。”
众人听到这里,更加困惑。有一位弟子忍不住问:“师父,那我们几十年的打坐岂不是白费了?”
虚云闭上眼睛,声音低沉却带着力量:“修行若只执着于坐禅,就如同抓住一根木棍,却忘了要渡河。禅不在坐,道不在形。饥来吃饭,困来眠,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二、
“饥来吃饭,困来眠?”弟子们低声重复着这八个字,似懂非懂。
他们每天在云门寺的禅堂里刻苦修行,年复一年从未间断,吃饭时默念佛号,睡觉时心里也在参究“念佛是谁”。如今听到这句话,仿佛有人在心中投下一块巨石,激起阵阵波澜。
一位弟子大胆问道:“师父,那我们还需要继续打坐吗?”
虚云微微一笑,语气柔和:“打坐是好事,但若执着于打坐,便偏离了修行的根本。修行不是坐在禅堂里等待开悟,而是活在当下,吃饭时专心吃饭,睡觉时好好睡觉。道本无处不在,你却总是舍近求远。”
此言一出,禅房内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几十位弟子低头不语,似乎在反思自己多年来的修行。
他们一直以为,苦修是开悟的唯一道路,盘腿坐得久便能更接近佛法,可如今却被师父的一句话打破了信念。
就在这时,虚云抬起头,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们:“我苦修了八十年,却发现不如顿悟的那一刻。一切都在当下,你们却为何总是望向远方?”
弟子们听到这句话,更加震惊。虚云的一生以苦修闻名,参访高僧大德,三步一拜礼五台,九年面壁终南山。他的修行被无数人视为榜样,而如今,他却说八十年的苦修不及一刻的顿悟?
虚云深吸一口气,接下来的话更是直击人心,让众位弟子心中一惊,虚云法师否认了他们所有的修行,然后给他们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也让我们知道了修行并不只是打坐念佛,很多的道理其实就藏在生活之中。虚云法师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