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东营市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通车仪式举行,东津黄河大桥正式通车,东营再增一条东西向跨黄通道,当地群众跨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绕路走浮桥30分钟以上缩短至2分钟,出行将更加方便。
据悉,东营境内黄河长约138公里,区域内公路跨河通道相对较少,德州路西延暨东津黄河大桥工程是东营市建设沿黄达海运输通道的重要内容。工程全长10.1公里,其中,东津黄河大桥全长1607米,跨黄河主桥跨径长达420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大桥采用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设计,为目前黄河三角洲最大跨度A字型斜拉桥。
黄河携泥沙入海,造就了黄河三角洲。然而,这片海陆交互沉积区地质松软易液化,为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为解决这一难题,大桥主塔采用100根直径2米、长度超百米的桩基插入松软的地下,就像100根针一样插入到松软的地下,靠与泥土的挤压与摩擦,为34000余吨的桥面提供承载和稳定性,也创造出了黄河之上最长群桩基础。其中,桩基钻孔最深处达到了130米,相当于43层楼高。
在松软的土地上挖坑“插针”,对桥梁施工技术和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也带来了很多挑战。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泥浆并没有直接排到河道里,而是做了专门的回收、外运处理。在施工过程中,还通过桥梁全封闭施工、泥沙分离等有效措施,打造了施工期间的生态保护屏障。
受冷空气影响,近日黄河下游东营垦利河段出现了本年度首次流凌。针对黄河凌汛期流冰,大桥还设置了“破冰体”,旨在凌汛期间分流冰块,减少流冰对大桥的影响。
离东津黄河大桥最近的东津渡浮桥是原来周边群众跨越黄河的主要通道,但前往浮桥需要绕行小路,且每逢汛期、凌汛等情形浮桥还会临时拆除,居民通行非常不便。
东津黄河大桥通车后,当地群众跨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绕路走浮桥的30 分钟以上缩短至2 分钟,方便了居民出行。周边的货运物流也可以从这里运输,有效缓解了跨黄河交通压力,对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通车后将大幅度提升周边区域的交通效率,促进黄河两岸居民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共享,推动沿线地区产业协同、资源共享,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利津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孙震介绍,东津黄河大桥的通车还将有效解决汛期凌期浮桥拆除后,车辆拥堵造成的安全环保问题。
跳出东营,东津黄河大桥也为全省乃至京津冀区间长途运输车辆提供了一条优质便捷通道。“随着危化品车辆专用线划定措施落地,将吸引更多跨区域车辆通行,对促进东营市区域经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孙震说,便捷的交通条件还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落户,促进商业活动的繁荣,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
(大众新闻记者 杨珂 李明 通讯员 燕宇翔 徐汝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