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落寨,位于湖南省凤凰县落潮井乡铜岩村,与贵州松桃县正大乡接壤,是一个由六兄弟组成的自给自足的苗族村寨。“打落”在苗语中为“遗弃”的意思,关于这个寨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传,最初寨里仅有六户人家。由于地势险要,交通闭塞,在民国时期,统计人口的时候,湖南和贵州两省都以为这个寨子是对方省份的,湖南以为贵州那边做好了统计,贵州以为湖南这边也做好了统计,结果双方都遗漏了这个寨子,后来便划到了湖南这边,这就是打落寨名字的由来。


打落寨,风景秀丽,山峦叠嶂。一条蜿蜒的河流从寨中流过,河边参天的古树见证了打落寨的沧桑岁月。溪流清澈见底,每到夏天,村里的妇女们会在溪边洗衣捞虾,孩子们翻螃蟹、捉泥鳅,那无邪的笑声是童年最动听的乐章。他们尽情享受着属于自己的快乐时光。男人们则在稻田里施肥、扯草,忙碌的身影如同跳动的音符,谱写着乡村生活的旋律;到了冬天,打落寨像是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棉衣。炊烟袅袅升起,偶尔传来的鞭炮声,为这宁静的寨子增添了几分喜庆的味道,演绎着最质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我第一次去打落寨是在读书的时候。那时和同学一起,周末放学时,我们翻过大山,趟过河流,走过石桥,到达村里的时候已经晚上六点了。


第二天起来,这才真正见到了打落寨的美丽容颜。从寨前望去,一座座山脉连绵起伏,犹如一条条巨龙卧在那里。远处有几处人家,同学说那是正大乡的当领村,属于贵州管辖。再看远处半山腰的一户木屋人家,做豆腐的,成了两省地区明朗的分界线。


离开时我再次回望,寨子的人家,呈梯形分布,最下面的是同学家,最上面的是他大伯家,中间则是三、四、五、六叔家。松树、柏树、梨树错落有致,再加上寨前那一梯梯绿油油的稻田、宁静的小溪、地里劳作的人们、咕咕叫的鸡鸭、赶着羊群的老人,以及东升的朝阳,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而我们就像是在画中穿梭的精灵,栩栩如生,别有一番意趣。


打落寨的风景美不胜收,这里的乡亲们更是热情好客、勤奋朴实。只要你踏入这个寨子,一种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那一张张质朴的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眼神里透着善良与热情。乡亲们一见到客人,就忙不迭地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招待。他们会把菜肴满满当当地摆到你眼前,还时不时热情地招呼你夹菜、喝酒、添饭,那股子热情劲儿就像对待久别归家的亲人一般。饭后,大家围炉而坐,炉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此时,大家可以尽情地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地谈天说地,欢声笑语回荡在冬暖夏凉的老屋里。


或许出生于苗寨,我依旧保持着对故园深深的眷恋,觉得这里的山水草木可亲;或许离家许久,我依旧对儿时的童年时光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屋、庭院仿佛都埋葬过我的欢笑;或许对打落寨情有独钟,只要我一来到这里,我的灵魂就能得到慰藉,得到栖息。


忘不了,在打落寨时同学们相聚的情景,那将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画面,同学们的眼神里充满了欢笑和喜悦;忘不了在打落寨收稻谷时,那谷机轰响,仿佛在为我们呐喊和加油,抢收稻谷时的热闹场面,早已镶嵌在我的脑海里;忘不了我夜里突发高烧,同学的父亲帮我烧热水、喂退烧药,在煤油灯下,那画面里的温馨时光,亦是我生命里最美丽的回忆,永生难忘。


在打落寨,你可以感受到辛弃疾笔下的秋收喜悦,“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片”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你会看到杨万里诗中的欢乐童趣,“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栩栩如生的画面;你能看见“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农耕繁忙景象;你更会沉浸于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春节的喜庆,也能体会到李觏笔下“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的怀念之情。


打落寨,屋前稻田,溪水潺潺,滋润着这片土地;屋后山峦叠嶂,树林葱葱郁郁,日夜守护着这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晨曦,层层云雾缭绕,灯火点点;夕阳,霞光冉冉,炊烟袅袅,一切都是那样的宁静,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这时吹来了轻柔的风,如同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这片土地,也抚摸着我的心田。

摄影:龙云海 龙志飞

文字:龙泉

来源 丨 红网论坛@笨笨的布谷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分享转载请注明作者!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