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前483年的春日,拘尸那迦城的郊外风轻云淡,娑罗树花正盛开。树下,一位八十高龄的老人正静静地坐在薄薄的垫子上。他就是释迦牟尼佛,佛教的创始人,一生讲经说法四十余年,如今即将迎来他的最后时刻。



一、

弟子们围坐在四周,神情既悲痛又迷茫。他们清楚,自己的老师已经在病痛中煎熬许久,此刻的佛陀,面容虽憔悴,但眼神依旧清澈透亮。阿难尊者最为焦虑,忍不住低声问道:

“世尊,您即将入涅槃,而我们这些愚钝的弟子,该如何继续修行?又如何理解您曾教导的诸法之道?”

释迦牟尼佛轻轻摇头,露出一丝淡然的微笑:“阿难,你不必悲伤。生灭本是世间常态,如来也不过是这个轮回中的一员。若想找到永恒的真理,须从内心中去寻求。”

弟子们闻言更加惶恐,迦叶尊者上前问道:“世尊,您即将离开,能否为我们留下最后的教诲?哪怕一句话,也可让我们后世不至迷失。”佛陀沉默片刻,望着头顶的娑罗树,轻声说道:“好吧,我就将我一生的智慧浓缩成五句话,留给你们和后世的众生。”

这句话一出,四周顿时寂静无声,连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也仿佛停止。弟子们屏住呼吸,注视着释迦牟尼佛,期待着他将说出的内容。这是他留给世间的最后智慧,每一句都可能是解脱之道的钥匙。

释迦牟尼佛缓缓开口:“第一句,‘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仿佛在讲述世间最朴素的道理。

阿难愣了一下,不禁问道:“世尊,这句话我们听过许多次了,可为何此刻您将它放在最重要的教诲中呢?”

佛陀轻轻一笑,从地上拾起一片刚刚飘落的树叶:“阿难,你看这片树叶,刚刚还是娑罗树的一部分,如今却已脱离枝头,飘向大地。无常,就是这个道理。世间一切事物,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人的生命、情感、执念,都在变化之中,没有什么可以永恒不变。执着于永恒,只会让人痛苦。”

听到这句话,阿难的眼眶微微湿润。他知道无常是佛法的核心之一,可当老师用临终之言再次强调,他才体会到其中的沉重与真切。

释迦牟尼佛停顿了一下,又说道:“第二句,‘诸法无我。’”这一次,他看向迦叶尊者。



迦叶若有所思地问:“世尊,若说‘无我’,那我们自己是谁?我们的喜怒哀乐又从何而来?”

释迦牟尼佛指了指远处的河流:“你们看那条河,它从高山流向平原,最终归入大海。你能说河水属于哪一处吗?它从来没有固定的自我。人也是如此,所谓‘我’不过是五蕴聚合,暂时的存在罢了。当缘分散去,一切都会消逝。”

二、

弟子们听得若有所悟,可心中的疑惑却并未完全消解。此刻,佛陀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

“你们或许会觉得这些道理艰深难懂,可只要记住一点:执着于‘我’,只会让你们困于痛苦。而放下对‘我’的执念,才能获得真正的解脱。”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娑罗树的花瓣纷纷飘落,洒满大地。佛陀轻轻闭上眼睛,仿佛在感受这一片静谧的景象。他缓缓说道:“第三句,‘以己为灯,以法为灯。’”

这句话如同惊雷般震撼了众弟子的内心。阿难忍不住追问:“世尊,您为何要让我们依靠自己,而非依靠您或他人呢?”

释迦牟尼佛睁开眼睛,目光中带着深远的慈悲,缓缓开口说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