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的当选,美国的孤立主义趋势愈发明显。在全球化越来越封闭之下,我们正在越来越多“单边开放”。

特朗普即将在明年的1月20日正式成为美国总统。

早在竞选期间,特朗普就曾威胁对所有国家加征关税,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则连续主动对多个国家实施免签。

这几乎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向。美国正变得越来越保守,反过来我们则变得越来越开放,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之下,必然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从今年1月开始,我国就不断开放免签,截止到10月底,已经对16个国家实行免签入境,对54个国家实行72小时或144小时过境免签。

在特朗普当选总统三天后,我国又对斯洛伐克、挪威、芬兰、韩国等9国免签。

由于我们对这些国家实施的是单方面免签,意味着我国到这些国家依然需要签证,反之则不用。

这是我们和美国最大的不同之处。

除此之外,12月1日起,我国还给予所有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在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方面也在持续性缩减,而在制造业,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基本清零。

这些措施可以被统称为“单边开放”,而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根据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各口岸入境的外国人达818.6万人次,同比增长了48.8%,其中通过免签入境488.5万人次,同比上升更是高达78.6%。

单边开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自去年以来,尽管新冠病毒已经结束,但来华的外国人却依然大减,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的宏观经济。

实行单边开放,就是要扩大对外开放,不仅能够让经济恢复,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吸引外资。

过去我国加入WTO、自贸协定都是多双边开放的举措,向众多行业的外资企业开放国内市场,举办进博会则是典型的单方面开放措施,两者共同助推了我国和全球贸易的良性循环。

而外商投资,也是我国“单边开放”的一个重要因素。

整个2024年,我国外商投资都在下降,而在国际环境上,也因为过去几年的一些事情有所看法,至今仍未真正恢复。

而这一次我国单方面开放,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世界更多看到真实的我国,从而增进沟通和民间商贸的繁荣。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进行“单边开放”的时候,整个欧美早已经不是十年前的欧美了,今天的欧美是右翼当道,是鹰派当道,这也是当下的挑战之一。

我国为什么要选择单边开放?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利大于弊。

很多人觉得,单边开放是自己“吃亏”,其实这是巨大的认知偏差。二战后美国正是践行单边开放,才形成了一个“地缘嵌入性世界级经济平台”,这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优秀企业家和优质的资本。

当时英美国家普遍盛行的是贸易自由主义,背后的理论支撑是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两百多年前就提出的观点:即使其他国家设置了贸易壁垒,我们也应该开放边境,允许进口,因为贸易自由国家的居民可以享受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品种,而企业则可以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生产,相比之下,关税则会纵容低效企业,损害消费者利益。

我们进行单边开放,是绝对的有利于经济、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问题在于,美国为什么要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

这里我们应该要明白一个先后顺序,正是因为美国去全球化,才有了我们的开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后顺序。

美国去全球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围堵和遏制,这个时候,当全球化的贸易无法像过去那样自由流通的时候,损失最大的就是我国。

因此,我国目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在实现内部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维护并促进全球化的持续,并重塑国际秩序,从这个角度来讲,单边开放是我国实现内外部目标的最有效路径。



我国的单边开放和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可以打破美国的两极化努力,并将美国引向“自我孤立主义”。

当美国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保守的时候,全球的耐心投资自然就会流向我们,全球的贸易自然就会有利于我们。

这就是当下特朗普正在做的事情。

美国的贸易保护,逆全球化不仅仅引发了美国盟友的担忧,也让其他国家感到忧虑。反过来,我国的单边开放力度越大,就越能够在国际层面吸引更多生产要素,从而对美国的孤立主义构成压力。

今天很多人还期望中美关系能够回暖,但从战略层面来看,两个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早已经开始了。

美国素来就有孤立主义的传统,尽管它号称“自由美利坚”,但在很多地方,美国的保守主义是非常有土壤的。

什么是美国孤立主义?

其实就是指美国应避免在国际事务中承担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结盟的主张和策略。

在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在美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情绪,它超越了任何派别、种族、意识形态和地域,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社会思潮。

美国历史学家比尔德曾将这一时期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2. 不卷入欧洲和亚洲的纷争
  3. 不介入欧亚大陆爆发的战争,确保美国中立
  4. 对所有赞成互惠的国家奉行友好的外交策略

在这个背景之下,1935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参议院批准美国加入国际法庭,结果就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抗议浪潮。

仅仅7个月后,罗斯福的这个行为就迎来了美国会的反扑,美国会直接通过了《中立法》,该法案明确对一切交战国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强制性禁运,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送军火,该法案也被称之为“孤立主义者的胜利”。

强如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连让美国加入国际法庭都做不到,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国孤立主义有多么盛行。

在电影《至暗时刻》中,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以近乎恳求般的语气哀求罗斯福帮忙运送士兵,以完成“军队撤退”,但罗斯福也没有答应。

这段并不是电影的戏剧化情节。在德国法西斯横扫欧洲大陆,直逼英国本土的时候,罗斯福曾希望伸出援手,但再次遭到美国内孤立主义者的强烈批评。

这个契机一直等到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从上到下的民意大转弯,美国才摆脱了孤立主义,全面介入欧洲和太平洋的战争。



世界第二次大战,让美国成为重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从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法院、再到世界贸易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深度参与整个国际体系的构建,为了维护这个体系,美国也开始对他国进行干预,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世界警察”。

这样的国际秩序好不好呢?

从实际的效果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过去半个多世纪,全球关税显著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平均超过10%的进口关税到今天的3%,实现了一个大幅度的跨越。

关税降低对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换个说法,如果没有关税的降低,也不会有我国的崛起。关税的降低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繁荣,让全球的人均GDP几乎翻了三倍,各国越开放,就越繁荣。

我们的经济奇迹,也正是建立在“对外开放”之上的,如果没有对外开放,那么就没有今天的经济奇迹。

但在二战后的今天,美国放弃了过去的自由多元价值观,回头拥抱孤立主义,又是为何?

这可能是独属于美国的“全球化反噬”。

我国的崛起,当然受益于二战后全球国际秩序的建立,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原来我国所有的贸易活动都被几十个国营贸易公司接手,进出口必须有配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就意味着所有人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打破了原来的垄断。

为了筹备入世,我国修改了几万条对市场经济而言“不合时宜”的条款,在观念、实践和制度层面彻底革新,换来了我国世界工厂的崛起。

美国对我国态度的转变,始于WTO,也终于WTO。

从2001年入世开始,到今天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全球贸易总体是大幅增长的,但在结构上,客观来说它并不平衡。

例如,不少国家开始质疑,我国是否有能力完全履行其世贸组织承诺,以及耶伦口中所谓的补贴和扭曲市场的工具。

这也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人物开始寻找的“借口”,他们将我国入世与本国的就业、制造业竞争力和传统产业向海外转移的冲击联系在一起,并大肆散播我国威胁论。

如果把全球化看作一个总体不断增长的大市场,那么这个市场的增长一定是有高有低,甚至是有加有减的,我们一定是增长,而美国可能是衰减。



在美国“铁锈地带”的小镇之一俄亥俄州的杨斯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杨斯顿的炼钢炉能够照亮半边天,再加上南边的匹茨堡,共同构成了美国钢铁工业的心脏。

但仅仅是一代人过去了,这里的人口已经不到当年的一半,钢厂倒闭、居民愤怒,而同一时间,我国的钢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57%,美国则仅占4%。

这就是全球化带来的坏,尽管也许它好处更多,但人们一旦在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时候,更多可能就只会盯着它的不好,而不是好。

如今的美国,就是非常鲜活的例子。

在美国,类似的“铁锈地带”还有很多,到今天这里的居民都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

特朗普说要对全球商品加征关税10%以上,要对我国加征60%,从而让制造业回到美国,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让全球化关税倒退半个多世纪之前。

这肯定会带来动荡,而我国的开放和多边主义,就是为了应对这种动荡带来的不确定性。

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延续下去,美国未来会愈发孤立,我国则将愈发开放,长此以往,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但美国最大的优势,可能还是它的纠错机制。

特朗普口中的美国优先,也未必就等同于孤立主义。特朗普如今的做法,或许更贴切“改良版”的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

即美国将会比过去更强硬的姿态,去主导世界秩序,这是特朗普渴望的通过更强硬的全球领导力,来塑造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秩序。

特朗普提出要用“互惠贸易”去代替过去的“自由贸易”,这也意味着美国未来会更看重双边贸易额,这对我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来说,就是一个不好的消息。

这也是特朗普在第一个任期内,对我国加征关税的本质原因。

最近在港举办的一个公开论坛上,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孙子就表示,特朗普不是孤立主义者,他是个生意人,热衷于达成交易,即便展现出一些孤立主义者倾向,也是在为达成更好的交易而进行的要价。

这句话的确能够精准评价特朗普。在促使我国谈判并达成交易后,特朗普也曾取消过一些加征关税措施,这也能够从侧面印证,特朗普更像是个生意人,而不是孤立主义者。

而我们当然希望,美国重回孤立主义,因为这将是我国崛起的最佳时机,但美国显然也没有这么迂腐。

重建一个国际秩序,眼下来看这仍然不现实,但也并非没有可能性。但在当下的世界格局中,如果真的要再次重建一个国际秩序,也许人类就真如爱因斯坦所说,回到石器时代。

至少,作为一个单纯的生意人来说,特朗普对发动军事战争没有兴趣。换个角度来看,如果美国真的想要搞孤立主义的话,从国际核不扩散体系退出,甚至从各种同盟关系中退出,那么几乎是一夜之间,很多国家都可能会快速成为拥核国家。

伊朗、日本、韩国甚至是乌克兰,这些国家都会快速研发或者制造核武器,然后这会演变成一个恶性循环,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越多,其他国家就越想拥有核武器,然后发生失控危机的风险就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确是当下国际秩序的受益者。

特朗普退出气候和教科文组织,但不会退出核不扩散以及同盟关系,因为任何人都明白,今天的美国几乎不可能退回孤立主义时代,一方面是因为核武器,一方面也是当下的国际秩序的微妙关系。

在中东、俄乌、甚至是亚太,太多的地缘局势复杂性,早已经让美国无法再退回孤立主义时代。

如果美国真的撒手不管了,开始只顾自己的话,这个世界恐怕真的会一夜之间乱成一锅粥,当然最终一定会有那个重新主导世界秩序的国家站出来,但在这个过程中,混乱战争的爆发,也会对这个世界的经济、金融甚至是粮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太平,但美国向右的趋势也无可阻挡。最近波兰外交部长就表示,如果不继续武装乌克兰,可能会把盟国推向自己的核武器计划。

一方面我们越来越开放,一方面美国越来越封闭,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里,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更加开放,开放全球、开放外资。

全球化不会消亡,只是会改变,供应链在拉长,尽管仍有关税和贸易管制,但企业总是能够找到继续开展业务的办法。

对我们来说,唯有持续性的开放,以不变应万变,才能够跟得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