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 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10日上午,合肥市公安局举行“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合肥公安“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工作成效以及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相关举措。这也是合肥市公安局2025年举办的首场新闻发布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刚刚过去的2024年,合肥公安机关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建立由市局主要领导总牵头的为民护企服务工作体系,成立市县两级“为民护企服务中心”,持续推动合肥公安2024年优化营商环境45条重点举措落地见效,有力护航了省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合肥公安坚持机制创新,为企业安全发展提供更强保护。全面建成市县两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快侦快破侵企案件560余起。指导成立全国首个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预防联合会,蔚来、美的、科大国创等70余家头部企业入会,已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指导建立内控制度、预防降低职务犯罪等优质法律服务。牵头成立知识产权保护发展联盟,首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一体化工作模式”,侦破知识产权保护案件131起。市局食药环知森支队连续2年被国家知产局、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评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每周六常态化开展“警企议事”活动1300余场,建立798个“警企议事群”、251个“为企服务警务室”,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000余件。
这一年,合肥公安坚持模式创新,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更强动能。全力推动外国人过境免签政策在合肥落地,符合条件的54国人员,可从合肥市机场口岸免签入境,停留活动达240小时(10天)。加速外国人永居证应用,成为重点企业招才引智“金招牌”。优化人才综合服务举措,推动出台《合肥市进一步优化落户政策八项举措》,我市常住人口增量位列全国前列。聚力创新法务区建设,打造融“科技创新、理论研究、项目培育、人才培养、成果展示”为一体的“安徽数字法治研发应用基地”。
这一年,合肥公安坚持协作创新,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多场景。成立“智能汽车网络安全研究中心”,为76家新能源整车及配套企业排除安全隐患277处。全面开放城市交管治理场景,向“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2826.9公里,总里程位列全国前10,推动大众等企业参与交通运输部首批自动驾驶试点。全国率先试点国产小客车预查验新模式,被评为全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省自贸区“十佳”案例。联合“低空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无人机+挂载”研发和无人车场景应用。积极促进会展经济良性发展,展会申办手续成为长三角最便捷城市之一。
这一年,合肥公安坚持服务创新,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更佳体验。开展“枫桥式服务大厅”全覆盖创建活动,全市公安机关开设121个综合窗口、37个为企服务专窗,企业群众办事实现“一门办、一窗办”,全年办事服务930余万件。大力推行“无证明办事”,“无犯罪记录证明、临时身份证明、出入境记录证明、机动车行驶证、商品房备案信息、律师信息、企业营业执照”等13类证明材料,无需企业群众再提供。全面推广“一照通拍、全域应用”改革,通过数字赋能,群众拍一次照片即可在公安户政、出入境、交警等证照场景应用,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复用”。
2025年,合肥公安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决策部署,持续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创新是最好的营商动能、服务是最好的营商办法”工作理念,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活力与秩序、管理与服务、尺度与温度,坚持“政务、法务、商务、服务”一体发力,持续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竭力护航省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出20条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具体如下:
一是营造智慧高效、优质便捷、诚信透明的政务环境。1.深化公安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加强公安“综合窗口”建设,深化“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无证明办事”等便民利企服务举措和更多跨部门、跨层级“高效办成一件事”。2.推动“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实体化运行“网办中心”“客服中心”,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效能。3.优化出入境管理服务举措,推进“外国人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压减企业赴港澳商务备案许可办理时限。4.便捷车驾管服务,打造车管“云窗口”“警邮车管e站”,科学增设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站,推动车驾管业务“视频办、上门办、就近办”。
二是营造安全稳定、规范有序、保障有力的法务环境。5.提升侵企违法犯罪打击质效,加强与检察院、法院、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协作联动,优化升级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持续发挥“企业内部职务犯罪预防联合会”作用,严打各类侵企犯罪。6.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推广“知识产权行刑一体化执法工作模式”,推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从被动介入向“事前”主动宣防引导、“事中”指导规范取证、“事后”及时报案止损转变。7.建强立体网络防护体系,常态化监测通报企业网络安全风险。8.针对企业负责人、财会等重点群体精准开展反诈宣传。9.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提醒机制,帮助企业防范经营安全风险。10.完善“阳光冻结”制度,便捷企业申报反诈“白名单”。
三是营造公平正义、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商务环境。11.推动警务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拓展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三新三首”在公安实战落地应用。12.提升城市交通品质,开展全市重要交通节点道路小微改造,深化绿波道路“点睛行动”,提升城市通行效率。深化交通事故视频快处应用,探索小额人伤事故现场快速赔付等,提升交通事故处理效率。13.提升涉易制毒化学品企业管理服务效能,发展壮大易制毒化学品行业协会,指导行业协会发挥好自律自治作用。14.深化涉企执法监督,建立基层办理涉企刑事案件“负面清单”,加强执法各环节、全流程闭环管理。15.强化涉企案件异地办案协作审查。16.推行入企“综合查一次”,构建“公安部门联合、检查服务集成、一次服务到位”的入企检查服务新模式。
四是营造精准发力、主动有为、亲清统一的服务环境。17.优化提升“民声呼应”工作体系,建立重点诉求“要事特办、现场核办、专项深办、提级督办”,推动从“解剖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18.健全涉企投诉处理机制。规范涉企投诉受理、交办、办理、反馈、回访等工作流程,提升办理质效。19.深化“警官联系包保企业”制度,在企业聚集区设立综合性警务站,加强警企联系、开展矛盾化解、提供公安政务服务。20.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宣传评价。建立公安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新闻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精准发布公安便民惠企政策举措,常态化开展“警企议事活动”。(记者 张毅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