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路战场上,曹魏方面,由魏国的征东大将军曹休指挥。
而在东吴这边,孙权则是派出了前将军吕范,全力组织防守。
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等闲之辈。
先说曹休。
从亲戚关系上来说,曹休是曹操的本家侄子,他叔叔是曹洪。当年天下大乱之前,曹休他爹原本在扬州这边做官。而且曹休他爹做官的地方,恰好就是孙权他们家的老家,吴郡。
不过,在大家刚刚开始混战的时候,他爹就去世了。
恰好在那个时候,曹操已经起兵,开始带着曹家人四处打仗。曹休听说之后,就不远千里,从扬州一路跑到曹操这边,过来投奔曹操。那个时候的曹休,也就刚刚十几岁。能在乱世当中,一个人跋涉千里跑过来,也算是有能耐了。
而对于自己这个远道而来的本家侄子,曹操也很重视。虽然没明确收养曹休,但对曹休也和养子没什么区别。所以后来,曹操就把他派到了最精锐的虎豹骑,做了一个宿卫。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虎豹骑是曹操手底下最精锐的军队,算是曹操最重要的家底。所以,这支军队的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是老曹家的自家人。
另外,因为曹休和曹丕是同龄人,所以后来,曹操又让曹休到了曹丕身边,成了曹丕的原始班底。
而在曹操的崛起过程当中,曹休也是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并且亲身参与了多场重要大战。尤其是在汉中之战当中,曹休曾经亲自带队,和张飞交过手。而且在那次交手当中,曹休还正面击退了张飞。
所以,历史上真实的曹休,其实是很能打的。至少,他不是像演义小说里面描述的那样,绝不是什么庸碌之辈。
再往后,等到曹丕登基,曹休作为曹丕身边最信赖的一个将领,自然也深受重用。
恰好在这之后不久,曹魏集团的老将夏侯惇去世了。而夏侯惇去世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负责曹魏集团在东线的军务。这样一来,曹休自然就是最适合接替夏侯惇的人选了。
除了本人能打,以及曹丕心腹将领这两个特点之外,曹休他爹当年又在扬州那边做过官,多少有点香火情。所以这样的曹休,自然是最合适的东线主帅。
所以在这一战,曹休做东线统帅,理所当然。
不过,相比之下,东吴这边的主帅吕范,经验则是要更加丰富一些。
如果说,曹休是三国时期第二代将领,那么东吴这边的吕范,则是妥妥的一代老臣。
吕范的资历很老,当年刚刚天下大乱的时候,他本来汝南郡的官员,归属袁术麾下。后来,正是在袁术的麾下,吕范结识了当年还没正式出道的孙策。
再后来,吕范就开始坚定追随孙策创业了。
在孙策创业之初,最开始的时候,就只有两个坚定跟在他身边,帮他跑腿。一个是吕范,另一个则是孙策的本家兄弟孙河。这个孙河有一个儿子,就是之前在夷陵之战当中,镇守长江南岸的夷道,差点抓住刘备的那个孙桓。
所以,这样的吕范,真的是妥妥的创业老臣了。
再往后,吕范跟着孙策,几乎参与了东吴集团创业的全过程,打满全场。孙策去世之后,他又全力支持孙权接班。在孙权接班之后,吕范长时间负责镇守吴郡,负责给孙权看守老巢。
等到孙权坐稳江东之后,接下来二十多年里,吕范一直都是东吴重臣。尤其是在东吴的老一辈将领,逐渐凋零去世之后,吕范的地位更是越发突出。
所以,在这一次曹丕倾力南下之后,他才会被孙权任命为前将军,全权负责东线的战事。
在三座战场当中,东线战场这边,相对而言,吕范的压力最小。因为在洞口县这一带,东吴已经经营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各种防御工事,几乎被修到了极致。只要依靠长江天险,多撑几个月,耗到魏军粮草不足,这一战东吴就算赢了!
可即便如此,吕范依然没有十足的把握。
一是因为当时东吴这边的兵力,明显处于劣势。曹休手底下的军队数量,至少是东吴的三倍以上。二是因为在吕范的身后,就是当时东吴的都城建邺,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一旦吕范在前线失利,魏军就能直接拿下东吴的都城。
至于第三,则是因为在曹休身边,还有一个重要人物,让整个东吴集团都有点害怕。
这个人,就是张辽。
七年之前,那场逍遥津之战,着实是给整个东吴都打出了阴影。那一战,孙权差一点就让张辽直接干掉了。
而这一战,孙权虽然不在这座战场,但同样,当年挡住张辽的凌统,此时也去世了。所以在这座战场上,没有哪个东吴将领,自信绝对能挡住张辽的突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当时的张辽已经54岁了,而且恰好又染了病。
但即便如此,当孙权得知张辽参战之后,还是明确对吕范表示:张辽虽病,不可挡也,慎之!
尽管当时所有人都对这边,慎之又慎,但战争的脚步,还是很快到来了。而接下来,随着魏军一路推进,东吴方面,很快就落了下风。
因为当时魏军的数量,数倍于吴军。所以很快,东吴集团在长江以北建造的防御工事,就几乎全部被魏军拔掉了。
好在当时东吴的主力水军,很多都布置在这里。靠着水军的优势,吴军退到长江南岸之后,迅速封锁长江。而在长江江面上,魏军明显不占优势,根本过不来。
然而让吕范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即便他已经万分小心,战场上很快还是出了意外。
那一天,长江上面,忽然刮起了一股奇怪的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