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国贸易协会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1~10月,韩国自中国进口的汽车金额共计17.27亿美元,同比增长约64%,已超过2023年全年进口金额12.49亿美元。同期,韩国自美国进口汽车金额为17.88亿美元;排在第一的是韩国自德国的进口汽车,金额为48亿美元。虽然2024年全年数据尚未出炉,不过中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韩国进口汽车第二大来源国。

在中国汽车出口韩国猛增的背后,是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正积极拓展韩国市场,以及包括特斯拉、沃尔沃在内的跨国车企,不断加大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韩国的汽车数量。甚至现代起亚在国内的合资车企也通过反向出口,将在国内生产的整车、全套散件和发动机总成出口至韩国。

中国汽车出口韩国激增

据韩媒报道,自2017年以来(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除外),韩国自中国的汽车进口金额一直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尤其是2023年,更是同比增长超过1倍。2023年,中国是韩国进口汽车第三大原产地国,达到26389辆,仅次于德国和美国。中国汽车在韩国进口车市场的份额已从2019年的不到2%增长至现在的约15%。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电动汽车第一大进口国。根据韩国国际贸易协会的统计数据,2024年1~7月,韩国纯电动汽车进口总额达1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其中,来自中国的纯电动汽车进口额同比激增848%,达到8.48亿美元,占据韩国纯电动汽车进口总额的65.8%。

中国进口汽车在韩国销量激增的原因,是多家车企增加了在中国生产并出口至韩国的汽车数量。尤其是从2023年下半年以来,特斯拉大量出口中国上海工厂生产的车型至韩国,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参数图片)和Model Y在韩国电动汽车市场销量不俗。此外,宝马、沃尔沃、极星等车企也在这样做。甚至于现代汽车在韩国停产索纳塔出租车版,转而在中国工厂生产并运往韩国。

事实上,近两年来,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反向出口的趋势愈发明显,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其在国内产能过剩的问题、盘活闲置产能;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能力较强、成本优势突出密不可分。跨国公司在华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产能,既是分享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也是认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配套能力,并将中国作为其全球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不只是自主品牌,合资车企也在加大出口,而且从东南亚市场,逐渐走进日韩市场、欧洲市场。

“跨国车企以中国市场为基地,向国外输送产品,证明了‘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付于武说,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不仅体现在电动化、智能化等颠覆性技术上,还体现在全球各大市场的结构性变化上。


中国车企或“借船出海”

或打造自身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国自主品牌也在积极探索开拓韩国市场,这当中就包括早就开始布局的吉利汽车,其通过与雷诺合作、“借船出海”,目前已取得不错的成效。

2022年5月10日,吉利汽车宣布,吉利汽车控股与雷诺集团签订协议,将认购雷诺韩国汽车增资扩股的34.02%股份,雷诺集团仍保持大股东地位,雷诺韩国公司继续由雷诺集团并表。双方母公司已于2022年1月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共拓韩国市场。当时,吉利汽车表示,将在韩国市场推出高效、节能的燃油和智能混动车型,并计划将上述产品投放海外市场。

2024年6月27日,吉利汽车与雷诺韩国合作的首款产品——雷诺大科雷傲正式发布。该车与吉利星越L是姊妹车型,外观进行了重新设计,但内饰保持一致。与吉利星越L一样,雷诺大科雷傲基于CMA平台打造,包括燃油和油电混合动力两个版本。据悉,该车在雷诺韩国釜山工厂生产。

数据显示,自2024年8月正式上市后,雷诺大科雷傲在韩国的销量就节节攀升,9月销量达到3900辆,10月销量达到5300辆,11月销量升至6582辆,首次进入韩国车市销量前五。这也是自2019年12月以来,雷诺韩国时隔59个月再次有车型进入韩国车市销量榜前五。6582辆的月销成绩,也是2024年1~10月雷诺韩国月均销量(1447辆)的4倍以上。据悉,雷诺韩国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更多雷诺大科雷傲车型,以保证交付。

付于武认为,像吉利这样“借船出海”,可以更灵活、更快速、更稳妥地打开国际市场,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也是这样。“只要我们能‘出海’,就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利用对方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去开拓国际市场,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

与此同时,以比亚迪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也在积极参与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并逐渐在国际市场上打响了自己的品牌,树立起中国品牌的新形象。

近日,比亚迪韩国公司表示,已选定Samchully EV、DT Networks、Harmony Automobile、Vision Mobility等6家韩国企业作为比亚迪在当地的经销商,选定的合作伙伴将负责比亚迪乘用车的销售和客户服务。就在去年10月,比亚迪韩国方面表示,已完成针对韩国市场推出乘用车品牌的评估,计划2025年初正式进军韩国乘用车市场。目前,各地区正进行构建销售和服务网络、人员招聘、车辆认证、营销策划及员工培训等一系列筹备工作。

据悉,比亚迪韩国将于2025年初开始运营,上市的首批车型或为比亚迪海豹和Atto 3。比亚迪在韩国“首都圈”区域的经销商选择工作也接近尾声,该区域覆盖首尔市、仁川广域市、京畿道以及周边城市,是韩国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此外,比亚迪聘请了宝马韩国公司MINI品牌前总经理赵仁哲出任比亚迪韩国乘用车事业部代表,以加强其在韩国市场的运营能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需把握好节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虽然中国汽车出口至韩国的数量大幅增加,但现在还不能说韩国市场开始接受中国品牌了。因为在不同的国际市场,还是会有一些长期形成的品牌认知。就像名爵品牌在欧洲的销量在中国车企中遥遥领先,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当地市场有着良好的品牌认知。

“考虑到初期打开一个国际市场的难度,一些中国车企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方式,与当地企业合作或者说贴牌,以本土企业的身份开拓市场的阻力要小得多。”郎学红说,“但比亚迪这样一个在上升期的品牌,它的目标就是要在全球市场打响‘BYD’这个品牌。现在比亚迪在全球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像我们之前去欧洲考察,说到中国汽车,很多欧洲消费者都能脱口而出‘BYD’。”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副总裁袁文博认为,一方面,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导入新产品、新技术,凭借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优势,拥有一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韩国市场是本土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中国企业肯定会面临进入壁垒和竞争压力,需要谨慎对待。据韩媒报道,2024年上半年,现代和起亚在韩国本土市场份额达到78%,创历史新高。

付于武也指出,韩国市场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是个机遇,但同时挑战也很大。“想当初上汽收购双龙,最终得到的是一个代价昂贵的跨国并购教训。因此,中国车企进入韩国市场,需要注意防范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控制节奏还是很必要的。”付于武说。

近日,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借鉴欧盟经验,研究对原产于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的方案。“若韩国国内企业等利害关系方提起反补贴调查申请,将根据补贴协议和《关税法》开展公正透明的调查。”不过,大部分业内人士均指出,当前中国汽车在韩国的市场份额有限,再加上韩国本身市场规模较小,由于担心中方可能会采取贸易反制措施,韩国不太可能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反补贴税。

文/编辑:万莹 版式:刘晓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