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知名人士马万祺在当年与叶帅交好,虽然常居澳门,但来北京时常到叶帅家探望。
不过在1973年,马老直有个心病,就是已经29岁的儿子马有恒还未婚配,当年在北京,马老和叶帅聊起这件事情也颇为忧虑,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两人的老朋友柯麟给两人介绍了荣毅仁的女儿荣智婉。
叶帅那时对荣毅仁,还不是很熟悉,但也知道他和他们家族的爱国情怀,极力促成此婚事。
荣毅仁虽然也满意这桩婚事,但心里不可避免的有些忧虑,盖因那时正值动乱年代,自己虽然已经获得解放,但才刚获自由不久,而与马万祺这样的澳门商人家庭联姻,是否会有问题。
关键时刻,是叶剑英出面促成这件事,不光如此,叶帅当年还通过廖承志直接汇报了周总理,周总理力主批准。
马有恒与荣智婉不仅是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还在澳门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以说是破天荒头一遭。
一
周总理、叶剑英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似乎也预示着不一样的变化。
得益于此,荣毅仁不仅与马万祺结为至交,还同叶帅也搭上了关系,后来马万祺来北京看望叶帅,总是拉着荣毅仁一起去,几家人之间关系一直很好。
1977年5月14日,叶帅八十大寿,邀请诸多老友到家中庆祝,荣毅仁还登门拜访,特别是在见到叶帅写的《八十抒怀》后,极力请求叶帅留下墨宝,叶帅也欣然挥毫,并在落款处写下:
“毅仁老友留念,叶剑英。”
能被叶帅称为老友,荣毅仁也倍感荣幸。
应该指出的是,那时的中国才刚刚拨乱反正不久,急需要一批年富力强且有资历的干部出山,荣毅仁年龄不上不下,恰好合适。
1978年3月,第五届全国政协召开,经叶剑英、王震提名,荣毅仁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席。
荣毅仁心头大畅,这也是他自那个特殊时期以后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
在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眼中,他们不是要把荣毅仁放在一个荣誉的位置上,而是要把他放在关键的位置上,当做顶梁柱来用。
同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彻底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虽然党内有诸如陈云这样的经济专家,可要同世界各国打交道,必须要有一个懂商业的人来牵头。
荣毅仁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二
1978年年底,荣毅仁率团到深圳考察,恰好听闻叶剑英在南湖宾馆休养,专程前往探望,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叶剑英对他说:
“三中全会已发公报,你能不能出来再多做点工作。”
荣毅仁已经被耽误了十多年,他当然趁着身子骨还能活动,再出来工作。
事实上,叶剑英此次对荣毅仁这样说,也是敲敲边鼓,因为就在1979年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邀请荣毅仁等五名工商业著名人士谈话,期间也提到了要荣毅仁再出山。
荣毅仁当时面临两种选择,一种就是留在政府部门,一种就是开办一个企业,按照市场办法经营,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
毫无疑问,对荣毅仁而言,留在政府部门也许是最合适的选择,也不需要冒风险,相比之下,虽然他们家族过去就经营过企业,但谁知道未来政策会怎样,贸贸然搭建起一个草台班子,风险还是太大了。
荣毅仁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创办一个企业,为对外开放事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
1979年2月,荣毅仁正式递交中央《建议设立国际投资信托公司的一些初步意见》,并得到了中央首肯。一贯看重荣毅仁的叶帅更是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中信的董事。
1982年,中信筹建了一座高达29层楼的大厦,大厦奠基时,荣毅仁请叶剑英题字,叶剑英那时年事已高,已经很少为人题字,但一听是荣毅仁需要,立即挥毫写下“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大厦”,并特意写了好几张供荣毅仁选,并谦逊的表示:
“我这字写的不好,多写几个你拿回去选。”
不光如此,荣毅仁草创中信时,看重了颇具资历人望的熊向晖,当时已经67岁的熊向晖已经打了离休报告,自觉也不适合中信的工作,还要推辞,但关键时候是叶剑英、聂荣臻两位老帅站出来,这才让熊向晖答应。
熊向晖后来出任了中信党组书记、副董事长等职务,负责协调中信与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
三
哪怕是叶帅后来去世后,他对中信的影响仍然存在。
1988年以后,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当时全国热衷于下海经商致富,但因为监管体系等方面因素,导致经营过多过滥,出现了贪污受贿、投机倒把、扰乱市场经济等问题。
当然,还有更为严重的一个情况就是,国家某些部门或者个人利用职权能够提前获知政策优势的特点来经营,也就是所谓的“官倒”。
“官倒”是一种腐败现象,严重破坏了市场经营秩序。
中信作为国有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质疑。
1989年5月,国家审计署对中信公司在内的五大企业进行审计,对中信的审计结果是:
“中信公司成立以来,业务发展较快。在国内和海外拥有23个直属子公司,有200多个企业有投资。几年来中信以良好的信誉,在国内发行公司债券,举借中长期贷款,吸收各种贷款,引进外资,对国家建设起了积极作用。这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是买卖外汇不合规定和超越经营范围、倒卖紧俏物资等等,决定没收非法所得,处以罚金并补交税金。”
尽管审计的结果对中信仍然持正面评价,但部分不明真相或者是别有用心的人,对中信采取批评态度,甚至把中信也放入“官倒”之流,国内媒体也减少了对中信的宣传。
那段时间,中信的日子很不好过,荣毅仁也很焦虑。
关键时候,是王震站出来,表态支持中信。
当年叶帅在病重时,就叮嘱王震:
“要支持中信。”
王震为《中信十年》纪念册写了序言,提到了中信建设的历史经过的同时还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和窗口的中信公司,我是支持的。对中信公司取得的成绩,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并祝愿它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人民日报》后来转载了这篇序言,在海内外引发了空前的反响,使得中信安然度过了危机。
叶剑英能选择荣毅仁,不仅仅是他的幸运,同时也是国家的幸运,也正如他的那句话:
“你说要开放,要引进外国资金,你共产党,人家不一定相信你,人家要看一看你的政策究竟怎么样。荣毅仁在国际上有知名度,家族中又有很多人在国外,利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利用荣氏家族的优势,由他出面先吸引一部分人来投资,然后吸引更多的外资,荣毅仁的这个优势,别人替代不了,共产党员替代不了,由他出面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