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傅仪,1908年即位时3岁,由其父亲醇亲王载沣摄政,换了皇帝的腐朽清王朝依然如故,民众的反抗运动愈演愈烈。
1910年6月-10月,全国各省兴起了三次声势浩大的立宪请愿活动,掀起了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的高潮。各省签名请愿的人达几十万人。
领衔上表的有东三省总督锡良等人,清廷发布上谕,无法召开国会,并严令“毋得再行渎请”。各地请愿活动加剧。
1911年5月,清廷抛出了铁路“国有”政策,打压了各地民众对保路运动的热情。无数的人对清廷这种“既非自强,也非自亡,只不过换得帝国主义的支持,以挽救破碎的河山。”的“国有”政策失望透顶,于是保路运动席卷了长江沿岸城市,成为武昌起义的直接导火线。
盛宣怀签订的卖国的《川汉铁路借款合同》,遭到广大民众的唾弃。1911年8月,新任川督赵尔丰血腥镇压了保路运动,当时的成都“人心大愤”,鬼哭神号“”“四处枪声,满街尸血”。全国民众的怒火更是被点燃了。
1911年10月9日,武昌起义计划提前暴露,革命机关相继被查抄,彭、刘、杨三名烈士牺牲,传遍了武汉三镇。10日晚,情况已经万分危急,各新兵标营革命党人商议,决定立即准备起义。
当晚7时许,工兵营程正国被排长陶启胜给盯住了,眼见就要暴露。于是,他和战友与反动排长搏斗中,陈定国将其击倒在地。倒地之后的陶启胜,挣扎起来准备逃跑去找人来。陈定国此时当机立断,举枪瞄准,毫不犹豫就扣动了手中的扳机,打中他。
这就是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程正国,湖北鄂州人,1885年生,当时是革命团体“共进会”的成员。武昌起义前,他担任工程营第二正队第五支队队长,在秘密组织工程营革命军中为大队部参议。此时,熊秉坤是大队长。
1911年10月10日晚,熊秉坤得知情况后,紧急鸣笛集合新兵革命军,新军工程八营的数十名官兵在党代表熊秉坤的率领下,扑向楚望台军械库。
南湖炮队进城后,炮轰总督府。经过一夜血战,革命者在黎明时分占领了总督府。第二天武昌全城光复,黄鹤楼上飘扬着起义的铁血十八星大旗。
那为什么之后大多数人都认为,是 熊秉坤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呢?
这是因为根据当时的革命情势,以及熊秉坤在新兵工程营的职务决定的。作为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的熊秉坤,他所在的工程营在武昌起义中的首功,很自然算在了熊秉坤头上。。
熊秉坤生于1885年,湖北江夏人,少年辍学,当过学徒、做过码头工人。
他加入湖北新军后,先后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共进会”。(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后,曾接替雷振声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党代表,秘密发展会员200多人。
1911年9月24日,制定起义方案的时候,代表们采纳熊秉坤的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整个起义前后,熊秉坤一直是程正国的领导。
武昌起义的第三年,熊斌坤随孙中山出访日本。在东京出席记者会上,中山先生介绍熊秉坤的时候说,这是武昌起义放第一枪的熊秉坤同志。
之后他在所著的《建国方略》中也说“熊秉坤首先开枪发难。”因此,“熊一枪”的名声就传开了。孙中山是举国敬重的"国父",一言九鼎,遂成"定论"。
后来,虽然逐渐有人知道这段历史,但是因为此后的两个人生不同,就没有人会再认为程是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了。原因是,程后来早逝,一度因革命者之间的矛盾脱离了革命阵营。
“熊秉坤打响首义第一枪”便成为权威的比较主流的说法,也就逐渐成为了既定的“”历史真相”。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