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前行,不舍昼夜。
回望2024,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上合新区以担当实干、克难而进的姿态,在“五大新城”建设、新质生产力培育、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齐头并进,交出了一张不负期待的年度答卷。
在风雨洗礼中成长,能锻炼“体格”,增强“体质”。随着“两会时间”如约而至,面对时与势交互叠加的战略机遇,在“上合工具箱”基本齐备的背景下,上合新区已然为2025年锁定了“扩能提质”的拼搏主线。
而在“扩能提质”的背后,亦蕴含着更深的用意:既要在服务国家战略大局中展现更大作为,又要将自身主动融入国家、省、市地方发展战略之中,以更深层次的融合谋求更高质量的繁荣。
1
担当实干、克难而进
2024年底,山东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青岛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先后召开。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两场为2025年地方经济工作定调的会议上,上合示范区均被重点提及,并赋予“提升开放合作能级”的任务。
去年,山东和青岛先后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高质量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若干措施》,给予上合示范区建设最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重视的背后,是上合示范区之于省、市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日益重要的战略平台优势。
2024年前11个月,山东省进出口3.05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1.89万亿元,同比增长5.3%,高于全省进出口增速大盘。
与之相呼应的是,上合示范区的对外开放能级正日益提升。一个最直观的证明是,自上合示范区开行的山东中欧班列去年首次突破千列。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中欧班列突破千列背后,是上合新区全力打造以枢纽港新城为代表的“五大新城”的久久为功。
2024年,上合新区“五大新城”建设全面起势。落位于上合国际城的如意湖总部基地、建国饭店正式投入使用; 中运达航空总部基地等18个产业类项目落地空港新城,航空培训中心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 上合国际枢纽港汽车交易中心启用,带动全市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突破120亿元; 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冰箱二期投产运营,冰箱三期、空调、洗涤三大项目同步推进,签约储备总投资188.6亿元的产业链上下游项目31个; 慧盟总部等7个项目签约落地板桥新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研究院、人才创享中心主体完工……
静水才能深流,没有超绝的深度,就没有美丽的水面。透过这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可以看到,上合新区正以“五大新城”为载体,将自身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
如果说“五大新城”搭建起了上合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那么对于一体化、平台化和数字化的破题,则可以称之为上合新区勇担“国之重任”的“点睛之笔”。
围绕一体化,上合新区将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和胶州市紧密融合,凝聚工作合力;围绕平台化,上合新区创新“平台对平台”模式,立足省内、国内、国际三个圈层,联动新疆、黑龙江等18个省份,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等29家平台,签署69份合作协议,落地59个合作项目;围绕数字化,上合新区聚焦产业发展、经贸合作、基层治理三大领域深化数字化改革,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准痛点堵点,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效能。
可以看到,上合新区并没有坐享“城运亨通”带来的红利,也没有空喊“重大战略叠加”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做了不少事,为区域发展积蓄势能。
特别是在平台建设方面,上合新区充分发挥上合示范区战略平台优势,配备了青岛国际枢纽港、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等“上合工具箱”,为区域发展赋能。
以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为例, 自去年3月在上合示范区投入实体化运营以来,已吸引青岛海纳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元寰宇(青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多个项目签约入驻,并推动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创新中心与海信医疗、新华医疗,科能医疗与市立医院等项目达成合作。
在青岛提出要加快构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并明确要打造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背景下,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的资源集聚优势以及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功能定位,有望为青岛产业发展带来更多助力。
因“优势”而引来“大战略”,因“大战略”乘势发展,让“小区域”和“大战略”融为一体——这才是上合新区真正想做、在做的事。
2
锚定扩能提质
上合新区打开发展新局面
面向前景向好同时充满挑战的“十四五”收官年,上合新区将“扩能提质”锁定为新一年的拼搏方向。
作为上合示范区核心区所在地,上合新区的任何一次谋划,都不可能拘泥于一时一地,唯有始终将自身发展置于时代大局和区域发展全局之中,方能打开超出自身空间的发展局面。
而上合新区之所以将“扩能提质”明确为2025年工作主题,此前召开的中共胶州市委十五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解答:
自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上合策源、临空支持、胶州托底、全域联动”工作思路,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以“一体化”凝聚工作合力,以“平台化”链接优质资源,以“数字化”提升发展效能,蹚出了国家战略牵引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2025年,必须在完善功能、强基固本的基础上,推动各项工作扩能提质。
诚然,进入由建平台向用平台转段的战略机遇期,上合新区要在承接外部利好的基础上,进一步用好前期搭建的各个优质平台,用好山东及青岛的产业链、生态链优势,用好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的优势,在践行国家战略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而透过今年胶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对7大领域改革攻坚的部署,上合新区“扩能提质”的行动路径,也已浮出水面。
首先是“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也是上合新区的“看家本领”。
内畅外联的物流体系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 今年,上合新区 提出将常态化开行上合快线、鲁欧快线等公共班列,增设“上合专线”“东盟专线”,力争开行中欧班列1100列,积极申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而坐拥山东唯一4F级国际机场,上合新区有意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枢纽优势转化为流量优势,通过拓展青岛机场货运航线网络,加快打造国际航空枢纽。
其次是“统筹推进深层次全域联动”,这可以视作上合新区激活自身发展动力的核心举措。
为此,上合新区今年将推进四个“一体化”:产业功能一体化、平台数据一体化、基础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
特别是平台数据一体化,可以视作对上合新区过往一体化、平台化、数字化成果的放大。例如报告中提到的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今年将以其为驱动器,拓展跨境结算、易货贸易等功能,全面联接数字党政、招商引资、经济运行等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共享、耦合互通。
然后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胶州是典型的工业立市,拥有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的31个,产业基础扎实、业态多样、场景丰富。
在报告中,上合新区也更多着墨于第二产业,提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集聚。以空天信息产业为例,上合新区有意延续近年来正盛的发展势头,一方面将加快建设空天信息产业园,落地上合智能遥感星座等空天信息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则将挖掘存量资源,部署完成吉利未来出行星座一期72颗卫星,稳固商用卫星领域优势地位。
而与产业创新相辅相成的科技创新,上合新区今年亦有明确部署,要“大力推动高效能科技创新”,以前述提到的鲁港科技合作创新中心为代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将是上合新区发力科技创新的关键依仗。
在此基础上,上合新区也十分注重对于企业这一创新主体的培育,一方面将完善科技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另一方面则将引导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想要吸引新兴产业、科创人才集聚,“沿途环境”应是赏心悦目的。为此,上合新区也将通过扎实推进迭代升级惠企e家云平台、高效落地国家“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等举措,优化创新环境。
而在“硬实力”提质增效同时,上合新区同样也十分注重对“软实力”的培育。报告中,上合新区也明确今年将稳步实施高标准城市建设、纵深推进高水平城乡融合以及持续推进高质量民生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百姓“急难愁盼”的关键领域,上合新区明确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领域,将启用温州路学校;在医疗领域,市妇幼保健院等5个项目年内竣工;在养老领域,将加快建设市级养老院;在文体领域,“上合体育汇”文体综合中心将加快建设。
在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同时,上合新区还致力于结合自身对外开放的平台优势,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今年1月3日,“丝路千古情”大型演艺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上合示范区,将通过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演艺项目,进一步丰富上合示范区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提升区域文化吸引力,加强青岛与上合组织国家及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面向未来,一个以更大视野、更大格局、更大力度赢得发展主动的上合新区,正以扩能提质打开发展新局面,此举就像象棋盘上的“卒”,过不过河,大不一样——小卒过河当车用,因此也有“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说法。
而真正的象棋高手都明白“日拱一卒”的强大力量,因为他们从不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