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藏地的一座小寺庙中,一位修行了十几年的居士正坐在堪布面前,神色中充满了疑惑和痛苦。“堪布,我每天都在修法,诵经、持咒、做善事,这么多年下来却始终感觉不到进步。为什么?难道我的修行方式出了问题吗?”他的声音中透着不解和失落。

一、

堪布沉思片刻,问了一句:“你每次修法之前,心里想着的是什么?”

居士被问得一愣,犹豫着答道:“我想修得健康长寿,家庭平安,生活顺利。这些应该没问题吧?

堪布摇了摇头,继续追问:“那你修法时,可曾了知一切法的本性?”

“没有。我只是专注在念诵经文、持咒,不敢多想其他。”

堪布又问:“修法之后呢?你如何处理这些善业的功德?”

居士愣住了。他结结巴巴地说:“修完法后……我没特别回向,只想着功德应该会自然而然有用吧。”

堪布叹了口气,说:“如果修法时动机不清净,修法中未了知空性,修法后又没有回向功德,那你的修行成果自然大打折扣。你这些年修法,虽然积累了一些福报,但这些福报只是世间的善业,和解脱无关。”

堪布的回答点出了修行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修行人如果没有掌握三殊胜,就算表面做了许多善事,这些努力很可能都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真正转化为解脱的助缘。



三殊胜是什么?堪布进一步解释:三殊胜是修行的基石,是任何佛法修行都必须具备的核心要素——动机殊胜、无缘殊胜和回向殊胜。动机决定了修行的起点,空性(无缘)决定了修行的质量,而回向决定了修行的成果能否圆满。

为了让居士理解三殊胜的重要性,堪布讲了一个经典的例子。佛陀时代,一位年轻的富人施舍了大量财物,以为自己一定能获得解脱。结果,佛陀却告诉他:“你施舍的善业确实能让你来世富贵,但与你的解脱毫无关系。因为你的动机只是为了求福报,而非为了利益众生。”

这个故事直击修行的要害——动机若有偏差,修行的方向便会走偏;没有空性见的修法,就如同在黑夜中行走;而不懂回向,则会让辛苦积累的善业因执着而破坏殆尽。

虽然三殊胜的原则看似简单,但堪布指出,真正做到并不容易。他提到:“许多人修行多年,对三殊胜或许听过,却从未认真实践。更可怕的是,他们还误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

二、

他列举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动机:有人修法是为了消除疾病,有人修行是为了家庭顺利,有人甚至将修行作为炫耀的资本。这些动机看似无害,但却让修法变成了单纯的世间善事,失去了超越轮回的意义。

而空性观更是三殊胜中最难实践的一环。堪布提到:“许多人并未证悟空性,但也没有努力去思维空性,只是机械地完成修法。他们不知道,即使暂时无法证悟空性,也可以通过观想三轮体空(施者、受者、施物皆无自性)来培养无缘殊胜。



至于回向,堪布举了一个常见的例子:“有些人修完法后,会执着地想着:‘我今天做了这么多功德,应该能让我工作顺利吧!’这种执着,不仅让善业的力量被削弱,甚至可能因瞋恨、后悔等情绪而彻底损毁。”

堪布特别提到:“三殊胜不是高深的修法,而是修行的起点。如果没有三殊胜,就算你修的是最高的法门,比如大圆满、大手印,也无法种下解脱的因。动机决定了你修法的方向,空性决定了修法的质量,而回向决定了修法的结果是否圆满。”

居士听完这些话,沉思良久。他问堪布:“那我现在该如何补救呢?我的修行是否已经浪费了?”

堪布笑了笑,给居士开示了修行的要点,以及如何及时调整自己修行的方法。还有三殊胜的关键,给我们指出了修行的正确道路。还有如何调整我们因为修行方式不对的方法,堪布对着居士开示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