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
同理,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友提:如果现在你正在吃饭,建议准备好纸巾,忍住别笑^_^
外号,不只是损
高手在民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给人起外号这方面,尤其如此。
即便你没给别人起过外号,也保不齐别人给你起过外号。
外号这东西,乍一看,是损,是嘲笑,是贬低,但你只看到了硬币的一面,甚至不到一面。
咱们需要独立、客观、公正地看待外号这东西。
外号属于典型的“你可以支持它,也可以反对它,但你无法忽视它”的一类东西。
复盘起外号这事后,我甚至开始觉得,完全可以写一本书来研究起外号这事,因为太有趣了,太有智慧了,太包罗万象了,太街头了,而且属于妥妥的传统智慧的范畴。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起外号这事。
那些outstanding的外号
老规矩,咱们先上点开胃小菜,看看国人是怎么给别人起外号的:
喜欢趴后门偷看的丁老师,被起名outstanding:
鸿星尔克:
拖堂、话密,被起名诺贝尔紧都讲:
在书桌底下偷偷开小差的学生,被老师起名盯裆猫,算是搬回了一局:
不是人,老师:
生化危机:
家长叫多了,被叫酵母菌:
南孚电池(@南孚电池 可以打广告费了):
爱赌博,被叫博士:
海伦凯勒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欧尼酱:
狐臭被叫香飘飘:
音乐喷泉:
昆明哥:
根号二:
被亲戚叫黑鬼:
以物喻人:
学哲学的品行不好,被叫亚里士无德:
当然,起外号这事不能亏待外国友人:
这个真有点恶毒,比咱们送给韩国友人的绰号恶毒多了^_^
考证太多被叫摄证王:
蛋仔:
这个抓梦脚没看懂,四川的朋友解释一下:
爱吐痰被叫赫尔推:
查抽烟被叫林则徐:
妈妈给孩子起外号不重样:
个子太高,被叫大肠杆菌:
爱拉屎被叫秦始皇:
正好被叫反义词歪孬:
侧脸凹陷被叫新月:
史上飞被叫苍蝇:
说话磕巴,被叫科长:
方言外号,懂得朋友说一下:
一只眼,脾气不好,被叫省长:
方脸被叫哔哩哔哩:
不爱洗头,被叫头油塔,应该不是电动的:
头扁被奶奶叫锅铲:
二五八万:
托塔李天王:
还有给几个人同时起外号的“外号组合”:
爱叫的驴友,被叫大叫兽:
伏地魔:
被丈母娘叫红底裤:
还有这种很洋气的“what happened”:
羊水哥:
温度计:
尿尿哗哗,被叫flower:
明星代号:
油盐不进,被叫四季豆:
老师留作业学生听不懂,被叫大佐:
叫爽,被叫大叉:
谢顶被叫会当凌:
老师身材上下一样长,被叫对称轴:
看到这里,不用我总结了,你也知道国人起外号,多么损、准、狠、稳。
为什么人们爱给别人起外号?
给人起外号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反映了多方面的文化和心理现象,同时也包含一定的社会规则与讲究。
增强群体认同感,显得更合群
起外号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非正式行为,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外号常常成为群体内部的“暗号”,增强群体的归属感和亲密感。
表达幽默和创造力,笑一笑,十年少
外号常带有幽默、夸张或讽刺的成分,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表达自己的语言创造力,给人带来笑点和趣味。
个性化标识,过口不忘
外号通常是根据某人独特的特征、经历或行为起的,它比正式称呼更能突出个性化的一面,有助于增强交际中的辨识度。
情绪宣泄或心理投射,解气
起外号有时是为了发泄情绪、表达不满或满足某种心理需求。
例如,在竞争关系中,用外号暗示对对方的嘲讽或轻视。
起外号背后的文化现象
说点严肃的,起外号也反映了深刻的文化现象。
语言的多样性与创造性
起外号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许多外号带有文化背景,比如方言、谐音梗或历史典故,展现了特定地区或时代的文化特征。
群体文化中的等级与关系
外号往往用于标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朋友之间的外号可能反映亲密与平等,而针对权威人物的外号则可能暗含戏谑或叛逆。
面子文化的深刻影响
在重视“面子”的文化中,外号的好坏可能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形象。过于恶意的外号可能被视为侵犯他人尊严,但幽默、恰当的外号却能为人增添亲和力。
标签化的倾向
社会中喜欢通过外号将复杂的人简化为某一特征,这与文化中对“标签化”的普遍需求有关。
例如,“肥仔”、“学霸”等外号体现了对某一特征的强化。
起外号背后的心理现象
起外号,还揭示了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
归因效应,省事儿
人们倾向于根据某人突出的特征(外貌、性格、行为)为其起外号,这与人类快速归纳信息、减少认知负荷的心理倾向有关。
从众心理,人云亦云
一个成功的外号往往能迅速传播,成为群体共同使用的称呼,这种现象表明人类倾向于随大流,强化群体一致性。
宣泄心理,背后蛐蛐
给人起外号有时是一种隐蔽的宣泄手段,尤其是在面对无法直接表达情绪的情境时(如面对老师、领导)。
好奇与趣味驱动
外号的创作和传播往往伴随着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趣味性追求。
如何起一个恰到好处的外号?
起外号这事,看似门槛儿很低,但起好一个外号并不简单。
即便不是一门学问,也绝对大有讲究。
要想起好一个外号,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欢迎补充):
恰到好处,不偏不倚
外号应贴近当事人的特点,不能过于牵强,否则会显得刻意而失去趣味性。
幽默与善意,别太损
外号应以善意为前提,避免恶意嘲讽或侮辱。如果外号对当事人造成心理困扰,可能会引发冲突甚至形成校园霸凌等问题。
注意场合
外号的使用需考虑文化背景和场合。例如,朋友之间使用的外号可能在正式场合中显得不合适。
可接受性
起外号前最好观察当事人的反应,尊重对方是否愿意接受这个称呼。被当事人接受的外号才更容易流传且被正面看待。
起外号是一种语言游戏和社交现象,体现了人类幽默感、创造力以及群体关系中的互动。
然而,这一行为也需适度、适时、适地,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
如果你的目的是别的,那当我上面没说。
外号的本质是为人际交往增添趣味和便利,而不是制造冲突或负面影响。
毕竟,如果看对方不爽,与其一言不合,就打打杀杀,倒不如给对方起个外号,哪怕难听一点的,哪怕背地里蛐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