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2024年度江苏省公安机关“奋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十项惠民实事发布,常州公安“常有众扶·爱心驿站”上榜。


2024年以来,常州公安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风险管控与纾困帮扶相结合,在全市建设500个“常有众扶·爱心驿站”,构建“直达快响”救助帮扶体系,有效助力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截至目前,全市各地公安机关共救助帮扶2887人次,防范滋事肇祸风险73起。

聚合力 爱心火光“燃”遍龙城

2024年4月,常州市公安局出台《全市公安机关“常有众扶·爱心驿站”建设方案》。高效汇聚临时救助、司法救助、公益救助等政策资源,推动救助帮扶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同步发力。常态运转区、镇(街道)、村(社区)信息传递发现触角,建立每月定期调度、特例议事会商、常态闭环处置等机制,定责定标、分类分级开展排查发现、风险评估、对接帮扶等工作,救助帮扶由松散无形变为集成有力。


依托“平安合伙人”等群防群治矩阵,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协调社会机构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公益服务,引导企业、商户共担社会责任,提供“爱心餐”“爱心购”“爱心岗”,配套见义勇为奖励、先进表彰等激励机制,浓厚“常有众扶”氛围。

在全市今创集团、江南集团、光大环保等75家大型企业和青城面馆、杭膳帮餐馆、遥观大润发等208家商户加入“爱心联盟”,爱心救助的社会正能量正如星火燎原般“燃”遍常州大街小巷。


布网络 救助帮扶“双向奔赴”

全市公安机关依托56个派出所、192个警务站、169个社区居委会、61个党群服务中心,在人员密集、交通便利场所,建成500个爱心驿站,辐射近1700个网格、12个工业园区。为了使有受助需求的困难群众知道和愿意走进“爱心驿站”,常州公安在公交站台、小区宣传栏、街面LED屏广泛投放宣传,点亮特殊和困难群众希望的灯火。


2024年4月,经开区某职高学生刘某(化名)走进了与学校仅百米之隔的花溪社区“爱心驿站”求助。驻站民警沟通发现,小刘旷课在外游荡多日,目前已身无分文,母亲因其厌学中断了生活供给。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刘走进了“爱心驿站”。民警带着小刘前往“爱心商户”就餐,进行教育安抚后,与其母亲取得联系。通过多次劝解缓和了两人关系。跟踪回访获知,目前小刘已重返课堂正常就读,二人沟通良好。


为使暖心救助“双向奔赴”更加便捷高效,常州公安线下依托“爱心驿站”网络,线上依托公安微警务搭建“微驿站”模块,简化申请流程,免除申报资料,全程服务指导。与人社、民政、司法等多部门共享信息数据,将公安机关触角发现的临时遇困人员数据共享至市智慧大救助平台;同时依托盯警机制,发现“一人多警”、矛盾久拖不决等涉事人员,对家庭失和、生活失意等临时遇困群众第一时间纾困帮扶,排难解忧。

管到底 风险矛盾标本兼治

“其实,我当时都有了放弃生命的想法,幸亏有你们及时把我从泥潭里拉了出来。”2024年5月,武进公安分局牛塘派出所刘警官在社区走访中发现外省人员李某身患尿毒症,孤身一人在常,依靠送外卖生活,难以维持治疗费用,已近2月中止就医,在交谈中流露出消极言论和情绪。

刘警官主动关心,为其介绍“爱心驿站”帮扶机制,动员房东为其减免了部分房租,又帮其把他的情况向镇民政部门反映,争取重症保障。后来,刘警官又会同村委多次上门走访关心其生活、健康状况。在刘警官的感化下,李某重燃生活希望,1个月后回到老家与其父母生活,住院接受治疗。事后,他向刘警官吐露心声,感谢刘警官的大义帮助。


常州是一座充满真情温度的爱心之城,2024年以来,常州公安积极探索,将社会治理与救助帮扶这一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深度融合,用温情的方式,暖心的举措,春风化雨般做好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矛盾纠纷工作。


全市500个“常有众扶·爱心驿站”落实专人24小时值守“爱心驿站”,及时接待上门求助群众并提供帮助。驿站常备便利食品、应急药品、休憩床铺等物资设备,为近2000名群众提供现场救助;通过联动救助站、资助短程交通费、购买“爱心票”等方式,将138名走失、流浪街头、居无定所的人员送回返乡;制作“爱心服务卡”流转引导、采集信息,爱心商户为群众提供“爱心餐”“爱心购”等应急服务2100余人次。为传递党委政府温暖,对现有政策难以全覆盖情况,通过“一事一议”推动落实“以奖代补”102人、送医救治468人次、送返校园35人、返岗就业22人。

文/仁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