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成都1月10日电 (记者宋豪新)1月9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军作工作报告。会议对2024年重点任务进行了总结,安排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动员全系统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勇担时代使命、锐意改革创新,奋力开创四川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24年工作成绩体现在七个方面

会议指出,全省住建系统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砥砺前行、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推动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在党的建设方面,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干部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增强。深入实施“川渝共建·机关先行”十百千主题活动,联合打造“小金·成渝通”机关党建品牌。实施党建业务融合工程,形成22条融合路径,示范案例在省直机关推广。

在行业经济方面,出台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10条政策和7个操作指引,21个市(州)出台实施细则,创新推进房票安置、城市品质推介、房产超市等系列举措,打出一套“组合拳”,房地产呈现止跌回稳势头。深入实施“建筑强企”行动,加强扶持引导,345家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加快推进智能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改革,培育63家智能建造领军企业,新开工装配式建筑6830万平方米,建筑业转型发展稳中提质。精准对接“两新”“两重”政策投向,实施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行动,有效扩大城镇燃气、供排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30类电子证照依场景使用,23项智能审批实现“无感办理”“秒批秒办”,上线运行资质审批管理平台升级版,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推动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15项“高效办成一件事”。

在城市建设方面,出台城市更新工作指引和体检评估指南,建立城市体检信息平台,形成“城市体检发现问题、城市更新解决问题”工作机制,在18个设区城市开展城市体检,启动城中村改造6.5万户、城市危旧房改造1.31万套。全省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面积占比超40%。改造老化燃气管道1.26万公里、供排水管道5998公里。出台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实施建筑垃圾处置及资源化利用两年行动,建成处理设施280个,综合利用率达70%以上。实施“口袋公园”项目378个,建成绿道1225公里。14个市建成“运管服”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联网互通。

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提升方面,开工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7.3万套,发放租赁补贴5.99万户。推进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惠及群众11万余户。积极探索好房子建设,研究构建“六好”标准体系,举办全省第一届好房子设计竞赛,评选65个优秀作品。在全国率先将灵活就业人员全面纳入制度覆盖范围,全面放开省内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限制,16个市(州)与重庆实现互认互提。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完工6748部,申报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1311部,开工改造老旧小区8523个。

在城乡融合方面,印发县城体检工作指引,在眉山丹棱县开展国家县城体检试点,在24个县城开展省级试点,在7个县开展省级县城更新行动。以县城“精修细补”为重点,支持公共停车场、供排水管网更新改造、口袋公园建设。建成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912座、管网1.92万公里。深化省级百强中心镇培育,支持538个市政公用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实施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巩固提升行动,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巴蜀美丽庭院连片建设。修订出台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推进新建农村住房全过程监管和“以奖代补”先行先试。完成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评估,新公布历史文化街区21片,累计确定历史建筑3011处。

在安全形势方面,开展城市燃气管道“带病运行”问题专项治理,在全国率先全域推进“瓶改管”“瓶改电”。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开展防高坠和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专项治理,全力压减事故总量。深入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多措并举消减隐患存量、严控增量,着力防范化解房屋安全风险。完成696个易涝点整治,清淤疏通排水管网1.2万公里,保障城市安全度汛。21个市(州)实现消防审验行政机构全覆盖,增设15个县级消防审验行政机构、总数达113个。

在发展支撑方面,开展《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修订,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勘察设计等立法调研。在全国率先发布城乡建设标准化发展白皮书,构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体系。建立川渝跨区域标准协同机制,发布4项川渝协同标准。制定“数字住建”实施行动计划,多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积极推进。成功举办第四届川渝住博会,获省科技进步奖11项,中建西南院“高性能大跨度空间结构工作室”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2025年推进十四个方面重点工作

会议强调,2025年全省住建系统工作要全力推进十四个方面的工作: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新城建”为引擎打造韧性城市、打造“四川建造”升级版、系统推进“四好”建设、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成果、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加快建立适应住建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打造法治化市场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红线、科学编制住建“十五五”发展规划。

采取以下措施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出台四川省城市更新实施意见,编制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法规体系;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拓展城市体检广度深度;加强城市更新项目谋划包装,形成“实施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项目机制;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改造城中村10万户、新开工安置住房14万套,改造城市危旧房3.3万套;大力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更新改造,改造供排水等老化管道6000公里以上。

采取以下措施持续用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抓存量政策落实、增量政策出台,加力实施以旧换新、团购补贴、房产超市等系列政策措施,开展“楼盘西北行”等促销活动,最大限度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需求;新开工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4万套(间),形成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公积金制度,完成公积金个人贷款购房“一件事”,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提升公积金服务便利化水平。

采取以下措施建设“川居好房子”:发布好住房评价标准和好房子设计导则,实施“精品带动”工程,支持引导建设更多好房子;建设“幸福好小区”,新开工改造老旧小区4000个以上,既有住宅增设电梯5000部,更新改造老旧住宅电梯1300部,推动“红色物业”提质扩面;建设“完整好社区”,加快完整社区和无障碍设施建设,聚焦“一老一小”生活需求,加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建设“宜居好城区”,新建口袋公园100个、城市绿道500公里以上,推进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

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成果: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形成“保障+市场”的住房供应格局,结合教育、康养、医养、避暑等业态,探索建立“房地产+”发展模式;推动城市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无体检、不更新”,以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为指引、需求为导向、项目为牵引,建立健全“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实施效果、推动巩固提升”闭环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关系,着力构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加快建造方式变革,深化智能建造试点,积极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打造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启动“百镇千村万房”建设行动,巩固提升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成效,开展一批现代化村庄建设,打造一批川派特色农房,走出一条“百镇引领、千村靓丽、万房宜居”的和美乡村四川路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