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毛泽东应北越领导人胡志明邀请,决定派遣一支精干的军事顾问团队奔赴越南,帮助当地军民进行抗法斗争。而这一重担,最终落在了功勋卓著的陈赓将军身上。



对于陈赓的军事才能,毛泽东自然是最了解的。在长征中,毛泽东就曾预言:“陈赓至少能带领一个军。”而在解放战争中,陈赓成为了第四兵团司令员,统领了20万大军,从华北一直打到了广西,为全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陈赓看起来整天嘻嘻哈哈、不拘小节,但论打仗,整个中国还真没几个人能比得过他。当胡志明听说毛泽东点了陈赓的将,不禁欣喜道:“陈赓是我的老朋友,我了解他,有了他我就放心了。”

就在陈赓一行将所有事务都准备妥当之时,毛泽东却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嘱托道:“到了后,见了人家,首先要向人家致歉。”

明明是去援助别人,为啥到了地儿,还要先向越南同志道歉呢?毛泽东主席此举到底意欲何为呢?

对此毛泽东解释道:

“我们要搞好团结,因为我们的老祖宗过去对人家不好。好长时间越南是中国的属地。是从汉朝开始吧,东汉不是有个“马革裹尸”的马援吗?是东汉的一员大将,就是他征服了越南。“马援征交趾”,就是这么回事。马援封了个伏波将军,历史上就叫他马伏波。他带的军队,大部分没有回来,就在当地和当地妇女结婚,成家立业。以后历代王朝派去的军队,也多是这样。”

在毛泽东看来,在援助越南方面,最要紧的便是团结问题。自西汉以来,越南就一直是中国的郡县。直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才从华夏帝国的版图中分离出去。中国与越南交往的两千年,充满着血腥、战争与征服。



毛泽东所说的“马援征交趾”,发生于公元41年。当时的越南,还被称为是交趾,乃是东汉的一个郡。为了反抗东汉的统治,交趾妇女征侧、征贰姐妹悍然发动叛变,从而割据交趾。伏波将军马援受光武帝刘秀之命,率数万大军跋涉千里前来镇压,最终将斩杀二征姐妹,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直到今天,中越两国对“马援征交趾”以及“二征夫人”都有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在中国看来,马援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其“马革裹尸”的宣言激励了后世无数英雄豪杰,为保卫祖国和领土完整而奋斗。至于“二征夫人”,则被中国认为是分裂国家的叛贼,或者是反抗暴政的农民领袖。

而在越南看来,马援是个赤裸裸的入侵者。而“二征夫人”则是交趾独立的先驱。直至今日,在越南的领土依然到处是“二征夫人”的雕像和庙宇,广受越南民族主义者的崇拜。

对于马援,毛泽东不仅没有恶感,反而还多次给予高度评价。60年代初,应非洲某国革命者的要求,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军委曾决定派一位中将去那个国家指导那里的人民开战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结果那位中将却不肯去。毛泽东听闻此事后,心情沉重地说:

“我建议我们的高级干部,都读读《后汉书》里的“马援传”。他又叹息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我们要学习马援啊!”

既然毛泽东对马援如此认可,但是为何却让陈赓为马援而向越南同志道歉呢?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一位精通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者。而在辩证法中,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毛泽东看来,马援“马革裹尸”的精神是值得赞许和发扬的。而马援争交趾,则多少有一点大国沙文主义的色彩。而毛泽东对于大国沙文主义,从始至终都是极为反对的。

在外交工作中,毛泽东一再强调,不要有沙文主义,不要瞧不起小国,不要在援助中附带政治条件。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反对大国主义的和平外交思想贯穿着毛泽东对外政策的始终。

例如1963年5月,毛泽东在和几内亚政府代表团谈话时就曾指出:

“如果我们有人在你们那里做坏事,你们就对我们讲。例如看不起你们,自高自大,表现大国沙文主义态度。有没有这种人?如果有这种人,我们要处分他们。”

在毛泽东看来,在帮助越南军民抗击法国入侵的战争中,我们要时刻避免“老子党”以及大国思维。自五代十国以来,从宋到元到明到清,几乎每一代政府都要与越南发生战争。对于中国,越南向来都是戒心重重的。即使亲华的胡志明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宁吃法国人50年的屎,不吃中国人千年的羹”。

在这种背景之下,中越两国同志的互信就非常重要。如果发生矛盾,不仅不能帮助越南人民打跑殖民者,反而会搞坏中越两国、两党之间的关系。

对于顾问团在越南的工作,毛泽东曾特意嘱咐:

“怎么当好顾问,这要认真研究。顾问就是顾问,实际就是当参谋,给人家的领导同志当好参谋。参谋就是出主意,想办法,协助领导。不可包办代替,更不能当太上皇,发号施令。必须和人家搞好团结,特别是搞好与越南领导人的团结,要真正注意,搞不好团结,宁可不做工作。只有和人家关系搞好了,才能为开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不要有大国思想,不要看不起人家,不要以胜利者自居,不要盛气凌人,一定要戒骄戒躁。你们的态度要端正,既然是诚心诚意帮助人家,那就要把他们的解放事儿当作我们自己的事业来做。有了这种思想,才能做好工作。所以你们要爱护那里的一草一木,要爱护那里的人民,要像在中国一样,尊重老百姓的风俗习惯,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多向他们介绍经验教训,少讲过五关斩六将。在帮助人家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论。”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不厌其烦地强调团结,强调谦虚,实际也是从中国革命自身的情况出发的。对此,毛泽东曾多次以当年的李德为例。在苏俄内战中,李德其实是因为立了大功,才被斯大林所赏识。但后来到中央苏区做军事顾问,这个曾经的战斗英雄却坏事了。因为李德不了解中国国情,也不了解中央红军,不做调查研究,听不得意见,生搬硬套在苏联有效而在中国无效的战略战术,最终给中央红军带来了惨重的损失。

毛泽东一而再,再而三的教诲,最终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陈赓到达越南后,发现当地的同志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组织上,都无法与我军相比。他们急于求成、好高骛远、怕苦怕累、唯武器主义。

在战斗中,越南指挥官从来不靠前指挥,而是躲在安全的地方。在与法军的作战中,从来不愿跑远路、翻山越岭,总是把目标放在城市之上。因此,越军曾经连法军的一个连都奈何不了。对于这些乱象,陈赓曾多次在自己战地日记中抱怨和吐槽。

例如在一次战役中,陈赓建议越军围歼一支法军。结果当天下起了暴雨,越军指挥官趁机推说今天不适合作战,故而按兵不动。见到此情此景,陈赓心急如焚,担心法军彻底跑掉。谁知天气晴朗后,竟然发现法军也按兵不动。原来法军也认为下雨不适合战斗,因此并没有趁着暴雨而逃跑。因此陈赓无力地吐槽道:

“越南和法帝真是一对绝妙的对手,两方面的战斗都不相上下。法国从未主动冲过锋,每次都摆着挨打的架子。越南部队行动之迟缓,动作之不积极,均在我的意料之外。因此每次战斗,都能形成相持。”

一开始,越南人曾请求斯大林给他们下派苏联顾问,但是苏联人并没有松口。对于中国的“土顾问”,越南指挥官们起初并不信从。



然而即便如此,陈赓却从来没有流露出不满或者轻蔑的情绪,反而不断向顾问团的成员们强调团结。他说:

“我们是应胡志明主席的邀请,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派我们到越南执行国际主义任务的,我们要尊重越南各族的风俗习惯,全心全意为越南人民服务,尊重胡志明主席的领导,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不惜任何牺牲,尽心竭力完成毛主席、胡主席交给我们的一切任务;要和越南同志处好关系,搞好团结,处处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着想,绝对不能辜负毛主席、胡主席对我们的期望。”

陈赓不仅这么说,同时也这么做。陈赓体质一向不怎么好。他的两条腿都在国内战争中受过重伤。但在越南,他从来都是靠自己走路,很少乘坐汽车,即使咬着牙也不要越南同志抬。后来陈赓的牙痛病发作,每晚都不能入睡,但他仍然坚持和同志们一起行军,每天抓住一切时机收集法军和越南各方面的状况,不分昼夜地考虑协助越南打好当时战役的问题。

不仅如此,陈赓每天还不断给越南的指挥官们讲战术、讲战略,根据我国革命历史,讲述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对越军非常不利。无论是装备还是人数,越南都不占优势。同时,就越军本身而言,问题也非常大。

从作战思想来看,越军从上到下把战斗中攻占了城镇,占领了地方,便认为是胜利,至于消灭了敌人多少有生力量,缴获了敌人多少武器弹药等则是不多考虑的;

其次,陈赓还发现,越军之中存在着严重的官兵关系问题,干部不关心、不爱护战士,任意对战士、对下级干部进行人身侮辱和惩罚,这是人民军队绝不该有的状况。

面对这些问题,陈赓绝不像以前那些钦差大臣一样,摆架子、指手画脚、颐气指使,而是噂噂善诱,提意见、提供建议。



由此,陈赓一面着力于转变越军的作战思想,一面狠抓组织建设,使越军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陈赓那里,武元甲等越南指挥官终于学到了“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而要注重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道理。”此后,越军开始将分散的兵力集中使用、将火力集中在一点进行射击。越军初步学会了这种战略和战术后,越法战争的局势果然有了质的飞跃。

首先,陈赓力排众议,让越军围攻由400法军据守的东溪高地,而不是越军心心念念的“大城市”——高平。因为陈赓要围点打援,将法军主力从坚固据点中吸引出来。

在东溪之战中,越军在陈赓的督促下,果然全歼了400法军,这是越军自成立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不仅如此,东溪之围,果然把拥有2000人马的勒热巴兵团从坚固的据点中吸引了出来。

随后陈赓指示越军,集中一切兵力,将勒热巴兵团就地围歼。经过了艰苦的作战,勒热巴兵团全军覆没,勒热巴本人也被越军从一处岩洞中揪了出来。随后,勒巴热被越军带到中国顾问面前。中国顾问厉声道:“你的部队已经被歼灭了,一切都要听我们指挥。”勒巴热听不懂中文,也不知道来人就是中国人,只是昂着头说:

“你们越南人没有那么厉害的战术,是中国人教你们的,我知道!”

勒巴热兵团被全歼后,陈赓围点打援的战略构想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前质疑他的越军指挥官皆心悦诚服。此战之后,法军在越北的机动兵力丧失殆尽,不得不仓皇撤出边界地区。随后,越军大举推进,连续解放了高平、老街、谅山等重要城市,从此以后中越交通开始畅通无阻,法国殖民者的末日也就到了。这样辉煌的成果,大大出乎了越南同志的想象。



此战之后,越南的指挥官们彻底信服了,他们充分认识到中国军事顾问的价值以及中越战争水平的巨大差距有十分清醒的认识,心甘情愿充当小学生虚心向中国顾问求教。陈赓则充当了越军总教练员的角色。

1950年8月23日,越军召开团以上干部战前动员,在武元甲的恳切要求下,陈赓发表了长达4个小时的讲话,“讲解了战役组织和战役保障、炮兵与步兵协同、突击队与预备队的组织和使用、打开突破口和纵深战斗、夜间战斗和防空等问题。

听完陈赓由浅入深的讲解,武元甲兴奋异常,他反复回味,并于当晚抑制不住又给陈赓打电话,表示中国的宝贵经验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可以说陈赓和他的顾问团成员们,严格遵行了毛泽东的嘱托,不摆架子、不提条件、不当太上皇,而是毫不保留地将中国革命经验教给了越南的同志,不仅维护了两国、两党的团结,同时还切实地提升了越军的战斗力,进而让法越战争形势得到了根本性的变化。

边界战役结束后,陈赓同志奉调回国,二野名将韦国清接手了他的任务。在毛泽东的建议下,韦国清带领越南军队发动了西北战役,歼敌 1.38 万人, 解放了 2.85 万平方里的土地和 25 万人口。

到了1954年,韦国清建议武元甲发动了奠边府战役。当年5月7日,奠边府法军司令卡斯特里率部投降, 战役胜利结束。此役共歼灭法军 1.6 万人, 击落击毁飞机 62 架, 使法军在印度支那的精锐兵力几乎全部丧尽, 从根本上动摇了法国在印度支那的统治。7 月 22 日, 越法双方下令停火, 历时8 年多的越南抗法战争胜利结束,法国人长达七十多年的统治随之粉碎。

继朝鲜战争后,新中国又一次帮助邻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彻底粉碎了美国妄图通过越南和朝鲜,对我国发动“钳形攻势”的企图。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气恼地说:“红色中国的威胁,比苏联还要大。”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援助越南人民军的枪支 15.5 万余枝( 挺) , 枪弹 5785 万发, 炮 3692门,炮弹 108 万多发, 手榴弹 84 万多发,汽车 1231 辆, 军服 140 多万套, 粮食及副食品 1.5 万吨, 油料 2.6 万吨, 以及大量的医药和其他军用物资。中国高炮顾问甚至配属到了越军连一级单位。只要是越方提出的要求, 毛泽东始终是全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援助从来不带任何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附加条件,这一切都是无偿的。

毛泽东、陈赓等老一辈领导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际主义出发,团结了越南军民,最终将法国殖民者赶出了越南,从而也让中国的南疆得到了稳定。在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援助上,中国也始终遵循着毛泽东的援外理念,慷慨且没有任何特殊条件。在第26届联大上,中国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以压倒性的优势恢复了在联合国中的席位,为新时代的发展,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