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翌

北宋的璀璨群星中,我最喜欢的不是宋仁宗,不是王安石,也不是范仲淹,而是章惇。

有人认为他“蛮横跋扈,但挺有魄力。要是听了他的话(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宋徽宗就不会继位,北宋也许就不会亡”,有人认为“主导苏轼晚年凄惨命运的最凶残的敌人”。



首先这个人有才华,且很傲。

嘉祐二年,跟侄子章衡同届科考,章衡是状元,他排在第十六名?反正排名落后很多。他感到丢脸,放弃了授官机会,准备下届重考。两年后,即嘉祐四年,再参加礼部试,高中甲科。等于是考上了清华,却因为并非第一名,而打算放弃重考,并且在下次的重考中还真给他考上了。

这魄力这傲气这自信这能力,问世间几人能有?

但之后几年里,章惇没有太显眼的成绩。直到神宗年间,变法派的李承之将他引荐给王安石。王安石本来听闻他名声不太好,不太乐意相见。

后来李承之说:你想要的人是能做事情的,何必在意他名声如何。王安石被说服了,答应相见,并发现相见恨晚——章惇岂止办事能力强,还很会说话,善于迎合上司,营销自己。之后,他在变法派阵营里逐渐往上爬,到最后他成了王安石路线的忠实执行者。



其次,这人脾气很硬,忠实自我,始终如一。

神宗去世后,哲宗年幼,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用老保守派司马光为相。司马光上台后不问缘由,把新法废了个精光。

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的保守派集体飞升,往日监督百官乃至天子的谏官们,此时陷入了“为反对而反对”且“不死不休”的恶性怪圈,苏辙、朱光庭、吕大防、王岩叟、刘挚台谏官轮番攻击变法派。变法派高层一个个被拉下马,蔡确、张璪、韩缜、李清臣……一时间,保守派春风得意,变法派不敢噤声。

唯独章惇,丝毫不惧。他嘴巴厉害,在政策论辩中抓住司马光的漏洞,把后者说得哑口无言,连连求饶。名句是在太皇太后面前质问司马光“他日安能奉陪吃剑!”大意是,你来日能承担责任吗!直怼当红炸子鸡领导,这胆气、魄力,是铁得不能再铁了。

在司马光顺利地把自己看中的人举荐填充朝廷重要职务时,也是他站出来指出其用人不合法规。

如此显眼包的人,自然是被保守派恨得牙痒痒。没过多久,章惇就被贬到外地去了。

直到后来哲宗亲政,重启变法,启用章惇为相,才算时来运转。

为相期间,章惇主张犀利反击西夏,并且付诸行动,他重用族兄章楶,重整军事力量——王韶、种鄂之后的军事帅才,在经历了永乐战败、元祐割地的屈辱后,宋朝终于对西夏打了个翻身仗。若非皇帝的缘故,宋朝甚至收复了西夏故土。政治上执行忠实王安石路线。为官铁面无私,不谋私利,《宋史》攻击他的一个理由是:这人做了大树不遮阴,没有为身边亲友谋好处。我寻思:这不是在夸他为官清廉么?

总而言之,在很多层面上,他都是王荆公的继承者。


图片

(电视剧中的苏轼形象)

他最被人诟病处,是睚眦必报,升级了保守派开启的恶性党争。据说苏轼后来被贬惠州、琼州也有他的推波助澜。苏轼与章惇年少交好,乌台诗案中苏轼明着暗着批评变法,引来变法派官僚攻击而下狱;在苏大文豪于牢中担心被杀而惶惶不可终日时,昔日诸多好友不少噤声自保,此时作为变法派的章惇却出言相救。

但王安石罢相、神宗去世后,章惇被元祐党人驱逐贬斥,苏轼非但没有相帮,还落井下石——主要是苏辙出面,但苏轼、苏辙向来穿同一条裤子,连给皇帝的文书言辞都相近,苏辙如此攻击章惇,苏轼至少知情并默认。

之后,章惇与苏轼失和,不复往来。

因报复、贬斥保守派,后来同情保守派的人士上台,章惇被打入奸臣党,至今没什么人为他立传。我曾想找他的画像,被告知“章惇这种被打入奸臣党的人,很难会有画像传世的”。唏嘘!

才华横溢,能力、傲气兼备,不畏强权,睚眦必报,多真实多有生气的一个人!作为一个曾经的受气包,睚眦必报对我来说是个褒义词,它意味着敢于维护自我利益,敢于对他人say no,敢于“被讨厌”。

章惇的一生,真是鲜活、肆意、畅快淋漓的一生啊!太像个人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