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说起孔子我们我们就可以想到四书五经,想到儒家学派,想到他的政治主张;一提起老子,我们就想到道德经,想到“天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想到到家学派。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他们之间还有很多的联系,老子在某种意义上还是孔子的老师,那就证明孔子比老子差吗?



一、

如果以年龄老子比孔子年长二十岁,那老子能不能算是孔子的老师呢?孔子三次去问老子问题,分别得到了什么答案呢?

年轻时期的孔子很迷茫,这主要是因为他所生活的年代,百废待兴,他非常失望,孔子非常想找一位老师,来指点他,这时候就觉得,老子是最好的人选,于是在孔子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孔子三次向老子问礼,其中蕴含的其实不只是请教,而是不同条件下的心境。我认为是以下几个方面:

1、

这次所谓的“礼”,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沟通,处世之道。而孔子向老子所问的“礼”,则不仅限于这些内容,即相对于这些“仪节”,孔子更关注的是治国之道,也就是以“礼”治国之道。因此,孔子向老子问“礼”,其实就是向老子请教治国之道。



2、

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推广自己的治国主张,但是一路上遇见了非常多的坎坷,虽然孔子之名被世人所推崇,但是这次孔子并不是特别的顺利。尽管有很多的国王非常器重于他,见到他便以礼相待,奉为上师。但是毕竟治国之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也没有国王愿意一试。

这次向老子问礼,其实本质上是出行推广自己的治国之道失意后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的主张是不是真的不可取。

所以他需要向一个学识比自己渊博,见识比自己长远的老师,来告诉他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对是错。是自己能力不够还是别人无法理解他的高深。这时候的孔子是疑惑的,是不解的,他需要一个老师来为他开解心结,告诉他真正的答案。

3、

孔子虽说也是贵族出身,但是毕竟是一个没落的贵族。虽然因为他的学识,大家都非常尊敬他,但是身份不同就不好谏言上策。

虽然各地方的国王臣子都是将他奉为上师,但是归根结底都只是认为孔子空有学识,没有地位。



所以他需要依靠老子的家族资源,如果想要推广孔子自己的治国之道,有老子资源的帮助就会更加的顺利。因为老子有着更加雄厚的资源,世代贵族加上自身就是博学的代表。

有老子帮助他的治国之道,便是能更好地推广。其次老子也是一位非常博学的老师,孔子作为一个有学识的人,他就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找一个更加博学的老师也是能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二、

孔子对老子的三次问礼,真的能证明孔子比老子差吗?我认为不管是学识还是影响我们都不能依靠一时的长短去看两人的高下。既然要分出来一个高低,那就要多多看两人的成绩,从不同的方面去审视两个人的优劣。

其实,孔子与老子之间有过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这场辩论,便能看出二人的高低,两人的辩论也让旁观之人看到了两位博学之人的交锋。这场交锋,也让二人的高低上下展现出来了。

老子来到鲁国时,有一位友人去世,便让精通礼数的老子来帮忙处理。

当日,送葬队伍遇到了迎亲的队伍,老子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