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上,党徽闪耀。群众心中,温暖传递。

1月7日清晨,西藏定日县突发6.8级地震,全区消防救援队伍闻令而动、紧急驰援,166辆消防车、915名指战员分批次赶赴震中。在灾区,一线党员指战员与时间赛跑,与灾难较量,把初心刻在行动上,把使命印在救灾上,推动群众在党旗下汇集、力量在党旗下汇聚,努力在抗震救灾战场擦亮个人“党员名片”。


第一出动的救援急先锋——顿珠江村

(定日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


作为震中辖区大队大队长,顿珠江村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判断力,第一时间完成队伍集结、装备清点,仅用半小时便抵达震中,他带领的3车19人成为了抵达震中的第一支专业救援力量,他拍摄的现场视频成为了回传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的第一份视频资料,他挺进的救援路线成为了最顺畅安全的生命通道。抵达现场后,他与队员们携手进退、接续奋斗,先后成功解救被压人员15名,转移被困群众254名,为后续力量到场支援奠定了坚实基础。


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者——格桑次仁

(谢通门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三过家门而不入”,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格桑次仁,根据上级安排前往邻家村落开展救援。面对同样受灾严重且音信全无的家乡,格桑次仁陷入了深深的矛盾和自责中。救援过程中,格桑次仁将受困群众视为自己的父母,充分相信自己全力以赴救助受困群众,自己的战友也会不遗余力地救助自己的父母,每救出一名脱困群众,仿佛都看到了自己父母获救。期间,他先后帮助群众疏散物资10050余件、搭建安置帐篷103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党组织的忠诚、对父母及乡亲的爱意。


成功解救被困者的消防“新兵”——罗军昊

(定日县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


入队仅一年的罗军昊,主动请战参加了此次救援任务,作为第一次走进大型救援现场的他,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沉稳与睿智。作为首批救援力量,在没有大型器材设备、没有精良的通讯设施、没有充足的物资保障的情况下,他与救援小组凭着一腔热血,靠着肩扛手刨等原始手段先后救出4名被困群众。特别是在长所乡一救援现场,他积极献言献策、转换思路,协助队长一次性救出2名被困人员。


不爱红装爱武装的“追光者”——卓玛央宗

(总队法工处副处长)

“背起行囊就出发,扛起相机上一线”。作为首批增援力量中的唯一女性,卓玛央宗临危受命、紧急驰援,与总队全勤指挥部一道驱车5个小时、历经600余公里,方才抵达震中定日县长所乡。行进途中,卓玛央宗克服晕车头痛、饥肠辘辘的强烈不适,使用手机组建抗震救灾宣传工作联络小组,收集整理震中现场视频资料,为总队作战指挥部回传第一手原始资料。“下车就开始工作、开始工作就去了前线”,卓玛央宗第一时间与救援人员一同下沉一线,与大家吃住一起、奋斗一起,在排查排险排忧的同时,还以相机为武器,用平凡的行为记录不平凡的救援画面。此外,卓玛央宗同志还配合央视记者完成了系列跟踪拍摄,前往受灾群众安置点,检查指导帐篷搭建、防火安全巡查,在救援一线积极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无声传讯的耕耘者——孟泽宇

(山南市消防救援支队湖南路特勤站消防员)


地震发生后,通信骨干孟泽宇又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跟随增援队伍飞驰奔赴前线。在救援现场,面对余震不断、电力匮乏的前提下,他不顾自身安危,深入到废墟深处,寻找最佳的信号位置,实时将救援行动进展、受灾群众的位置等重要信息通过通信单兵设备传递出去,在进行通信保障的同时,他还积极安抚受伤群众的情绪,坚定他们战胜灾害的决心,他用自己精湛的通信业务技能无声地为救援队员们充当行动的“眼睛”。


随警出动的幕后记录者——边巴欧珠

(拉萨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中心消防员)


一个背着摄像装备的幕后英雄,明明是第二梯队,却视危险于无物,时刻走到了救援队伍的最前列,用镜头捕捉了废墟之间的搜救身影,记录了全力解救被困人员的感人瞬间,拍摄了搜救犬扑进废墟的精彩时刻。同时,他也不忘记录那些温情瞬间:救援人员与受灾群众的相拥画面,志愿者们前仆后继无私奉献,受灾群众的感激涕零、坚毅目光……救援期间,他始终坚持用镜头传递希望、用热情融化冰雪,为救援工作持续注入力量。


▌内容来源:西藏消防

▌编辑:张航

▌校对:杨戈

▌审核:魏治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